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星 《上海房地》2011,(4):11-12
从2005年起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以来,房地产行业似乎陷入了“房价上涨——紧缩性调控——房地产市场低迷——房价反弹——再调控”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而且每一次反弹,都将房价推向一个新的高点。由此,社会上有了“宏观调控无效”、“房价越调越涨”等观点。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导刊》2010,(3):26-29
2009年京、沪、穗、深的房地产市场热浪一片,房价报复性上涨,引发“调控之手”出招,但鉴于房地产政策将转向“有保有压”而不是“一刀切”式的收紧,地产市场可能趋于稳定,而非大涨大跌。  相似文献   

3.
一系列调控措施的实施,对抑制房价上涨发挥了明显作用,必须进一步坚持调控政策方向,以巩固调控成果。鉴于近年来房价过快上涨的根本是流动性过剩问题,房地产市场调控真正需要进一步坚持的,是“金融措施第一,税收措施其次,土地及房地产政策配合”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4.
李长安 《英才》2005,(8):24-24
结构性调控要做的是“精确打击”,不能动不动就“一刀切”。自今年国务院连发两个八条措施、七部委出台房价意见对房地产市场调控以来,虽不时有关于一些地方房价下降的报道,但房价上涨的势头依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时,把房地产市场的结构调整片面地理解为“全面打压”, 实行整体政策紧缩,致使房地产调控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稳定住房价格、防止房地产过热增长的调控政策,但调控效果却不尽人意。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房地产价格增幅虽然比去年同期下降6.5个百分点,但是比去年全年的增长速度19.8%还是高出0.4个百分点。目前,大连、沈阳等一些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仍在高位上继续上涨。受一线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影响,今年一季度,很少被关注的“三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开始快速上扬。以丹东东港市为例,今年3月末与去年末相比,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房地产价格就上涨了31%。上涨速度之快、上涨幅度之高,令人瞠目结舌,居民对此议论纷纷。房地产价格上涨的热点向县域转移的趋势,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从2003年中央针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已经历经了4年的时间。在调控房地产的4年中,政府运用了包括财政、金融、土地等多种政策手段来调控房地产市场。运用的调控手段之多.调控力度之大。是我国历次房地产宏观调控中所罕见的。但是,我国大中城市房价的持续快速上涨宣布了这些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无效。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2006年,北京市创下了连续7个月房价两位数增长的纪录。今年1月份,北京市房价涨幅达到9.9%。面对房价的不断上涨,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下一步将会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7.
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要“抑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拉开了2005年房地产调控的序幕。那么,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出什么新的政策动向呢?  相似文献   

8.
周彦 《上海房地》2007,(6):39-40
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频繁出台。土地,信贷等房地产行业链条各个环节都一并收紧,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解决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到“国八条”“国六条”出台及九部委“十五条”,再到国税总局五月出台政策开征二手房营业税的调控过程,虽然房地产投资过热现象因此有所缓解,但房价过高问题却仍显突出,消费者期待的房价回落并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路上多变的一年,区域房地产发展过热成为中央政策调控的“导火索”。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作为中国房地产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在这一场调控风暴中,并不是处于中心影响区域。因此,政策对全省房地产行业的冲击力较为温和,但地方政府仍然积极应对,出台种种政策调控市场。2005年广东房地产市场发展可概括为“政策调控、发展稳定”。  相似文献   

10.
“高烧不退”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负”。尽管中央政府针对高房价展开了“暴风骤雨”般的密集调控,然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社会上甚至形成了一种“越调越涨”的心理预期。房地产调控之所以陷入“越调越涨”的怪圈中,行政体制不合理是其外部制约因素,而房地产调控政策目标选择和调控方式不当则是政策本身的缺陷。鉴于此,厘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基本目标及内涵,根据调控政策环境的变化,科学、灵活地对政策目标进行选择与平衡,是保证房地产政策调控有效性的首要环节和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2005年4月国家调控房地产的“国八条”出台实施一年后,全国房地产价格却呈现一片上涨态势,政策并未起到给房地产市场降温的作用。国家意识到,问题主要在于对政策的执行不力,缺乏对政策实施的监管。有鉴于此,为加强今年“国六条”的实施,其发文单位在原来建设部等七部委的基础上,增加了监察部和统计局,参与协同调控。这无疑是为了对“国六条”的实施起到对人和事的实时监督作用——监察部对干部进行监督;统计局通过数据对建设事项进行监督,以求切实将住房结构调整好,将房价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12.
“双向调控”一词,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2014年两会上透露的信号.一时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但房地产双向调控并不是一个新提法.早在2006年1月24日,《解放日报》就曾刊发题为“今年房地产政策双向调控”的文章。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透露出“双向调控”的楼市政策信号.但当前房地产市场双向调控仅仅是以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延续,还是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林作华 《上海房地》2012,(12):13-15
“双限”政策是房地产宏观调控中限购、限贷等一系列政策的总称。自“双限”政策推行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控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双限”政策质疑颇多,要不要继续实施“双限”和如何完善“双限”.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已悄然过去,但市场调控政策的不断出现,也给2007年留下房地产新政执行年的称号。回顾2007年全年的房地产走势,是在改善住房供应结构、稳定房价的呼声中走过。国家在抑制房价上涨太快、投资过热等方面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调控力度逐渐加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也已经进入了并购整合阶段,土地、信贷的收缩直接带来房地产行业资金门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一、政策微调提出的背景 在近两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房价上涨的势头已经得到初步遏制,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的试点效果也在逐步显现,保障性住房建设也正在加紧进行,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史上最为严厉的“大洗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房价——房地产市场发展评价模型,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宏观政策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未取得预期效果,大连市房价持续上涨;并指出应重点运用经济手段和土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整,减少行政干预,保证政策调控的长期性和一致性,才能保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立秋以来,部分地区市场房地产成交量增长,甚至还出现了房价返涨。于是,有人会质疑房地产调控的效果,也有人担心房价可能再次继续上涨,并引来更加严厉的调控政策的后果。不过冷静看,这种种数字上面的“回暖”,其实本来就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导刊》2014,(2):50-51
预言一:调控政策“辩证施治” 中央对待房地产的态度已经从“强调行政调控”转为“建立长效机制”,今后的楼市调控不会再刻意突出中央政府在调控中的主导角色,不会再统一发号施令、全国一刀切,“辩证施治”的差异化房地产调控政策将成为2014年政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再没有哪个行业如房地产业般受到中央政策的“青睐”了,针对非理性繁荣的房地产市场,中央政府在短短两个月内连出几道金牌。今年3月,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被作为“房地产新政”写进了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5月11日公布的七部委意见,更是将平抑房价作为重点,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据各地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反馈的数字显示,国家调控房价政策相继出台以来,部分城市的房价不同程度出现增速减缓现象。七部委稳定房价的意见出台一个多月,一些地方的房地产市场不同程度地出现降温,  相似文献   

20.
贾生华  聂冲 《浙江房地产》2006,(2):38-39,41
2005年以来,随着全国房价的过快上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空前地关注。为了平抑房价,短短几个月包括“国八条”在内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迅速出台。宏观调控的实施,给2005年杭州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些显著的变化: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有所回落、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有所缓解、商品住宅销售量及销售价格逐渐回暖、二手房抛售现象有所改观、住宅土地供应明显变缓以及投机性购房得到有效抑制等诸多突出特点,这些都是在以前被称为“杭州现象”的杭州房地产市场所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