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廖芳 《商》2012,(18):155-155
随着国内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开始越来越受到高校的关注,而高校思政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意义重大,其心理健康也应该得到重视。研究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深入探讨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措施,对解决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习总书记曾强调:大学阶段是人生"拔节孕育期",而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在新时代下研究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了解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热情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关于孝感市高校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热情的调查》问卷,以209名孝感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热情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思政课本身的课程性质,思政课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机制,思政课的学习环境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政课带来的实际收益,高校对思政教育管理机制和思政课考核的不合理性等等,都是影响孝感市高校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热情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作为贯彻全党教育教学方针,立德树人的主干渠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课程,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政课的作用及定位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孝感市高校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热情的调查与分析》的原因分析为基础,分析了提高孝感市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热情的主要对策。主要包括:完善高校思政工作,加强思政教育的学习管理机制,加强思政教育实效性,转变教师团队授课条件和教学方式方法,轻理论学习重实践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学习兴趣、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突破传统努力减少因课程本身性质造成的影响,提高思政教育的社会认同感、存在感、获得感提高思政课学习带来的实际收益。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应因时因事制宜,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应对网络媒体所带给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挑战。正确认识网络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效构建网上网下思政教育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优势,增强思政教育辐射力和感染力;积极发挥网络媒体的功能,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切实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5.
张洪华 《品牌》2014,(12):209-209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网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运用空间,以便更广泛的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是响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育水平,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主学习、自由思想交流的环境。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国内外对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研究现状,从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目的意义、作用与优势、可行性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王玥琪 《中国报业》2014,(24):93-94
新时代下,大众传媒在思政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为思政教育带来更加有效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和消极影响,深刻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分析大众传媒在现代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探究大众传媒在思政教育中的影响效果,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为促进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经济时代下,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想对大学生的行为和素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相关院校就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优势来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推进大学生的全面化发展。本文也会针对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应用策略,以便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军 《品牌》2014,(11)
目前,3G技术的使用在大学生中已经普及,4G 技术也开始的出现并推广,加之无线网络在大学校园的不断升级,使大学生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享受手机媒体带的无限乐趣,手机媒体正在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高校思政工作者应正确、全面认识手机媒体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充分发挥手机媒体的积极作用,不断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思政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以及塑造新时代大学生优良素养的双重重任。在倡导以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今天,思政教育具有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思维能力和培养风险意识与危机意识的积极作用,探寻思政教育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廖耀华 《中国市场》2013,(42):202-204
青年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流,是我国青年群体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与行为。其对青年群体产生的影响对高校思政工作者带来了不少的挑战。本文分析了青年亚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系,对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思政工作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到来,人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社会热点问题所带来的明显影响,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冲击更大,也备受社会各界学者的关注。热点问题带来的影响必然也会波及到高校思政教育课堂。那么,适时把握社会问题的出现时机,探寻其蕴含的思想教育价值,强化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真正将思政教育工作效果落到实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百年党史是一部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历史,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思想深邃的内容。正是由于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与其内在的精神和高校思政课的内容与精神高度契合,所以高校应该将党史学习教育运用多种方式科学融入到思政课程建设中。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丰富当今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引导大学生们拥有更加坚定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决心。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利用好党史学习教育这个抓手,丰富和创新高校思政课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对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打造高校思政教育新平台,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课程、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李伟 《商》2013,(20):344-344
大学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作为高校来说,应当通过多种措施来保证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本文中,将就高校中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原有的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大学生的教育模式。要落实好高校思想政治的工作会议精神,就需要在更多的专业课堂上将思政教育贯穿其中,在知识传授和专业学习中使广大青年学生受到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导游实务》课程本着"要让每节课程发挥育人价值"的原则,构建以思政必修课为核心,以思政选修课、综合素养课、《导游实务》专业课为环绕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使思政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5,(2)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本文就高校思政课所面临的困境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化的趋势,谈谈如何在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探究自主性学习在思政课中的运用,以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9,(18)
思政工作对于高等院校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作用,现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那么思政工作就占了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高校思政创新教育是创新方式的一种途径,是保证本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与时俱进不落俗套的一种方式,现在各大高校都想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打造品牌思政工作是思政创新的一大路径,品牌思政工作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本文将从品牌思政工作的意义进行入手,对创新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力求寻找出打造品牌思政工作的最佳路径,从而推动高校思政创新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事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分析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并提供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及班级建设思路,旨在发挥新媒体应用价值,实现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商》2015,(51)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代表着师生共同创造积累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形象和灵魂。同时,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近几年,在育人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积累了相当程度的教学经验,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料来源和文化载体,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途径。因此,针对高校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加强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亚煜 《中国报业》2023,(18):114-115
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工作模式和宣传平台也在发生转变,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此,高校和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保持清醒认识,要在研究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影响的基础上,大胆利用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