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将资本使用成本异质性引入HIR模型,分析了出口、生产率异质性、劳动筛选与资本使用成本异质性对中国企业工资差异的影响,并用1998-2007年的工业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然后对拓展模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异质性对企业工资影响显著,会引起工资差异;控制了企业的生产率异质性和劳动筛选与资本使用成本异质性后,中国企业存在2.8%的出口工资溢价,但出口企业间的工资差异程度要小于非出口企业;出口工资溢价程度与出口固定成本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易靖韬  蒙双 《财贸经济》2016,(12):85-99
本文探讨了异质性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关系.在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我们构建了企业出口、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结构模型,并通过参数化函数形式建立了计量模型.基于2005-2007年中国电子通信行业的企业面板数据,本研究采用biprobit、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等模型对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和创新的决策及其联动作用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和出口市场冲击是影响企业自选择行为的异质性因素;投资决策的回报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因此生产率高的企业会自选择做出该投资决策以获得更大利润.我们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证的视角在一个整体性的框架中验证了自选择效应、出口学习效应和生产率动态效应,同时对中国出口、创新和生产率的现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Melitz提出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分析生产率对出口影响以后,国内学者运用实证检验认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存在"生产率悖论"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未出口企业,也检验得出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陷阱",即出口对企业生产率具有阻碍作用。本文首先提出一个数理模型研究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相互联系,再运用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生产率悖论"与"生产率陷阱",并讨论它们存在的原因,为了使结论更加可靠,本文对出口企业与国内企业分别进行了全国、分行业、分省份的实证检验。最后在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出口制造业企业走出"生产率陷阱"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0-2007年我国制造业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考察了地理集聚通过专用性投资对我国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地理集聚程度的提高会显著促进企业的出口决策和出口规模,而且其对高契约密集型行业内企业影响更大,对出口决策的影响超过出口规模。分样本估计的结果还表明:(1)地理集聚显著改善了内资企业的出口决策,但对外资企业的影响较小;(2)与高契约密集型行业相比,地理集聚对低契约密集型行业内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更大;(3)集聚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在契约不完全程度越高的地区表现越突出。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贸易引力方程和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将出口开放纳入市场邻近指标的测算,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地理距离和贸易数据,构建了城市层面出口内生的市场邻近指标。并在匹配企业数据和相关城市控制变量的基础上,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实证检验了其对企业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内生的市场邻近程度的改善有利于促进企业工资水平的提升,且引入控制变量和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的结果均十分稳健;但这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企业的影响并不一致,出口内生的市场邻近水平的提升尽管会带动出口和高MA地区企业工资的上涨,但却不利于非出口和低MA地区企业工资的改善,从而扩大了企业工资差距。由此本文从改善出口开放与市场邻近水平入手,提出了化解企业工资差距难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展外贸产业集群是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区域集聚的视角,研究了中国机械制造业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本文将区域集聚的信息溢出效应拓展到异质企业出口决策理论模型中,并基于2000年至2014年中国企业—产品—目的地市场维度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区域集聚加强了出口企业通过相同出口行为获得的信息溢出,进而缓解了出口不确定性,促进了企业的产品出口;其次,相较于采取价格竞争策略的企业,采取质量竞争的企业基于同类产品的出口信息溢出效果相对不明显;最后,当企业越采取加工贸易方式、向信息越不对称的市场出口、处在信息越不对称的行业或处在数字经济发展越不发达的区域时,区域集聚带来的出口促进效应越明显。本文拓展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框架下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研究,为我国新发展格局中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如何维持我国出口贸易平稳持续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多重博弈模型,综合考察目的 国制度质量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对企业出口动态决策的影响,并基于中国2000-2010年企业-目的 国层面出口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更高的目的 国制度质量显著降低企业的退出概率,并提高退出企业的再进入概率.本国市场需求越高,目的 国市场需求越低,企业退出该出口市场的概率越高;企业退出时本国市场需求越低,目的 国市场需求越高,企业再进入该市场的概率越低.此外,制度质量和目的 国市场需求对加工贸易和低科技企业的再进入决策影响更大,且企业出口动态决策的影响情况还因企业所在地区产生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研究如何降低出口企业的退出概率并推动退出企业再进入,力图为我国出口企业提升持续出口能力提供经验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产品和市场的二维视角,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通过双重差分PSM方法对出口学习效应进行再验证,考察了多产品出口、单产品出口、多市场出口和单市场出口模式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出口模式下出口学习效应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多市场和多产品出口对企业具有生产率提升效应,但在出口当年不明显,出口后第二和第三年生产率有显著改善,这说明企业需要一定时间来学习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单产品出口和单市场出口企业生产率则没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融资能力异质性的视角,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生产率和融资异质性对企业出口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表明,生产率和融资能力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互为条件:生产率水平在一定的范围内,融资水平的提高才会促进出口;同样地,融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生产率提高才会促进出口。门槛效应模型的实证结果与理论假说一致,生产率和生产规模存在双重门槛,融资能力存在单一门槛,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在适度水平内,生产率和融资能力对出口的影响更显著。系统GMM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内源融资、外源融资、综合得分和融资指数等不同融资水平衡量指标下,融资异质性对持续出口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理论上结合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国情,修改了Melitz(2003)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模型的一个主要假设,将国内市场细分为本市市场、本省市场、外省市场和海外市场,并分析了在不同市场进入成本组合中,不同效率企业进入不同市场的次序。在实证部分,主要采用了2005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销售到国内外省市场的企业;在充分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加工企业、资本劳动比等导致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因素之后,中国市场分割仍然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而为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