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公民意识教育与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勇 《经济研究导刊》2008,(16):178-18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所有国家,政府不过是人民教养程度的另外一种表现而已。这揭示了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素质与政治建设的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这表明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深化民主政治理念作为执政党的重要任务,这是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增强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公民意识,当前已经成为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西方改良主义思想,其核心内容是政治民主加经济民主。这种思想是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改造中国的主要理论来源。他们渴望用这种理论调和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协调效率与公平,处理好民主与独裁等一系列问题。但在当时的中国却缺乏民主社会主义实现的前提,也缺乏民主社会主义实现的群众基础,因而其失败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3.
王正绪  游宇 《开放时代》2012,(6):98-115
西方政治学界对当代民主化的比较研究,多年来主要形成了两个研究路径:“转型学”与“结构主义”研究.政治文化的变迁或者公民价值观念在民主化和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是结构主义研究的一个前沿.这一视角认为,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会促使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公民形成一组亲民主的价值观念.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增长,一国公民这种较强的要求民主政治和支持民主运作的价值观或政治文化会带来一国专制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型,或者提高一国民主制度和民主政治的质量.本文以这一理论框架为前提,探讨中国公民政治文化或价值观念中几个重要维度在本世纪初叶的变化情况以及其政治影响.我们将借助“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分析中国大陆的公民在文献中确定的“自我表达价值观”的各个维度上的变化情况及其政治意义,并和其他几个东亚社会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4.
民主被认为是一种相对于家族统治、军人独裁、寡头治理的政治体系和制度安排,它通常与限任制度、选举制度、协商制度以及政策辩论相联系。随着教育的普及,公共领域的扩大,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民主体制和实践在各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但是,由于各国历史基础、传统观念、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力量对比的不同,民主实践不仅在各国采用不完全相同的方式,而且,其绩效也有很大不同。在有些国家,民主运行良好,而且"正效应"显著,显示了"好民主"的特征;而在有些国家的特定时段,民主不仅运行不畅,而且还显示了"病态"特征和"负效应"。这就促成了有关"民主质量"的讨论。文章认为,一种理想的民主政治应该在法治进步、经济发展、政治自由、人才选拔、公民参与、社会福利、政府效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具有优良表现。因此,法治水平、经济发展、政治自由、绩优选拔、公民参与、社会福利、政府效能应该成为评价和测量民主质量的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把当前中国学界所持的三种不同的民主观念概括为“平等主义民主”、“贤人主义民主”和“自由主义民主”,挑出三位代表性学者进行例证研究,探讨它们同儒家思想资源的关系.本文论证,秦晖所推崇的自由主义民主执著于一种过于单薄的自由观,未能认识到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家庭乃是个人追求积极自由的必然方式和条件;王绍光所倡导的平等主义民主过于看重彻底平等的价值,忽视了追求这种价值势必付出的沉重代价;蒋庆所提出的“王道政治”包含一种极具特色的民主观,即全面的民意不应由简单多数来决定,而是取决于具有超越神圣、历史文化和现时人心的三个维度的民意之间的平衡,并由有德有才的人来代表.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和协商治理:建构一个理性且成熟的公民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中国民主发展的战略选择应注重发展和完善协商民主,注重协商治理机制、过程、形式和程序。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来讨论协商民主能否有利于解决“出嫁女”上访问题,是否有助于建设一种协商治理制度。实验表明,一年前,大多数村民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否定“出嫁女”的任何分配权利,现在大多数人已认可一次性补偿方案。协商民主确实有助于减少或解决上访问题,是一种有效的协商治理制度。公民通过社会协商和审议来对公共事务作出决策,使社会管理向民主化方向发展,这是中国民主发展的战略基础。一旦公民具备了政治妥协、理性对话、自我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能力,那么在这种条件下,大规模的直选就会减少社会振荡和成本,就会发展出一种良性的政治竞争。通过协商民主来发展协商治理,来建构一个理性、成熟的公民社会是中国民主发展的基础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自古希腊政治文化形成以来,公民身份概念就一直是西方政治思想的一个关键领域.而当代有关公民身份和民主的理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及以后.从政治哲学和宪法的角度来看,公民身份通常被看作是个体与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成员联系在一起的权利和义务的组合.公民身份是自由与民主在国家的框架内的巧妙的结合.在公民社会中,自由与民主转化为自由权利和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8.
苏共倒台、苏联解体后,许多学者认为,不是戈尔巴乔夫的民主改革,而是缺少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僵化的斯大林模式,葬送了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戈氏只是充当了“送葬人”的角色。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研究商榷。  相似文献   

9.
王正绪 《开放时代》2012,(10):83-106
本文以东亚十三个社会的实证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经济社会现代化对于公民的民主价值观的促进作用.本文认为,所谓“民主价值观”是多维度的.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对民主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了“自由民主价值”的增长,同时削弱了一些反民主的传统社会价值.而经济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对民主价值观的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公民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充分接受现代信息而产生的.而教育和信息这两个现代化的动力,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不同的政治制度环境下,对民主价值观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东亚,数据显示在有儒家传统的社会中,教育对于民主价值观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其他社会.同时,在已经确立了民主制度的社会中,教育对民主价值观的促进作用也大于其他社会.  相似文献   

10.
John Keane 《开放时代》2009,(2):121-130
本文检验了现存民主形态正在经历的历史性变革,尤其是新媒体所带来的社会环境变化对民主框架和机制的影响,从而为当代的代议民主提供一种全新的路径。结合新媒体时代中现行民主的转向,本文提出监督式民主的设想,认为该民主形态正将我们从过去以大会为基础的、代议的民主引向一种有着全然不同框架和机制的民主形式,这也是当代民主实践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