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现代化交通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验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政策碳治理效果。研究发现: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政策存在环境政策红利,降低了城市人均碳排放,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试点政策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对属地和邻近城市人均碳排放量均具约束力,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政策降碳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北方地区、小规模城市、高铁未开通城市、交通运输劳动力低投入城市和交通运输规模小的城市更明显。为此,要建立健全低碳交通运输制度体系,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政策扩容,推广应用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技术,加强市际交通领域碳治理协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碳会计相关理论和政策要求,本着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以CZ烟草商业企业物流部门为例,利用因子法计量物流管理各环节碳排放量,初步测算能耗效率和能耗产出情况。立足烟草商业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探索构建包括碳会计确认与计量、碳预算管理、碳会计信息披露、碳会计绩效管理等内容的碳管理会计体系,提出优化烟草商业企业碳会计管理思考,为烟草商业企业碳会计管理研究探索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碳排放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贸易中隐含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测算是研究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关键问题。本文从隐含碳的角度来分析江苏贸易的能源环境影响,探讨了江苏应该如何在全球化中更好地平衡能源环境压力与发展利益的问题,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江苏隐含碳出口变化趋势、进口变化趋势、净出口变化趋势、总能量流动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的隐含碳进出口呈波动状态,在综合考虑隐含碳和进出口能源产品的情况下,隐含碳进口量无论用本身能耗系数计算还是用进口来源国国内单位GDP能耗计算,都是能量净流入地区。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的核心问题和根本措施是减少碳排放。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排放权日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碳交易市场也随之快速发展,并逐渐衍生出相关的金融需求。目前,随着总量管制、排放权交易计划及其他监管措施的逐步完善,碳金融已成为国际上减少碳排放、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作为世界碳排放大国,随着2013年碳市场试点的实施,亟待探索出有效的金融支持工具和方法,并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碳金融体系。碳金融在碳市场减排中的作用从国际经验看,碳金融与碳市场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发达国家用较低的成本减排温室气体的一种市场化措施。欧盟国家利用这一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碳市场。本文从立法保障、减排指标分配、市场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6.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碳审计本质的理论框架。从内涵上来说,碳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碳排放信息、碳排放行为和碳排放制度三个维度独立鉴证碳排放经管责任履行情况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碳排放治理制度安排;从外延上来说,碳审计是一个体系,可以从审计内容、审计客体、审计主体、保证程度和业务基础等角度对碳审计做出不同分类。基于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而言,碳审计是环境审计的组成部分,碳审计与能源审计有交叉,但又相互独立,碳审计与低碳经济审计、低碳审计、碳排放审计具有实质上的一致性,碳交易审计是服务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碳审计。  相似文献   

7.
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使得碳会计的研究日益重要。以CNKI数据库中2009—2016年碳会计相关的期刊论文为基础,以筛选出的高频关键词为研究对象,采用共词分析法和可视化技术,借助SPSS统计工具对其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最终得出我国碳会计研究的五大热点主题群组:碳会计体系构建与信息披露管理、碳固会计、碳排放与碳减排会计、碳排放权及其交易会计和碳会计其他扩展方面研究。文章在推动碳会计热点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相关学者研究该领域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碳强度变化的行业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完全分解模型研究了“十五”和“十一五”两个时期的工业碳强度行业影响,从工业行业小类、工业行业大类、工业行业碳排放高中低组别等三个角度对我国工业碳强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解.分解结果显示:“十五”期间碳强度上升,对碳强度下降起较大负作用的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细分行业、制造业行业大类和高碳排放行业组;“十一五”期间我国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碳强度上升幅度减少,对碳强度下降起较大负作用的依然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细分行业、制造业行业大类和高碳排放行业组;要促使碳强度下降,需要加大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细分行业、制造业行业大类和高碳排放行业组的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9.
拥有一套坚实、可信和透明的监测系统来跟踪各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和减排行动,既是国际体系有效应对全球变暖的关键基石,也是一国进行碳减排政策创新、碳减排政策绩效评价和开展国际气候谈判与合作的制度基础。碳监测制度奠基于气候谈判中的"三可"原则,现阶段呈现区域化、内国化的发展趋势。加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需要针对碳监测的制度目标、制度价值,围绕碳排放监测报告制度、碳排放核证制度、碳监测信息管理制度等进行制度架构,以实现碳监测制度和机制的系统化、法定化。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经济加速向低碳化深入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美欧在加紧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将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试图通过"碳关税"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施加强大的减排压力来降低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构筑世界新一轮产业和技术竞争新壁垒。我国作为目前碳排放量较高的国家之一,为了应对这一贸易新动向,除了要积极研究应对策略,降低我国企业的碳排放水平之外,也可以考虑合理采用"碳关税"手段,在WTO框架之内维护我国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我国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这就给作为碳排放主力的我国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全国碳市场建设步伐加快,碳排放权交易稳步推进,电力行业被纳为首批交易行业。电网公司作为连接供电与用电两端的枢纽,不仅是电力行业碳减排的核心,也是碳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探索电网公司碳资产管理路径,可以提高公司资源使用效率,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公司优化降碳技术,达成节能减排目标,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构建碳会计核算体系对我国落实双碳目标和企业节能减排意义重大。目前中国碳市场发展迅速,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碳会计核算体系成为当务之急。文章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文献,从碳会计的内涵和意义出发,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碳会计核算体系,探讨不同来源所获得碳排放配额的会计处理,以便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最后分析了碳会计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碳交易机制的实施与碳市场的不断活跃,与之配套的碳会计账务处理亟待规范,以便将企业碳排放成本真实、完整地反映在企业会计信息之中,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决策依据,促使减排成本效益达到最优;也使投资人能从财务报告中知晓碳成本,优化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4.
孙莹 《价值工程》2014,(23):86-88
公共建筑碳审计通过对公共建筑碳排放的量化,制定相应的减排措施来推动公共建筑低碳化的发展,良好的运行模式是碳审计制度推行的保障。本文主要对公共建筑碳审计制度的运行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碳信息披露是监管部门、投资者和公众了解企业碳排放现状、督促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对于碳信息披露的概念,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将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或者其各项减排举措向公众披露的行为。二是企业与组织将其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减排方案及执行情况以及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与机遇等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中国省域碳配额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基于2030年碳达峰目标,将公平、效率、责任、发展等多项原则纳入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中。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空间联立模型、零和博弈SBM模型、熵权法等构造不同原则下的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发现: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的综合性碳配额分配方案因地区间减排成本差异小而容易被更多主体所接受,最适合中国当前情况。研究创新:设计的碳配额分配方案在公平性原则的基础上融入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效率性原则的基础上融入零和博弈的思想,兼具公平性、效率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研究价值:制定区域间初始碳配额的合理分配方案,对于推进省际协同减排战略、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逐步落地,作为碳排放大户的交通运输领域对从业者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作为新兴产业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或将为物流业带来新变化。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南通城市交通碳排放现状,识别了未来南通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的主要交通方式和控制措施;结合南通实际,分析了城市快速发展和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南通城市交通碳减排面临的挑战,以及“双碳”目标下南通城市交通碳减排面临的机遇;总结了国外城市交通的碳中和实施路径,从空间结构、绿色出行、智慧交通、交通能源和交通碳交易等方面,提出“双碳”目标下南通低碳城市交通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了中国企业碳信用项目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出基于距离评判和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评估模型。实证分析得出:企业碳交易面临信用、监管、生产、市场、政治政策、决策、不可抗力等风险,减排成本和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是影响企业参与碳交易的重要指标。模型能够在缺乏完备先验数据条件下有效进行风险评估。最后针对重点风险,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17年国家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及各类能源消耗数据,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和碳足迹测算方法,同时考虑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导向,对影响中国碳中和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有效测算和减排策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碳足迹在2017年明显呈现增加的趋势,表明我国正朝碳达峰峰值趋近;碳足迹和碳排放转移在省域多维度、行业多方法和个人维度上分别表现出交叉效应、耦合效应和警示效应,通过分维度分方法维法协同对省域-行业-个人进行实施减排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