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刚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1):210-211
通过对比分析ST上市公司与对照公司1999-2003年资产减值行为,可以发现ST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模式。ST上市公司在被ST前,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但如果不得不披露亏损时,又会利用较高的资产减值进行巨额冲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分析ST上市公司与对照公司1999—2003年资产减值行为,可以发现ST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模式。ST上市公司在被ST前,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但如果不得不披露亏损时,又会利用较高的资产减值进行巨额冲销。  相似文献   

3.
资产重组在我国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项新课题。近几年来,中国许多上市公司通过不同模式的资产重组来提升了自己的竞争能力。而ST上市公司因其摆脱退市的迫切性,它的资产重组就更值得探讨研究。本文介绍了ST与资产重组的概念,ST存在的原因,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模式,分析了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分析资产减值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对财政部会计司关于上市公司2008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的研究分析,试图证明新资产减值准则已得到了较好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新准则并没有杜绝上市公司利用部分资产减值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该文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对上市公司的数据、案例进行分析的方法,从避免公司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分析其合理性,并探讨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资产减值会计与利润操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朝晖 《商业会计》2001,(11):25-26
一、某些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途径新的会计制度将四项资产减值准备扩大到八项准备 ,这有利于进一步挤去企业资产的“水分” ,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但是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要求会计实务工作者较多地运用专业判断 ,使得公司在对外报告中 ,可以通过操纵一些可自由控制的损益确认项目 ,使利润在不同会计期间转移。如把以前年度未确认的损失及有可能在以后发生的损失在本期一并确认 ,以提高以后年度的业绩 ,或将本应作为损失确认在本期的项目不作处理 ,长期挂账 ,以提升本年的利润。这为上市…  相似文献   

7.
关于资产减值准备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建敏 《市场论坛》2006,(4):236-237
我国新会计制度中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由原来的四项扩大到八项。资产减值准备无论对企业自身发展还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现阶段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资产减值准备的有关问题,以期对完善资产减值准备相关政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信息质量有 双重影响,如何发挥资产减值准备对 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 极影响,是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面临的 重要课题。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初步 探讨。 一、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信息质量 的影响 (一)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  相似文献   

9.
孙雨涵 《市场周刊》2020,(19):0067-0068
JD公司2015年净利润亏损2.49亿,2016年亏损4.37亿,其作为ST公司,在2017年度实现了1.21亿,成功摘帽。利润增速如此之快,值得怀疑。首先,从盈余管理的动机入手,其次,根据公司财报从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收益和收入成本这三个盈余手段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此案例,阐述其盈余管理的经营后果。  相似文献   

10.
<正>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新的制度要求所有股份有限公司均应按照规定和公司实际情况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即8项准备)。这项政策的出台对上市  相似文献   

11.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减值(AssetImpairment)与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始终是会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资产减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扩大了企业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明确了减值迹象的判断依据,使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原则更具实务操作性,并作出已提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的规定;引入了新概念,使信息披露更加完善等方面.同时,新准则限制了企业利用减少计提基数、变更计提比例操作利润的行为,相对完善了信息披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2.
计提资产损失准备金是为了防范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资产减值对企业的利润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旧会计准则和制度未明确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导致在会计实务中可操作性较差。2006年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做了新的修订。明确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时间,提出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定方法和资产回收金额的计量方法,使资产减值缺失的确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实既会给企业造成损失,也给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留下空间。为防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实,应健全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把握好谨慎性原则,发挥市场自身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力。尤其要加强资产减值准备的外部专业评估,提高减值准备披露的清晰度,为合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提供制度保证,以有效地避免制度性虚盈实亏,确保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为经营者的审慎经营以及投资者的谨慎决策提供可靠和相关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存在高估资产现象,财务报告中的资产泡沫严重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降低了公司的可信度,同时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了解和掌握资产减值的产生迹象及制定资产减值、资产计量的确认标准,可以有效地判断资产是否减值,从而节省资产减值测试成本,遏止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变化与实施中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资产减值会计规范是会计中最富争议的规范之一。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开始,到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对所有的资产项目进行减值准备计提,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企业的会计信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本文回顾了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施行情况,揭示了原有规范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通过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体系构成及其特征与主要变化的剖析,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新企业资产减值会计规范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资产减值准备政策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小安  马玉 《商业研究》2005,(17):111-112
资产减值准备政策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推动作用,但也为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操纵利润留下空间。从经济学角度,对资产减值准备政策选择的原因和动机进行分析,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实现对企业资产减值政策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7.
资产减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会计准则下,以不同盈利特征的上市公司减值准备计提为研究对象,选用2001-2006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自身经济因素造成的价值损毁是影响减值准备计提的主要原因,在控制了企业自身经济因素、行业特征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后,上市公司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受到盈余管理动机的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不同盈利特征的公司在运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时,会选择不同的减值类型。  相似文献   

18.
赵敏  甄颖 《财经论丛》2008,42(1):71-77
本文重点考察上市公司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具有扭亏为盈、洗大澡动机的公司进行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金额和幅度高于其他公司;新会计准则实施前最后一年(2006年)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情况与2004年和2005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实证分析了2001-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转回行为。将近一半的上市公司发生了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它们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的减值转回上。平均地说,如果不允许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减值转回公司的净利润将下降40%左右,同时16.89%的公司无法扭亏为盈。整体来说,盈利较低的公司、扭亏公司以及高管层变更的公司有更大的激励利用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来提高当期会计利润。  相似文献   

20.
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作了系统、明确和严格的规定,作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充分体现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本文主要探讨了与资产减值会计相关的基本概念与核算,目的是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