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2000-2014年湖北省GDP、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为基础数据,从能源结构、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方面分析在此期间湖北省能源利用现状以及变化趋势,并且利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湖北省2001 -2014年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脱钩关系,将能源消费作为中间变量说明脱钩状态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湖北省在此期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绝大多数处于弱脱钩状态,并有向强脱钩转变的趋势,并且分析原因主要是经其二者与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能源能利用率的提高有密切关系。最后就区域层面、企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脱钩状态一直是研究热点。文章借鉴Tapio脱钩钻石模型,并重新划分和解释了负脱钩、扩张连结、弱脱钩、衰退负脱钩、衰退脱钩和强脱钩的脱钩意义;然后对江苏省GDP和能源消费进行脱钩实证分析,得出江苏省重型化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主要呈弱脱钩状态。该结论表明,重型化经济也可以是实现与能源消费的脱钩,为其他省份发展低碳经济,降低能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花房效应”已使能源碳排放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环保议题,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成为各地区共同面临的挑战。无锡市地处苏南用能负荷中心,能源消耗量大,采用Tapio脱钩模型,以2007年为首个基数年,对无锡市2008-2016年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脱钩分析,研究发现无锡市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整体上处于弱脱钩状态,碳排放主要来自煤类能源,还有进一步向实现强脱钩转变的潜力。根据结论提出减排建议,以期为无锡市低碳城市构建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区域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测算中国各地区2001-2012年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基础上,结合脱钩理论和聚类分析方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实证分析了这期间我国区域能源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空间脱钩趋势。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大多数省份的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弱脱钩的关系。在递进进行的脱钩关系的恒等式因果链分解后,可知中国工业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高和能源消费过程中电气化水平的稳步推进是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增长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而在此期间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对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严重依赖是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对影响江苏省煤炭消费总量以及第一、二、三产业煤炭消费量的指标和各指标对江苏省煤炭消费总量与第一、二、三产业煤炭消费量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随后分析了江苏省煤炭消费总量及其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第一、二、三产业煤炭消费量的变动对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等指标产生的影响。并根据以上数据的分析结合碳排放约束下江苏省节能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建立数学模型,对"十二五"期间及未来10年江苏省主要能源的消费结构、煤炭消费总量及第一、二、三产业煤炭消费量进行预测和优化。最后,对江苏省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途径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煤炭消费政策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既定目标。但是,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迅速,导致CO2排放总量同步增加;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油气资源自给度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困难;可再生能源利用有局限,只能作为化石能源有限的补充,这种能源利用现状制约着低碳经济目标的实现。为此,我国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源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华中地区的河南、湖北、湖南三省碳排放为研究对象,运用LYQ分析框架对2001-2010年间三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脱钩指标进行因果链分解并进行指标测评,结果显示三省大部分年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呈现弱脱钩的状态,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小于地区 GDP 的增长速度,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碳排放增长速度的减缓起到了主要作用;而价值创造弹性成为阻碍脱钩的主要因素,因此未来三省要发展低碳经济需主要在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耗能高附加值的产业上做努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甘肃省的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脱钩关系的分析,结果是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近期明显表现为弱脱钩状态的结论。同时基于环境库兹尼茨曲线(EKC)的甘肃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得出甘肃省的EKC曲线既不像某些国家所呈现的“U”形或者倒“U”形,也不像东部某些省份所呈现的“N”形或者倒“N”形,而是单调递增的一次形,说明甘肃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表现为正相关的单增关系,甘肃省的减排和经济发展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分别从法律政策法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消费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向低碳经济的转型路径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天津作为能源输入型的城市,其能源消费深刻影响着区域能源生产和供应格局的变化。天津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末期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8%的战略目标,因此,正确把握天津市能源消费及增长变化是关系到能源节约总体战略实现的第一要务。对天津市1995年以来能源消费的演变、产业结构的演进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能源消费总量维持上升趋势,但是增长逐渐放缓;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随着产业结构演进则处于下降态势,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天津市"十二五"时期完成节能降耗目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自下而上”法,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三个方面测算了河南省2002—2019年旅游业碳排放量,然后基于Tapio脱钩指数分析法构建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模型,对2002—2019年的旅游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进行测度分析,最后提出促进河南省节能减排和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2002—2019年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除了2003年为弱负脱钩、2008年为增长连接、2014年为扩张性脱钩状态,其余年份均为弱脱钩状态。  相似文献   

11.
王摇橹 《科技和产业》2023,23(20):66-71
“双碳”目标是中国“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内所有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重要约束,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是碳减排的重要领域,河南作为旅游大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碳排放也逐年增加。借助“自下而上”法测度2006—2020年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量,并利用Tapio脱钩模型测算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水平。研究发现,河南省旅游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以弱脱钩为主,多种脱钩关系并存。因此建议,从加强政府引导监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引导游客低碳消费等方面提升河南省旅游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水泥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不断加大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力度。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不但能够有效解决水泥工业总量过剩、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矛盾,还能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效益:削减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工业废渣,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环境效益进行分析,充分了解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在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对促进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促进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IPCC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2005-2014年福建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及其生态压力的变化,并就碳足迹生态压力与人均GDP进行脱钩分析。结果显示:该期间福建省能源碳足迹从6452050.50hm2增加至13607640.16hm2,增加了110.90%,整体是迅速上升的趋势。从能源碳足迹结构比例来看还是以化石能源为主。生态压力也保持增长趋势,增长2.11倍。碳足迹生态压力与人均GDP之间主要呈现弱脱钩的关系,对此提出了合理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有色金属工业作为云南特色优势产业直接影响着云南经济发展,尤其在"桥头堡"战略等重大机遇下,调整有色工业结构并优化升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云南有色工业发展现状,运用产业结构测度方法,从合理化和高度化对结构优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有色工业关联性强,且具有区位优势,但存在着供需不均衡、集中度低及精深加工能力弱等问题,因此提出加大找矿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增加科技投入等建议以促进有色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核算方法,测算了2000-2011年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CO2排放量、排放强度、人均排放量和单位面积排放量,从变动趋势、消费结构、相关性三个角度分析了三地区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碳排放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以1995-2010年按碳排放特征分组的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我国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U型曲线特征,拐点处的经济产出高排放强度行业低于低排放强度行业。资本存量对工业碳排放的正向影响作用大于劳动力总量,科研投入有利于高排放强度行业减排,化石能源结构调整不能促进工业减排。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1980-2012年统计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也有单向因果关系。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均大于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