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卢卡斯批评的出现,宏观经济学在最近的20年里,又开始重新重视经济周期问题的研究.芬·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开辟了这一问题研究的新路,创立了所谓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这一理论特别注意对经济微观主体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行为的观察.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技术冲击是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在过去十多年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概念和方法已开始进入宏观经济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以下简称为RBC)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的理论。RBC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FinnKydland、明尼苏达大学的Edward Prescott、罗彻斯特大学的John Long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其核心思想是较小的技术冲击可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理性个人对实际冲击最优选择的结果,均衡结果是帕累托最优状态,政府干预并不能增进人们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3.
实际冲击对经济周期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表现出来。实际冲击发生后,由于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存在着时间不一致性,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关系被打破,在经济周期衰退阶段中,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在经济周期扩张阶段中,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实物储备调控作为不可逆的承诺可信的规则,具有内在的时间一致性,对于解决实际冲击造成的经济波动具有特别的意义。通过实物储备稳定功能、应急功能、蓄水池功能作用的发挥,可以大幅度降低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有效地避免实际冲击带来的灾难性损失。  相似文献   

4.
王征 《大陆桥视野》2013,(20):11-1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属于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自由流派。它突破了货币周期理论,把来自供给方面的技术冲击等意外真实冲击看做是经济波动的根源;认为经济波动不是对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偏离,否定把宏观经济分为长期和短期的观点;坚持货币中性主张;反对政府的干预政策。它以正统的微观经济理论来说明宏观经济波动,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周期的波动原因的理解,超越了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时间一致性"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周期性的波动根源在于供给”。“时间一致性”理论对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中“时间一致性难题”的分析研究,为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有效运用提供了思路;在对商业周期的研究中探讨了引起商业周期波动的各种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关系。本文旨在综合述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时间一致性”理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Kydland和Prescott建立了以动态均衡模型为基础的重视模型的微观基础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简记为RBC)。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多因素框架结构的随机动态均衡模型。RBC模型已经从最初的依赖外生冲击自身的序列相关性来解释实际观察到的波动传导机制逐渐发展成内生传导机制的模型,并逐渐形成以数量化语言描述和解释经济波动特征的相对稳定成熟的方法论。本文重点综述和介绍20世纪80年代后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的实际经济周期(Real Business Cycle,RBC)理论认为,经济周期主要是由周期性发生的、变化不定的技术冲击所造成的。但是,RBC理论的这一核心观点,一直以来都受到来自各方的置疑和挑战。其焦点曾经一度集中于:对代表技术冲击程度的“索洛残差”的估计表明,如果RBC理论成立,那么就意味着整体技术水平有可能发生40%的倒退,而这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RBC理论对其模型本身和索洛残差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薛敬孝  张琦 《经济评论》2005,(1):116-120
形成经济周期的原因很多 ,没有一种单一的因素可以做出全面的解释。对于美国的经济周期而言 ,战争是通过心理、政府支出、宏观政策等传导机制影响经济周期的重要变量 ,在其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ARX模型对美国战后两次战争与经济周期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 ,战争的开始和持续往往会对实际产出造成显著的正向冲击 ,战争的结束对于经济周期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宏观经济冲击的作用机制与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冲击(economic shock)是目前经济学文献当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关键词。自从Frisch(1933)提出经济冲击机制问题以后,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等均对经济冲击给予了高度重视。经济冲击问题已经成为经济政策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原本连其存在性都遭到怀疑的经济周期问题再次成为宏观经济学者和实践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热点。所不同的是传统经济周期理论更加注重对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即经济在繁荣与萧条之间的机制转换特点)和外部冲击因素(也即不同经济周期流派所关注的金融、技术等因素)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不确定性是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考虑消费习惯形成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探讨了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内在机理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冲击可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大部分,其中,经济不确定性冲击的贡献最大;另一方面,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冲击均具有长期性,其中,经济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变量以负向冲击为主,而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的冲击与此相反。此外,消费习惯形成仅在短期内可以弱化外生变量的冲击,从长期来看,消费习惯形成对宏观经济波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经济周期具有非线性的特点,传统的线性模型很难解决经济周期中结构突变导致的参数变性题。为此,本文将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应用到世界经济周期的非对称研究之中。实证结果表明,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较好的刻画了世界实际经济增长周期性变化的过程,从中得出以下论:金融危机等虚拟经济因素对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加大,使得世界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越来越明显。正向的宏观调控政策冲击机制可以使世界经济增长1.0253%,这对于世界经济进入扩张阶段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融加速器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金融加速器概念与原理 理解经济总量波动的原因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中心目标,不同宏观经济流派对引起经济总量波动的原因及其传导机制有不同的解释。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强调技术冲击和政府购买冲击等实际变量对经济总量的影响;而货币经济周期模型强调名义变量  相似文献   

14.
顾振华 《经济师》2010,(2):25-26
现代经济学家通常把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变化作为商业周期中最关键的因素。但是,在人均资源和生产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的我国,供给方面的问题应该说是比较突出和严重的。将经济波动归因于供给因素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给我们研究经济周期特别是我国的经济周期问题带来了另一种途径。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下,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有其一定的借鉴意义的,它使得我们可以重新审视我们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在出台的一系列中央和地方政策上给我们一些帮助。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同样存在着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繁多,哪种理论更能合理解释中国经济周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1 978—2007年间我国物价周期与产出周期的关系作出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引起我国经济周期的原因更多来自外部供给因素,因此经济周期理论中强调外因的理论更能合理地解释我国经济周期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经济研究》2016,(1):187-192
<正>近年来,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1,基于两者的经济周期波动和危机形成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与宏观经济周期研究中的新兴热点。其中,金融摩擦、金融冲击、金融中介及与这些因素紧密联系的货币信贷政策已成为本次危机后热点中的热点。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经济周期理论的一个新领域——金融经济周期理论(financial business cycle theory,简称FBC理论)。该理论将金融市场因素(金融冲击、金融摩擦、金  相似文献   

17.
黄赜琳  朱保华 《经济研究》2015,(3):4-17,114
本文构建了财政税收的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及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1)引入财政收支冲击的RBC模型能够解释70%以上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政府支出冲击加剧中国实体经济波动,而税收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不显著。(2)降低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税率都能促进经济增长和带动资本和劳动的供给增加,降低劳动收入税率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增长,降低资本收入税率则起到抑制作用,调整劳动收入税率的政策效果更强。(3)资本收入税率与社会福利呈正相关和非对称性,劳动收入税率与社会福利呈负相关和非对称性,技术冲击和财政冲击的共同作用使得结构性税收调整政策的福利效应具有非对称性,两种税率的同向变动对社会福利具有放大作用,两者的反向变动对社会福利具有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包含各类实际冲击和消息冲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定量分析影响中国通胀预期的主要因素,并探讨这些因素对通胀预期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包括通胀目标冲击在内的七种经济冲击能够解释大部分的通胀预期波动;消息冲击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比实际冲击更为重要;消息冲击对通胀预期的作用机制与实际冲击有显著区别。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政府在管理通胀预期时,应从实际冲击和消息冲击两方面构建通胀预期的监测网络,并在明晰实际冲击和消息冲击对通胀预期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消息披露和实际干预工具,稳定公众的通胀预期。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减缓,我国经济波动也呈现出稳定性趋势.文章通过建立具有货币政策干预的产品市场均衡模型,对我国实际产出波动率进行了成分分解,并将实际产出波动的来源归结为需求冲击、供给冲击和货币冲击的作用.通过这些经济冲击方差序列的度量,又对实际产出波动率进行了冲击方差序列的回归检验,发现我国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强度的逐渐平稳是经济周期波动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而供给冲击对实际产出波动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仍然需要坚持需求管理的政策导向,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金融市场因素(金融冲击、金融摩擦、金融中介)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基于发达经济的研究结论指出,金融冲击对经济总体波动的贡献已经超过50%,超越实际冲击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波动诱因。在此背景下,宏观经济周期理论正发生一场类似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发展所经历的重大变革,这是继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之后最引人注目的新发展,被称之为金融经济周期理论。这一理论从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在2008年全球危机之后获得重大突破。该理论将金融中介部门(银行)作为一个独立部门嵌入到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中,将金融市场因素纳入到整体经济框架进行研究。近年来,该方法发展迅速,应用广泛,且继续深入研究的空间巨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