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引入生态位理论中的态势理论,构建了包括资源维、市场维、社会经济维和环境维4大维度34项变量的区域城市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旅游生态位进行测评,结合聚类分析,揭示了两大区域的空间网络差异、时间错位差异、扩充差异、泛化与特化差异,继而基于生态位理论深入探讨两大区域的深度合作问题,提出构建区域城市旅游发展互补空间、实现区域城市旅游发展互惠共生等区际合作措施。  相似文献   

2.
河南南太行旅游区是河南省旅游重点发展地区,虽然旅游业起步较晚,但由于旅游资源丰富,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同时区域内部旅游业竞争也日趋激烈。本研究基于旅游竞争态理论,对南太行旅游区5市的旅游市场发展态势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区域内部各市旅游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为制定南太行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参考。研究发现:南太行5市在旅游接待人次数和旅游总收入方面均呈正增长,说明南太行旅游区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发展潜力较大;但区域内部旅游业发展中存在激烈竞争,焦作南太行山水旅游产品对其他地市旅游产品形成阴影效应,使区域内旅游业发展不均衡,必须采取措施,促使南太行区域旅游业协调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阳恭 《南方经济》2003,(9):79-79
李春才等著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山区发展》研究了粤北山区与珠三角经济发展差距,论证了粤北山区与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粤北山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是,粤北山区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益探索,是对粤北山区发展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日益提高,着力发展旅游业,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辽宁省在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将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目标。文章建立了科学的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辽宁省14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旅游业在辽宁省发展并不均衡。根据各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特点,提出了有效提升旅游竞争力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5.
珠三角旅游业发展实力分析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三角依托较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市场环境、高度发达的经济及特殊的区域优势,旅游业迅速发展。2001年珠三角国际旅游收入分别占全省和全国的92.7%和23.1%,可见珠三角旅游业地位非常突出。然而,其内部的9个城市实力到底如何,有必要进行一番分析比较,以揭示其内部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问题所在。为此,选择了珠三角9个城市为对象,用定量的分析方法,进  相似文献   

6.
周成  肖雁  毕剑 《改革与战略》2014,(1):115-119
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是当前旅游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Theil指数等方法,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山西省2001—2011年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及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山西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区域旅游经济绝对差异逐渐扩大,而相对差异呈现缩小态势,旅游经济总体向良性方向发展;空间上,中部地带内城市旅游差异显著,是地带内旅游差异的主要贡献者,而地带内差异又是造成全省旅游总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分析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缩小区域旅游差异、促进全省旅游业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陕西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纵观陕西30年旅游业的发展可概括为五大变化:旅游景区(点)丰富多样,旅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旅游板块个性确立,旅游城市数量增加,区域旅游特色形成;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协调发展,旅游收益大大增强;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陕西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纵观陕西30年旅游业的发展可概括为五大变化:旅游景区(点)丰富多样,旅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旅游板块个性确立,旅游城市数量增加,区域旅游特色形成;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协调发展,旅游收益大大增强;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大力发展智慧城市的背景下,作为智慧城市子系统的智慧旅游也在全国绝大部分城市中开展建设工程。但是由于尚未有一套成熟的建设理念与引导机制,结合生态位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构建了基于多维超体积理论的智慧旅游导向的内蒙古城市旅游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共33个三级指标。旨在为内蒙古智慧旅游趋势下的城市旅游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孙冬英  沈中印  杨云仙 《改革与战略》2010,26(5):153-155,160
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潮流,旅游联动发展已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文章从庐山和鄱阳湖区位上的毗邻、生态旅游资源的互补和互长、旅游市场需求的趋势、便利的交通四方面分析了两者进行生态旅游联动发展的优势条件,提出了实施政府主导、整合旅游市场、整合旅游形象、整合旅游产品的对策,旨在实现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娜  赵亮 《特区经济》2010,(5):153-154
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1996~2007年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揭示了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呈现极不平衡的发展态势,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邓吉祥  刘晓 《科技和产业》2021,21(7):157-163
景点POI的空间布局对优化城市整体旅游布局发挥着重要作用.抓取2010年11月长沙市景点POI数据,采用平均最近邻分析、核密度估计、缓冲区分析、区位熵等方法,从不同景点类型、不同距离尺度,探讨长沙市景点POI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长沙市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整体来看,长沙市景点POI呈区域发展不均衡、区域密度不均衡、区域景点POI类型不均衡等特点;各类型景点POI集聚程度存在公园>城市广场>其他>风景名胜>宗教文化景观的差异;不同尺度的各类型景点POI集聚特征也有所不同,但总体表现为距离衰减规律;影响全市旅游业收入的正向影响因子主要有人口、POI数量和公路里程,人均消费水平与全市旅游业收入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蓝旭鹏 《改革与战略》2012,28(4):155-158
低碳化是旅游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转型方向,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区域经济可以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文章认为,要实现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必须完善制度安排,提高低碳旅游发展的保障力;坚持资源规划与产业链构建并重,强化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力;扩容以低碳旅游为核心的旅游形态,增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东北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及自身努力下,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资源型城市的兴衰与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态势息息相关,资源的枯竭必然影响城市的发展,甚至使城市衰竭。因此,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东北资源型城市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该立足于资源优势、提高产业的转换力和应变力,积极发展生态经济产业。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发展迅速。区域旅游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综合的旅游中心城市作为支撑。通过对旅游中心城市研究进展的综述以及区域旅游中心城市概念的界定,以合肥市为例对合肥市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建立五大中心和实施五大战略的合肥市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的对策,为合肥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安徽旅游中心城市的建设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6.
区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区域旅游经济亦是如此。浙江省作为我国旅游大省,凭借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旅游经济规模已居中国第五位。纵观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历程,浙江旅游经济地区发展极不均衡,这不仅体现在各地区的旅游产业地位差异,也表现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对浙江省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无疑是一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区域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探讨其成因,以期为浙江省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宗旨和要义在于促进融合与共享,让旅游要素在区域内实现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本文从旅游业发展意义,酒嘉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与潜力认识,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出发,提出要实现酒嘉区域旅游一体化;应以利益共享为前提,以制度保障为基础,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的作用,构建资源互补、政策统一、信息互通、品牌共树、市场共柘的竞争机制,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引领和带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产业转移是广东经济均衡发展的战略决策,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唯一的经济增长极,目前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产业转移形式的经济扩散局限于区域内部及相邻地区。广东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路径在于创建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经济区域经济增长极,以吸引外商投资和发展内源性企业集群,产业转移应着重于珠江三角洲边远和相邻地区。  相似文献   

19.
史斌  王玲 《北方经济》2013,(5):82-83
一、低碳旅游城市创建的背景分析 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设是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与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全面改造和提升旅游城市的旅游业能级和质量水平,促使城市成为生态宜居、产品供给低碳化与体验环境畅爽的新型旅游城市.低碳旅游城市的创建是推动呼和浩特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引擎,可以进一步提升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文明形象和生态内涵. "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将以打造"京津夏都"和"草原文化之都"为目标,全面启动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建设.这一目标的实现以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产业规模扩大、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并以旅游业的品质提升为内涵,对低碳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也为呼和浩特市创建低碳旅游城市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通过SWOT分析法尝试着去研究出一条以旅游产品为联系,以生态理念为纽带,由生态景区、生态酒店和生态商品等单体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的整体优势,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产业链。同时分析其效益,从而探索旅游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