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第三产业"的概念是1935年经济学家费希尔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第一次使用.此后,第三产业日益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所关注.1940年,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说明了经济发展与第三产业的壮大同时发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新古典学派关于“不完全”竞争的学说,是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的基础之上,“不完全”竞争被理解为对完全市场机制的偏离.所以“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利润理论,被看成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利润概念的直接延续。这里,利润的来源和形成问题还在关于利润最大化和最佳产量的论著中加以说明,然而,这时所讲的已经是超额利润,即实质上是垄断利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区域竞争优势概念引起了学术界、政策界和从业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文献往往把国家竞争优势概念直接应用于区域,引起理解混乱。区域竞争依赖于许多因素,以往文献单从人均GDP、市场占有率等指标来度量区域竞争优势有所欠缺。经济学家更关注于国家"收支的平衡",区域尽管不像国家那样,存在实际汇率的变化来调节区域收支平衡,但区域可以通过区际相对价格的变化,即"物价紧缩指数"保持区域收支平衡。文章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引入了集聚经济和X-效率理论,并通过后两者的转化作用,从而降低了区域相对成本,进而调整区域"物价紧缩指数",使得区域竞争优势在"保持收支平衡的情况下"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基于创新促进的产业集群内竞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淑女  余浩  戴燕 《北方经济》2006,(21):61-62
"竞合"一词源于拜瑞·J·内勒巴夫和亚当·M·布兰登勃格合著的《Co-opetition》一书,他们将竞争(Competition)与合作(Cooperation)组成了一个新的范畴,竞合(Co-opetition),即企业在商业运作中要使竞争与合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实现经营目标的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5.
一、SCP范式中的市场--战略--绩效逻辑 众所周知,新古典经济学在完全同质和完全竞争假设下,无法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问题.产业组织学家贝恩(J.S.Bain,1956,1959)和梅森(E.S.Mason,1957)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假设下重新分析了产业市场中企业问绩效的差异问题.他们通过对产业市场结构、竞争行为方式及其竞争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实证研究,认为企业之间绩效的差异主要源自于不同的产业市场结构以及相应的市场行为.这就是著名的SCP范式(又称贝恩--梅森范式).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6.
姜琪 《山东经济》2012,(2):78-84
网络型产业是一种需要固定网络来传输服务的产业,此类产业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传输、分销等环节中具有很强的垂直关系。如何在保持网络型产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同时,又能实现产业的有效竞争是各国经济学家一直探索的问题。作为典型的网络型产业,中国的陆路运输业出现铁路运输企业与公路运输企业双头垄断的格局,二者在同一运输市场上进行客、货运竞争。针对陆路运输业目前的市场结构和铁路运输业在价格和产能两方面受到约束的现实,探讨陆路运输市场的有效竞争格局,对当前铁路运输业的改革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竞争力"已成为各种媒体及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词语.个人、企业、民族乃至国家都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如何取得自己的竞争优势?当"竞争力"这个充满诱惑的词语占据人们的想象空间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政治学家们则在不断地为这种想象寻找理论和实际的佐证.国际经济学界一场关于国家竞争力研究的争论也由此引发.国家竞争力的实质是什么?这一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以及如何进行研究?便成了对经济学家们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一、从1979年开始的货币政策改革美国的货币政策是宏观的,它对美国的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并且,美国货币政策还和美国学术界的经济思潮有关。联邦储备银行本身的研究部门拥有大批的经济学家,同时又有一批和联储密切联系的经济学家,散处于各大学和研究部门。后面这批经济学家大体上可以分为消极派(以M·弗里德曼为首)和积极派(以J·托宾为首)。他们之间的分歧主要是前者主张完全按经济增长率控制货币供应量,使经济自然平稳发展,并对金融业少加干预;后者主张除对货币量进行控制外,还要控制利率的变化,对金融业要严加督促和检查。在联储内部一向认为,在独占竞争情况下,如果只控制利率,那么货币供应量将失去控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企业间的竞争在日益加剧,企业与企业之间单打独斗式的竞争已很难获取竞争优势,取而代之的是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近年来,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可谓水涨船高,身在其中的企业既经历了成长初期快速发展的快感,也面临着供大于求矛盾下的市场恶战的伤痛.如何进行竞争升级,有效实现产业突围,是摆在家电行业面前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文章就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关于中国电信业竞争与发展的讨论和争辩在国内已是沸沸扬扬,成为中国媒体和老百姓思考和关注的焦点.对于中国电信业来说,一方面,我国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另一方面,我们的电信企业还没有学会如何竞争.中国电信改革和发展向何处去?电信竞争向何处去?国际著名经济学家让·雅克·拉丰以及国内外的其他一流经济学家也许将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因特网的互联及其定价,是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中目前已遇到却尚未解决的实践问题与理论问题.拉丰教授向中国听众们展示的,是他与S·迈科斯、J·泰勒尔于2001年4月刚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拉丰的讲演围绕着拥有网络的主体运营商之间的"接入价"展开,当消费者通过网站要求自己从属于的那家主体运营商向属于另一家主体运营商的网站下的消费者发送信息邮件的,就会产生离网的成本与入网的成本,以及相应的网络接入收费.拉丰教授等证明了,当接入价是对称时(即互联网上两个主体运营商向对方收取的接入价是相同时),接入价的上升,只会降低网站的福利,同时会相应地提高个体消费者的福利,但不会影响社会总福利的水平.但是,如果不同的主体运营商之间向对方收取不同的接入价,则若完全放开电信竞争,就不会形成纯策略的市场均衡.  相似文献   

12.
1.问题的提出现代经济中,竞争不仅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资源分配方式,也是自由企业经济的核心。早在100多年以前,美国国会通过了有“自由企业大宪章”之誉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Sher-man Antitrust Act of 1890),第一次明确了美国政府对垄断的公共政策。谢尔曼法基于的前提是:“无限制的竞争力的相互作用将产生最佳的资源分配、最低的价格、最高的质量和最大的物质进步。”经济学家提出了表明竞争优越性的完全竞争模式。虽然该模式仅仅在理论上(而不是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它却为分析和思考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理论已经明确,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规模经济等因素的作用,大多数产业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结构关系偏离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模型,而形成规模经济与竞争兼容的垄断竞争型或寡占型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J.A.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提出创新概念一百周年的日子,直到今天,我们却一直没有寻找到能有效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导致只能过分依赖于粗放型的资源要素投入来拉动经济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造成此种境况的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绿色"产品的概念日益受到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重视。譬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W·科丁顿以自己的名义成立了一家环保产品经营部,直接参与"绿色"产品的开发,最近又在纽约出版了一本题为《环保销售——保障"绿色"消费的有效方法》的专著,从营销学的角度阐发了"绿色"产品的定位和销售问题。与此相对照,在我国"绿色"产品还没有成为经济理论界的热门话题,更谈不上全面的、有  相似文献   

16.
有效竞争是产业"有效"组织形态,是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协调的动态目标竞争格局。针对有效竞争问题现状,归纳界定了有效竞争内涵与实质、探索分析了有效竞争决定变量并对有效竞争效率进行了评析研究,从而为产业有效竞争实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杜宇 《中国招标》2017,(41):14-15
2017年9月28日,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新浪·长安讲坛”以“产业政策面临的问题:不是存废,而是转型”为题发表演讲时表示:从以产业政策为中心转向以竞争政策为基础,政府还有很多事情可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为分析网络标准竞争中稳定共存均衡的一般条件,将网络效应异质假定和非对称兼容纳入同一模型,在线性网络效应假定下,依据网络厂商的反应函数将网络进行了类型细分,并据此探讨了不同类型竞争网络获得稳定共存均衡所需的条件.本文认为这些条件也可扩展用于分析非线性网络效应条件下的共存均衡问题.以均衡分析为基础,本文对网络厂商的兼容动机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不同类型的网络在不同竞争条件下,将分别呈现"兼容冲动"和"谨慎兼容"两种相反的兼容动机.  相似文献   

19.
过去,人们常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比较优势”,并依照中国劳动力便宜的所谓“比较优势”来思考我国产业战略,甚至经济战略问题。最近,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宁向东提出,仅仅依靠“比较优势”的概念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能把握今天“新经济”时代基本经济特征、并制定有效的国家战略的。我们需要用新的“国家竞争优势”的理论来重新规划我们的经济战略问题。宁教授解释说,所谓“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国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要从全局的角度、根据一国范围内可以调度的资源,并以最终在国际市场上确立本国产品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
有效竞争是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基础概念之一,也是产业政策实施的主要目标之一.但目前,对这一概念的解释已明显不能适应相关学术研究的需要.本文在中外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重新界定有效竞争的概念,力求使这一概念的应用价值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