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我国城市化的起点很低.1949年我国大陆只有城市69座,县城及建制镇大约为2000个,城市人口576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0.64%.到1957年,市镇人口达到9949万,年平均增长率为7%.1958年,提出全民大办工业,以钢为纲,使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超高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的规模迅速扩大.当年全国非农产业劳动力达到11110万人.  相似文献   

2.
王瑛 《城市问题》2002,(2):17-19
一、浙江城市化发展现状和问题   1 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 ,浙江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发展、曲折、停滞、再发展的过程。 1 949— 1 95 7年是全省城市化稳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城镇人口和城市化水平从 1 949年的 2 46万人 ,稳步上升到 1 95 7年的 3 85万人 ,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镇 ,造成 1 95 8— 1 960年期间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和“城市化”水平急剧上升。 1 961—1 96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中 ,城镇人口从 1 960年的 5 88万人降至1 965年的 42 3万人 ,城市化水平也从 2 2 4%直跌至1 4 3 %。 1 966—1 977年为浙江省城市…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必然伴随着人口的城市化。当今世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其经济发展的历程中,都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目前城市化又成为了发展中国家的一大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城市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城市的大型化、集群化已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据统计,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在1850年仅3座,到1980年就猛增到324座。在我国,大城市的日益增加也已成为其城市化进程中的显著特点。1949年我国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仅12座,到1994年就已增加至73座,增加了6倍,其…  相似文献   

4.
新设城市对城市人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设城市对城市人口的影响李若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在1978年中国只有193个城市,到1994年城市数目增加到619个,城市数量增长了220.7%。与此同时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从7993万人增加到19173万人,城市非农业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30年,农村居民居住条件改善,村庄扩大,占用了20 309万亩土地,但是农村人口减少了6 264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5 043万亩,但是承载了从农村转移,加上城镇增加的,共42 134万人口.未来30年,假定农村即使剩下5亿人口,每人住宅面积达小康100平方米.还将用掉2亿亩土地.而城市化方面,将有5.6亿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再用1亿亩城镇建设用地即可.因而,控制用地的重点不是城镇,而是农村.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城市人口增长极快。全球范围城市化的特点是大城市、特大城市增长最快。例如:1925年世界上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人口数仅占全部城市人口的14%,1960年增长到31.6%,1981年更增加到41%。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却有所不同:1952年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人口数占全国城市人口比重曾高达43.8%,1985年反而下降到35%。这期间,增长最快是20~50万人口的城市,这类城市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的比重由16.1%增长到31.2%,增长了一倍。出现这种中国城市发展的特殊  相似文献   

7.
德阳未来十年城市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是加快德阳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新的跨越的重要一环。一、加快德阳城市化发展势在必行1 德阳城市化发展现状1 999年 ,德阳狭义城市化率 (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由 1 983年建市初期的1 0 80 %上升到 1 8 6 9% ,广义城市化率 (城市居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由 1 1 36 %上升到 2 3 9% ,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 49个百分点和 5 9个百分点 ,且城镇密度较大。建市 1 7年来 ,全市非农业人口由 36 2 5万人增加到 70 2 4万人 ,农业从业人员由 1 5 0万人减少…  相似文献   

8.
正城市化关键要让人安居乐业城市化的关键是人的城市化城镇人口超农村人口不可盲目乐观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城镇人口690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0万人。大陆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一般说来,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城市化快速推进,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拓展了经济发展和就业空间,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亿万农  相似文献   

9.
“七五”期间我国城市分布与全国及各省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关联。这一期间,城市化度(以不含辖县的市区非农业人口计)由1985年的11.31%上升到1990年的13.51%;同期城市总数增长率为6.28%,是1953—1985年32年间城市总数增长率的2.8倍。“七五”期间,作为城市化推进形式的城市近域推进和广域推进均在迅速进行,城市总体的极化与分散倾向因此并存。一、1986—1990年城市分布 (一)总况。 1.1953-1990年的37年间,我国城市总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91%,其中增长最快的是>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其次为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增长最慢的是  相似文献   

10.
关于城市最佳规模的问题,不仅古老,而且众说纷纭.比如,早在1922年法国的戈比依就设计出了300万人口的"理想城市";1949年英国的勃连朗提出1-2万人的城市设想;1977年英国的布森提出了3万人口的城镇规模可以成为"人的尺度"的自然规模.他还提出,当城市人口达到25万左右时,人们开始享受大城市的好处,接近100万人口的城市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最后他还提出,不考虑经济因素的"自然规模"以不超过5万人为最佳,但从经济及其它因素考虑,一个新兴的独立城市的最佳规模应为20-200万人,并以80-120万人为最好.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城市住宅需求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舫 《经济界》2000,(1):28-31
住宅需求与住宅供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住宅的发展规模,住宅的数量与质量,是以广大居民及社会对住宅的需求为转移的。21世纪我国住宅需求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住宅数量的巨大需采21世纪,我国市场对住宅的需求量很大,它主要来自城市人口对住宅需求的增加和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人口增长对住宅需求量的增加。1998-2000年我国现有人口对住宅的需求是:1997年末,城镇住宅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7平方米,计划到2000年达到10平方米。目前,我国城镇有户口的常住人口约3.7亿。到2000年每人需要增加1.3平方…  相似文献   

12.
墨西哥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高原古都 ,美丽而富饶 ,但是进入 2 0世纪以后 ,人口急剧增长。19 0 0年该城居民只有 3 4 .5万人 ,仅占全国总人口的 2 .5 % ,193 0年达到 10 4.9万人 ,1960年上升到 5 0 0万 ,到 1994年已经猛增到 2 2 0 0万 ,超过全国总人口的 2 0 % ,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城。据估计 ,到 2 0 10年 ,该城人口将会增加到 3 0 0 0万。1庞大的城市人口为墨西哥城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同时也产生了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住房与服务匮乏、失业人口增加、社会贫困化程度加剧等等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墨西哥城人口剧增是城市化特…  相似文献   

13.
兰艳丽 《数据》2013,(1):54-55
“农村包围城市”已经成为过去式。近年来,我国城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12年5月,由中国市长协会主办、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承办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0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首次超过50%,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按照通常意义上的理解,城市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的集中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人口流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从当今世界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初始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剧烈而急速的变动,城市犯罪率的增长,都大大高于农村社区,尤其是以大城市的犯罪率为最高。在已经工业化、城市化的发达国家,犯罪率城市高于农村的趋势十分明显。据统计,日本在1920年,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之比为37:63,而城市犯罪人数和农村犯罪人数之比却为56:44。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30%的时候,城市犯罪人数就占全部犯罪人数的46%。美国在最近10——15年中,大城市里凶杀、强奸、抢劫、盗窃等7类犯罪活动的发生率比其他社区平均高出1倍以上。①1981年,美国每10万人口中受到抢劫犯罪伤害的人数为15人,其中城市社区多达12人,农村社区只有3人,城市高出农村5倍。  相似文献   

15.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14,(10):20-20
正日本日本多城现住房过剩成地方政府"烦心事"随着新建住宅增加、人口下降和老龄化加剧,日本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住宅过剩问题,成为地方政府的"烦心事"。日本总务省日前发布的《住宅和土地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10月1日,日本全国共有5240多万个家庭,住宅总数约为6063万套,按每户一套计算,闲置住宅约为820万套。闲置空置住宅占日本全国住宅总数的13.5%,创历史最高纪录。总务省认为,导致住宅大  相似文献   

16.
以常住、户籍人口为基础计算人口流动率,基于非农产值及其就业所占比重构建工业化衡量指标,测度2000—2012年我国人口流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变化趋势,并建立面板协整模型对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估计和检验。结果显示:从纵向看,我国人口流动、城市化与工业化均呈不断上升态势,从横向看,区域差异非常明显;流动人口与城市化、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流动人口增加可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对工业化有着显著正向作用;人口流动仅仅是提高了"城市化率"这一指标,真正的"人的城市化"水平有待提高;各地区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偏差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城市化对工业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近年来中国住宅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的城市生产生活成本的持续攀升,正引起人们对房价是否会限制城市人口流入的担忧。而现有研究鲜有考虑不同类型人口下的房价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而忽略这种人口异质性的研究结论及相关政策可能存在较大偏差。基于此,将城市人口按户籍所在地和从事产业不同进行划分,利用中国2006-2014年206个城市样本数据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控制收入、教育医疗等因素后,本地居民对房价比较敏感,而外来人口并不敏感,而对实际收入比较敏感;房价提高会促进第二产业人口向第三产业人口的转变;进一步从不同地区来看,中西部地区房价与城市规模正相关,但东部地区房价上涨对城市人口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从而,住宅价格的相关政策应关注人口异质性和区域差异,合理对待房价上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中,苏联城市化持续高速发展是引人注目的。1980年苏联城市人口比重已达百分之六十二,苏联东部的城市人口已增长到了六千多万。而西伯利亚,已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住在城市里。这个数字说明,西伯利亚城市化更为迅速,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现在,年轻的西伯利亚城市基本上都已形成了自己的风貌。例如,托博尔斯克是历史最古老的,新西伯利亚市是人口最多的(1312000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被人称为西伯利亚现代工业的一面镜  相似文献   

19.
农村发展和城市化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将对中国的农村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还要继续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村的人口,形成新的二元结构互动机制。(一)关于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化的基本特点和面临的问题过去五年,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城市化的比率由“九五”末期的36%,上升为“十五”末期的43%。目前中国的城市人口约有5.6亿人,农村人口约为7.8亿人,在去年约有1.1亿富余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务工,其中6710万人进入地…  相似文献   

20.
一、武汉市农民工的住房现状与问题 1、武汉市农民工住房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人口从农村涌进城市,形成了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其中,农民工占城市外来务工人口的主要部分,据武汉市劳动局于1999年公布的外来人员务工情况调查汇报显示,武汉市的农民工总数为45.6万人,到了2005武汉农民工的数量已经达到65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