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比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阶段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康复阶段的脑卒中患者80例,依照就诊顺序分为护理干预组与常规组,分别予以优质康复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干预组观察期间1、3、6个月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22.5±4.7)分、(24.8±2.7)分、(29.7±3.8)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分别为(69.1±7.8)分、(76.1±2.8)分、(88.9±3.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采用Brunstromv6期评定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4例中风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良肢位摆放等。以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评定量表ADL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躯体运动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更好地促进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使重症脑卒中患者保持积极的应对态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后期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继发癫的护理干预模式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继发癫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及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分、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继发癫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干预组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则给予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护理,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康复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出院后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治疗后出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上门随访和电话跟踪随访,督促患者按出院健康教育内容执行;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对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对脑卒中知识了解情况、自控行为和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脑卒中康复知识和自控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增强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使病情得到缓解,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58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后,吞咽功能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效果较佳,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且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积极的健康教育指导对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康复作用.方法 收集曾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2例脑卒中患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语言功能、认知功能、患肢肌力恢复程度以及心理情绪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4例患者(75%)能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指导,其语言功能、认知功能和患肢肌力等均得到有效恢复,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 积极正确的健康教育,细致的心理干预,优质的服务质量,能调整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病情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胆结石手术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86例胆结石手术患者按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自觉症状、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心理情绪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胆结石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2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抑郁状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抑郁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治疗所得到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50例,其中25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常规的康复治疗,其余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并结合康复治疗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出现明显差异,P<0.05,意义明确。结论对于脑卒中的患者而言,在常规恢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简易康复治疗技术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操进行肢体训练;通过SF-36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情况(GH)、疼痛评分(BP)、腰痛、腿痛症状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GH、BP、腰痛、腿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康复操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疾病治疗,可缩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31例。康复护理组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接受传统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髋关节功能恢复、生命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康复护理组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康复护理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起立行走测试(TUG)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康复护理组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康复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生命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40例,基于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神经科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康复组在常规及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对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治疗护理后,两组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均出现较为明显的进步;但康复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个体化、系统化的原则,及时对急性脑卒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各种功能,使之能够尽快痊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4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改善骨折患者术后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腹膜透析(PD)患者护理中对腹膜炎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12.0%)明显低于对照组(32.0%),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PD患者中的应用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伸性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高血压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伸性护理进行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6个月后,实施延伸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实施延伸性护理可明显改善血压控制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及早期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及早期社区健康干预,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认知行为能力、生活方式转变状况等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认知行为能力、生活方式转变状况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个体化护理及早期社区健康干预,对提高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改变患者的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