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日本与广东的经济关系将越来越紧密,经济合作的步伐正在加快,日本产业将加快向广东转移,部份将技术、资金、管理和研发也一起转移进来;转移的制造业以高附加值的装备制造业为主;制造业转移的战略目标是进入中国市场,本期刊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同志特稿《新时期日本与广东经济关系展望》,该文通过分析新时期广东经济的特点和机遇,以及日本经济形势对广东的影响,论述了加强日本与广东经济合作,承接日本产业转移对发展广东经济的重要意义,指出未来日本和广东经济合作的三大前景,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加入WTO,粤台经济合作的前景越来越广阔.抓住新一轮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契机,增创广东吸引外资的新优势,推动粤台产业合作上新台阶,既是建设广东经济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粤台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日本广东经济促进会于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广东省长黄华华、副省长汤炳权和日本兵库县知事担任双方委员和顾问.省府副秘书长、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担任中方会长.促进会的宗旨是开辟日粤双方在经贸交往中加强对话的渠道,对日粤在经济交往中的有关问题提出意见,交换经济领域的有关信息,推动广东日本开展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会成立至今已举办三次会议.第三次会议于2003年12月16~17日在广州举行.日本广东经济促进会的中日双方委员以及企业家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围绕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日本与广东产业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和<新时期日本与广东经济关系展望>,多位委员进行了发言,双方就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东、江西两省经济合作过程中扩散效应的分析,即一方面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考虑,研究广东采购江西初级产品和江西劳动力转移至广东;另一方面从广东产业转移至江西、广东游客到江西旅游等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中心地区广东对江西的经济扩散效应,并探讨粤赣两省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前景,提出粤赣经济进一步合作的解决思路与政策建议,希望能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产业梯度产业双向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深、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加快实施“产业双向转移”,在积极、合理承接国外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主动加快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结构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基于浙江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现象,目前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发展趋势。与广东和江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在省区内地区间转移不同,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向江西、安徽与河南等相邻的中西部省区转移发展。在产业转移发展中,分离式转移与集群式转移成效最为明显,困难主要来自产业转移面临的不确定性,以及转入地投资环境与市场秩序有待改善。从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上讲,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发展,体现了由资源配置条件变化引致的地区经济结构变动与中国经济梯度发展的规律性特点,因而更具有代表性,其实践与成效有助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尽管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但各国争夺世界制造强国的竞争日趋激烈。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重大方针,需要在今后加以落实。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制造业产出率整体不高;核心部件或产品依赖进口;生产成本上升,产品竞争力下降;研发活动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需要理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建设制造强国的关系、经济结构转型与增强制造业竞争力的关系、制造业产能过剩与创新不足的关系、"一带一路"跨国产能合作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出区与转入区的影响、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基本原则与战略思路、加快我国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东北三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专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根据区位商和产业效率的结果可知,东北三省的制造业产业转移及调整优化的重点领域也不尽相同。因此,结合目前东北三省产业集聚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以及三省内各制造业的专业化和效率水平,东北三省应根据各自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优化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并应加大高专业化高效率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高专业化低效率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行业向产业链高端化发展;加快地区经济建设,推动低专业化低效率产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对中国制造业产业转移的综合作用,同时,依据梯度转移理论,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以检验模型的稳健性。结果发现:地区的潜在性比较优势促进了产业转移,而地区的显性比较优势对地区产业转移起着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地区的要素禀赋对产业转移的作用不可小视;在产业转移上,地区竞争优势会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在制造业转移上,规模经济与集聚效应也会产生相应影响;基础设施对产业转移的影响为正,交通条件的改善、运输成本的下降有利于制造业向企业集聚地转移;制度因素对产业转移的影响达到预期猜想,外资分布越是密集,转移程度也越高;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越高,越是不利于地区制造业的转移,这与中国市场经济不完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把控严格的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2011年日本大地震对日本和亚洲区经济体所造成的严重经济后果,并着重探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启示。本文的研究表明,本次灾难会加剧日本政府的债务负担,加速日本制造产业向外转移,削弱日本在全球,特别是东南亚经济的核心地位。中国应当适时推动人民币资本向日本和东南亚国家输出,遏制灾难引起的负面影响扩散,在援助日本的同时,解决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加速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达成合理的区域合作与多边共赢;并提供优厚条件吸引日本中高端制造业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促进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2.
于绯 《经济论坛》2009,(24):85-86
制造业和服务业存在互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广东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而香港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粤港产业合作对两地经济增长和提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把握粤港产业合作的机制,分析粤港产业结构是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分析粤港产业结构的相关性,揭示出两地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优势互补性,蕴涵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集聚趋势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广东经济的持续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优势,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集聚经济优势一直成为该地区吸引外商投资和国内配套产业跟进的重要动因。本文在分析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制造业结构调整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区位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集中率指数等分析工具,详细研究了广东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集聚规模、地理集聚程度与变化动态以及空间分布水平与转移趋势,对不同类型行业的集聚程度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相关结论对于当前制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晶 《经济研究导刊》2007,11(2):190-19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与迅速发展,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已接近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同时,国际上新一轮的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方兴未艾.如何抓住这次机遇建立起强大的制造业体系,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国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融入产业分工的步伐,加大培育产业创新的力度;将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战略结合起来,整体上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产业合作模式选择是产业合作实施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全球价值链成为影响产业合作模式选择的重要方面。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遵循"产业特征定位—产业位势比较—产业合作模式选择"逻辑链提出产业合作模式选择模型,并以福建省主导产业中的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闽台产业合作模式选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福建省针对闽台产业合作模式选择决策中,化工行业需要采用垂直和水平产业升级合作模式,机械制造业需要采用垂直的产业协同和产业转移合作模式。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产业合作模式选择的理论拓展与实际应用,对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产业合作模式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3,(10)
产业转移是区域间产业分工合作必然趋势。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与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线,为了给现代服务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创造新空间,也为了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成本、环境等的制肘,上海产业向内陆或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增强,在转移的目标、动力机制、区域范围、合作模式等各个方面都不断呈现新的特点。作为产业的承接地区,若能准确把握上海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新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软硬件条件建设,做好产业的承接,将极大提高区域间产业分工协作的效率,也极大推动承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芹溪系我省经济战略研究专家、高级经济师,1995年起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主持研究中心的全面工作,兼任广东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经济学家与企业家联谊会会长等职务;他主持了《广东优化能源结构与建设第三核电研究》、《西电东送研究》、《广东冶金工业发展战略研究》、《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与建立支柱产业研究》、《广东农业税收办法改革研究》、《广东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研究》、《广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研究》、《新时期粤港澳产业合作与结构升级、优化研究》、《新时期粤港澳科技合作研究》等影响较大的课题研究;主编了《跨世纪重大课题——广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跨国经营战略》、《迈向新世纪的广东非公有制经济》、《中国入世与广东经济》、《广东产业发展纪实》等书;为本刊撰写了《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上海发展的脉搏》等数十篇论文。杨芹溪多年来研究广东城市经济、产业结构与企业发展战略,对广东经济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进步有着深刻的体会与深入的了解。近日,我刊就新世纪广东经济发展三大战略问题采访了杨芹溪。  相似文献   

18.
产业合作模式选择是产业合作实施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全球价值链成为影响产业合作模式选择的重要方面。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遵循“产业特征定位—产业位势比较—产业合作模式选择”逻辑链提出产业合作模式选择模型,并以福建省主导产业中的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闽台产业合作模式选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福建省针对闽台产业合作模式选择决策中,化工行业需要采用垂直和水平产业升级合作模式,机械制造业需要采用垂直的产业协同和产业转移合作模式。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产业合作模式选择的理论拓展与实际应用,对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产业合作模式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香港有科研优势,广东有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8月19日,第十三届粤港机电工程技术与应用高端论坛在广州召开,百余专家共聚一堂探讨粤港智能装备技术合作和产业发展前瞻。专家认为,香港有科研优势,而广东有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两地应加强智能装备制造合作促进优势互补。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指出,制造业与互联网、新能源等领域结合的智能装备制造业,将成为下一代工业革命的起点,预计到2025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后,制造业全球布局发生重大调整。一方面,由于区域制造业综合成本的变化,推动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加快向东南亚、南亚、非洲等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转移。我国经济正处在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迈进的关键时期,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已逐步改变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低端转移,呈现产业结构和转移方式双调整的特点。在这种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制造业既要加大开放力度,提升在全球产业价值链(GVC)中的位次并主导构建优势产业链条,同时也要构建我国国家产业价值链(NVC),推动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