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周波 《魅力中国》2011,(20):100-100,57
基层民主建设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民主政治实践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发展基层民主的唯一途径就是要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本文以农村选举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当前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突破口,对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选举民主取得了一定进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邓小平非常重视选举民主的发展,认为选举民主作为政治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选举民主建设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最大前提下,从具体国情出发,切实贯彻法制思想;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选举民主发展提供厚实的物质基础;积极推行民主教育,汲取国外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3.
马娟 《魅力中国》2011,(17):80-80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合理有效的村庄治理是我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前提。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中确立了农村基层实行村民自治原则,村民自治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逐步从不规范走向了规范化。然而,就在农村民主持续发展的时候,村委会选举中出现了一些影响和破坏正常民主选举的现象,贿选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因此。为了切实的推进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本文对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的表现及其成因,并进一步提出了遏制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2013年年底涉案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贿赂形式隐蔽的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可谓是我国法治发展史上的一记猛捶,我国的政治民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嵌入式民主,民主意识和公民思维尚未真正渗透植根于政治生活领域,在民主法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出现衡阳破坏选举的不端行为有选举制度设计方面的原因,也归因于法律观念层面和实践层面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三个层面之间的冲突、断层和脱节。改进选举制度,培育理性的选举观念法文化,加强选举实践,实现选举制度、理念、实践三个文化层面的有机统一,方能实现选举法治化。  相似文献   

5.
村委会选举是村级民主的起点,它促使民主从书上、墙上走向田间地头。截至2008年底,我省农村有27364个建制村,绝大多数进行了7次以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当前,村委会选举呈现出良好态势:一是选举工作趋于常态。村委会选举从初期需要党和政府强力推进,转变为主管部门的常规工作。二是选举程序不断规范。各地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选举,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两大主体内容,在不同的制度框架内具有不同的本质意蕴。本质相同的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具有一些形式上的差异,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将协商与选举有机结合,促进协调发展。不断丰富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制度内容与表现形式,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民主法治教育应立足中国民主法治现状,以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法治观念为根本目标,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为出发点,明确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践的正确认识,培育民主精神、规则意识,确立法律至上观念。  相似文献   

8.
张倩 《魅力中国》2010,(23):153-153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基础。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水平的高低,对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农村基础层民主法治建设理论基础,再接着从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存在的问题和如何促进和提高两个方面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都建立了村民委员会这一自治组织,以此来实现农村基层民主。文章从我国农村选举的现状着手,运用F.Tonnies的共同体的思想来对我国农村选举过程中村民们选举的动机及民主选举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探讨了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政策、法律、文化等方面对农村选举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在解决问题中前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50年以来,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条适合中国农村社会特点的基层民主化道路正在形成。这其中,村级选举的成就尤令世人属目。1984年,福建省走在全国的前列。开始了第一届村委会的选举。20年来。福建各地经过一届届村委会选举,绝大多数的村庄选出了群众满意的村委会领导班子,一大批素质高、年纪轻、能力强的新任村干部走马上任。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历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都存在一些诸如贿选等不容忽视的选举违法违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福建基层民主建设的健康发展。2003年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施行5周年。近日。我们特请来两位嘉宾。就如何逐步推进和完善福建基层民主建设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吴鹏飞 《特区经济》2009,(8):242-243
在当代,法治是实现民主与自由的重要标准。行政权的运行须遵循法治原则,这是立宪民主体制的基本要求,也是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时的普遍法则。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我国政府救市须遵循法治原则,以实现公权力保障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民主是宪政的两个内在要义,通过对法治化民主模式进行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指出法治化民主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模式,并对中国走向法治化民主政治提出构想,其最终目标是使中国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3.
何家丞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1):128-154,159,160
地主与民主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研究的重要维度。既有结构主义路径和理性选择路径总体上认为地主是不利于民主化的社会力量。但是,菲律宾地主与民主的共生关系却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统治通过经济和政治的双重赋权,将土地私有制和自由民主制引入了菲律宾,由此产生的地主精英通过竞争性选举获得政治权力来维护和平衡阶级利益,从而实现了与民主的结合,形成了“封建制民主”。其内在机制是当民主的人民民主本质被改造为程序性的选举式民主时,民主反而成为保护支配阶级的一种工具。封建制民主是菲律宾陷入国家治理困境的重要原因。这一重大政治现象的理论启示在于,以竞争性选举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保护私有产权,“自由民主”在实践上可以是资本主义属性的寡头政治,也可以是封建制属性的或其他属性的寡头政治,结果都会带来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并导致治理困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美国大选为线索,介绍大选中的选举人团制度,其中对胜者全得这一选举细节进行了分析,美国的大选并不一定能选出美国人民想要的总统,而美国的政治其实是一场"富人的游戏"。  相似文献   

15.
The rise of Joko Widodo (Jokowi) from small-town mayor to presidential frontrunner asks again whether new, alternative leaders could enter Indonesian politics in the 2014 elections. This article surveys Jokowi's impact on Indonesian politics over the past 12 months, and examines whether his election as Jakarta governor, and his evident popularity, has opened the way for alternative candidates at local level, or if it has changed parties’ calculations for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considering whether a new leader could tackle some of the entrenched defects of democracy in Indonesia, given that he or she may have only minority support in the parliament. The article focuses in particular on corrupt law enforcement, the military and the rule of law, and violent religious intolerance.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民主法治经历着巨大的历史变革。公平、公正、民主、平等理念深入人心,法治发展卓有成效。本文从法治出发,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不同治国方略,进而论证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发展的进程,以其为今后的研究进行铺垫。  相似文献   

17.
杨杰 《特区经济》2008,(4):23-25
十七大报告将民主法治建设提到了新高度,进行了系统的新概括,提出了民主法治建设的新思路。"民主"、"法治"、"法制"、"依法"、"法"等词汇,在报告中出现多达一百余次,引人关注。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这些重要概念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出现,是继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之后,民主法制建设领域具有战略号召力的新概念,也成为十七大报告的亮点。  相似文献   

18.
风险社会视角下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缺憾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步入了一个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刑法必须顺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作出内在变革。在风险社会的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大一统立法模式"难以缓和立法安定性和灵活性之间的矛盾;刑事法网粗疏,不利于有效管控食品安全犯罪;刑罚介入时间迟缓,未树立食品安全犯罪的积极预防观念。为了更好地保护食品安全,必须对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缺憾进行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19.
法治需要民众具备良好的法意识。法意识的启蒙和培育是一个国家法治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环节。我国民众法意识淡薄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尤其需要启蒙和培育民众法意识,普法是我国民众法意识启蒙和培育的最佳途径和形式,具有直接有效性、快捷性和低成本、风险小的特点。普法必须以启蒙和培育民众法意识为宗旨和依归。  相似文献   

20.
司法独立是法治运行的基础之一,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目的,法官独立制度是任何一个走向法治的国家都需要健全和完善的制度。法官独立是现代法治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建设现代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