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中美两国为研究对象,以隐含碳排放为基础,首先对隐含碳进行了相应的理论介绍,分析了中美贸易的现状;其次采用投入产出法,对中美贸易结构及进出口隐含碳排放量进行分析,得出双边贸易使得美国的部分碳排放量转移到中国的结论;最后针对中美贸易引起的中国碳排放量增加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通过进口减少一国或地区的碳排放,通过出口增加其碳排放,综合考虑二者才能确定一国或地区是贸易的碳排放受害者还是受益者。鉴于此,本文以北京市为例,估算其外贸中的隐含碳排放,并采用结构分解方法分析其外贸隐含碳增长的原因。结果表明,20022007年,尽管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碳排放密度下降减少了北京市外贸隐含碳排放,但是贸易规模的扩大却增加了北京市贸易隐含碳排放,最终导致北京市外贸进口和出口碳排放均呈上升趋势,然而由于进口隐含碳大于出口隐含碳,并且碳排放贸易条件严格小于1,所以北京市通过外贸将碳排放转移到其他国家,是外贸的碳排放受益者。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WIOD提供的金砖国家投入产出和直接碳排放数据,通过建立MRIO模型计算1995~2011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在不同双边贸易中所处地位特征和是否存在碳减排的国际贸易途径。结果表明,中国与不同金砖国家贸易所处地位存在异质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在中俄贸易中以贸易逆差换取碳减排、中印贸易中以碳排放换取贸易顺差、中巴贸易中隐含碳净出口和贸易逆差共存。中国可通过鼓励相对低碳行业出口,并同时鼓励相对高碳行业进口和金砖国家内部互补性贸易的国际贸易途径促进实现中国碳减排目标。中国应该充分发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实现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共享式"碳减排。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30省份的生产者责任以及消费者责任CO2排放量;各个省份的净碳转移量以及进出口隐含碳排放;测算省间的碳转出量,计算8大区域的净碳转移量,并分析了碳转移的方向。研究方法:借助投入产出表,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各省份各行业的CO2排放量以及省间的碳转移量。研究发现:两种责任测算的CO2排放量差别较大;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的净碳转出量最大,内蒙古、山西、河北、新疆、贵州的净碳转入量最大;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以及京津地区的净碳转出量最大,西北地区的净碳转入量最大。研究创新:用投入产出表结合能源平衡表测算各省份各行业的直接CO2排放量;研究了省间的碳转移。研究价值:对中国的碳减排具有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30省份的生产者责任以及消费者责任CO2排放量;各个省份的净碳转移量以及进出口隐含碳排放;测算省间的碳转出量,计算8大区域的净碳转移量,并分析了碳转移的方向。研究方法:借助投入产出表,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各省份各行业的CO2排放量以及省间的碳转移量。研究发现:两种责任测算的CO2排放量差别较大;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的净碳转出量最大,内蒙古、山西、河北、新疆、贵州的净碳转入量最大;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以及京津地区的净碳转出量最大,西北地区的净碳转入量最大。研究创新:用投入产出表结合能源平衡表测算各省份各行业的直接CO2排放量;研究了省间的碳转移。研究价值:对中国的碳减排具有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贸易隐含碳以及增长与能源关系相关研究,推导投入产出模型以及计算CO_2排放强度矩阵,测算中国24个工业行业国内CO_2排放和出口贸易CO_2排放,证实部分行业属于高排放和高能耗行业,而且部分行业出口贸易国内碳排放比重较高;基于测算结果选择中国工业出口贸易隐含碳比重较高的11个行业,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及个体固定效应检验,结果证实这些行业能源消耗与产出长期稳定关系和较大的弹性系数作用;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强调排放消费者负责制的排放责任认定原则,强化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较高行业的产业结构低碳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7,(18):7-12
随着全球垂直专业分工的深化,环境责任划分的公平性受到质疑,全面了解全球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造成的污染转移,而且有助于全球低碳政策的制定。本文采用WIOD数据库的数据,将全球划分为EU-27、OECD、BRIC、ROW四个区域,通过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生产和消费两个角度分析1995-2009年各区域贸易隐含碳排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各区域实际负责的碳排放责任与应付责任的差异。结果表明:1995-2009年期间,EU-27、OECD基于消费原则的碳排放责任显著高于其基于生产原则的碳排放责任,而BRIC和ROW则恰好相反,存在突出的"碳泄漏"问题。两种碳排放核算原则下的碳排放量差额在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2000-2010年期间中国工业行业隐含碳进行测算,并利用GMM面板数据检验工业行业FDI、出口和进口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论支持"污染天堂假说"和"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因此,我国应加大力度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调整外商投资结构,加强能源利用效率,以及不断发展低碳经济,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托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研究了长江经济带11个地区(9省2市)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化并对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绝对碳排放强度及相对碳排放强度进行估计。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消费端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大于生产端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东部地区依旧是长江经济带相互贸易往来的最大受益者,而中部地区的优势逐渐被西部地区所取代。未来,长江经济带应当实行差异化的节能减排政策,中西部地区亟需实现向绿色制造转变以及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而东部地区则有必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促进能源系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最新可利用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城镇住宅使用过程中分品种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等指标进行估算,并对城镇住宅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变化指数模型进行分解。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城镇住宅能耗结构趋于“清洁化”,住宅直接CO2排放比例趋于下降;住宅能源强度、人均住房面积、家庭总户数、能源碳密度等是影响住宅碳排放和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和能源驱动因子。文章最后提出住宅用能的几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2006~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情况,并对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碳排放进行了比较分析,在计算加工贸易出口碳排放时分离出进口中间产品碳排放和国内实际碳排放,同时研究了2007年制造业各部门的出口碳排放情况,最后基于各项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碳减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培欣  徐永辉 《价值工程》2013,32(1):156-158
当前碳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各国的重视,作为出口第一大国,中国出口产品多以碳排放较多的加工贸易产品为主。研究中国的碳排放量和出口的关系可以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通过对1986到2007年间出口隐含CO2的计算得出自从加入WTO中国出口隐含碳急速上涨,并且主要是由燃烧煤炭产生的。通过对这段时间中国CO2排放量与资本存量、消费量、出口量之间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出口量每增加一个单位,CO2增加0.12个单位。  相似文献   

13.
设定目标、确定主要性能指标KPI,是低碳生态城区能源规划中的重要环节.作者将所有创造产值的能耗和碳排放归结到生产性能耗和碳排放,提出设定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目标的方法;将所有不创造产值的能耗和碳排放归结到消费性能耗和碳排放,用统计数据和情景分析方法确定建筑和交通能耗及碳排放目标.作者还针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目标设定,...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河南省交通运输碳排放现状,利用排放系数法对全省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能耗与碳排放总量、能耗与碳排放强度等方面的关系,结合情景分析法预测行业碳达峰时间与碳排放峰值,最后提出全省交通运输从结构性减排、运输组织效率提升减排、低碳装备应用减排、智慧生态设施建设减排、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等减排降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隐含能源国际流动规模与流向对于理解贸易与环境平衡、能源消费趋势和能源发展政策等都具有意义。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我国入世以来出口隐含能源及其部门结构与国家流向,研究发现:我国出口总额与出口隐含能源在2002~2012年呈现同向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自2012年以来呈现相反变化趋势,即随着出口总额增长,出口隐含能源在减少;从出口结构来看,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出口隐含能源最高,约占出口隐含能源的一半;从出口流向来看,我国出口隐含能源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总量不断增加,并已超过发达国家;从最大出口国来看,我国出口隐含能源的前十大国家中发展中国家的绝对量大于发达国家,且不断增加,其中前三大贸易国一直是美国、日本和韩国,但这三个国家在我国出口隐含能源的占比不断下降。鉴于此,应继续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提升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以及降低隐含能源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培育更具韧性的出口贸易格局。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规划中,我国节能减排除要求单位GDP的能耗下降16%之外,进一步强调了碳强度和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标:碳排放降低17%,且在2015年底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1.4%。然而,2011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仅实现2.01%降幅,低于3.5%的预期目标,相关的碳强度目标同样未达标;非化石能源比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以来,中国与CAREC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额保持较快增长,但同时CAREC国家间仍旧存在口岸通关不畅、跨国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政策透明度低且变动频繁等制约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的因素。因此,确定并定量测算出CAREC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所产出影响的因素及程度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发现:对进口而言,CAREC成员国减少出口证件数和缩短出口时间有利于中国对其进口规模的扩大,但由于中亚地区在中国能源合作中的重要战略地位,CAREC成员国出口成本与中国进口贸易额呈正相关;在出口方面,CAREC成员国缩短进口时间和降低进口成本刺激了中国对其出口的增加,而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使进口证件数与出口贸易额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建立非竞争进口型投入产出模型,考察国际贸易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并对加工贸易隐含碳进行产业分析,为我国外贸结构低碳转型提供数据基础。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出口隐含碳20.64亿吨,进口隐含碳17.66亿吨,净出口隐含碳2.98亿吨,加工贸易隐含碳0.83亿吨。"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既是进口隐含碳较多的部门,也是出口隐含碳较多的部门,说明这些部门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加工贸易。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7,(7):44-48
CO2排放快速增长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河南省作为人口和能源消费大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本文分析河南省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现状,得到河南省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单位GDP能耗仍然较高、工业能耗占社会能耗比重较大和2000年以来社会总碳排放量持续上升,但单位GDP碳排放量保持持续下降的结论,并根据分析提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走节能低碳发展道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贸易与投资的技术溢出,对我国对外贸易及利用外资最为密集的6个省份即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山东、辽宁以及3个直辖市即北京、天津、上海,使用永久续盘法计算资本存量,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广义最小二乘法SUR对这些地区1999-2007年间的进口、出口、FDI同生产效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进出口均存在技术溢出,且进口大于出口,而FDI的溢出效应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