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中的中原经济区是中部崛起和中原地区发展的关键,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大开发的连接纽带。本文以中原经济区核心圈的郑州、开封、洛阳为视角,对三市的基础设施、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提出提升郑汴洛城市综合实力,发挥区域龙头引领作用,带动中原经济区全面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国兴 《经济论坛》2014,(1):7-9,17
加强环境保护、集约利用资源是中原经济区实现经济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但现有经济区存在资源利用水平低、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受到资源与环境双重因素的制约。本文基于线性加权的状态空间法衡量了中原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状况,综合反映了各地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结果发现,中原经济区各地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不一,因此增强中原经济区的区域总体资源环境承载力,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技术含量,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保护好生态环境、提高人口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面展开,对于中原经济区建设而言,金融堪称重任担当。怎样发挥金融能效,结合自身特点,谋篇布局,为中原崛起而尽力,则更需蕴思筹策进行金融综合改革方案设计。同时,作为一个规模越来越大的区域金融体系,影响中原经济区金融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复杂、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也越来越多,中小金融机构产权问题、法人治理问题、金融综合改革滞后。因此,我们以《中原经济区金融综合改革方案设计》为题开展研究,为未来中原经济区地方金融业的发展谋划新的发展蓝图和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张志娟 《经济论坛》2013,(12):16-18
中原经济区软环境建设研究是伴随中原经济区酝酿、提出、论证乃至上升为国家级战略而产生的一个新兴课题.当前中原经济区软环境建设存在重视硬环境、重视当前利益、软环境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主要表现为观念陈旧、缺乏依法行政的监督制约机制、原有行政管理体制不科学等.在当前建设中原经济区重大战略背景下,促进中原经济区软环境建设需要转变观念,强化政府决策职能,加强法律环境建设,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以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步入大规划、大战略、大效率、大成就的时代。中原经济区是纲,是长期的、全局的。河南省应该围绕中原经济区发展思路和战略规划调整工作部署,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这条主线,开展各项规划和建设。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将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文件,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河南省商丘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中更要致力于打造政策高地、体制高地,形成新的发展优势,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六大经济区竞争力与发展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中国六大综合经济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数学模型对六大经济区竞争力进行测定评价.六大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从强到弱排名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中原经济区、海西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江苏沿海地区;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子从强到弱排名为珠三角、长三角、海西、江苏沿海、成渝、中原经济区;六大经济区经济规模因子从强到弱排名为长三角、中原、成渝、珠三角、海西、江苏沿海地区.深圳、上海、广州排城市竞争力前三,资阳、阜阳、亳州排后三名,总体上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竞争力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竞争力较弱.文章最后根据概况和竞争力提出各经济区的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7.
傅钰  任旭  郭丹华 《时代经贸》2012,(2):137-138
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十二五期间,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中原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现存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和与其他经济区的比较,寻找加快中原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途径,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鹏 《经济研究导刊》2013,(29):272-273
通过对中原经济区5个省份司法活动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原经济区内的司法合作和司法配合的状况不是很理想,中原经济区司法协调机制十分有建立的必要性。首先,统一的司法制度无法满足中原经济区发展要求。其次,建立区域司法机关不具有现实性。再次,建立司法协调机制是中原经济区的必然选择。最后,建立中原经济区司法协调机制是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区域内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是中原经济区城市群建设的文化基础,也是中原旅游发展的文化根基。为促进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旅游的融合,积极探索中原经济区区域文化旅游发展路径,对整体发展进行布局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中原经济区城市内在经济联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林  韩增林  马慧强 《经济地理》2012,32(3):57-62,8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以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为研究区域,对中原经济区的城市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原经济区整体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经济发展尚处在初期阶段,郑州、洛阳的核心带动作用不够突出;②经济区城市内部产业部门分配上差距较大,城市内部产业间,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③中低级城市数量较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④中原经济区内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之间尚不协调;⑤中原经济区内城市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以郑州为中心,呈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省际城市之间联系贫乏。据此,提出了优化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的对策,服务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完善优良的金融服务体系对于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进而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探讨了金融服务体系的内涵,并构造了金融服务体系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金融服务体系进行综合评价,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中原经济区金融服务水平。之后,通过与其他经济区核心省份分析与比较,提出完善中原经济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并带动中原经济区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是一个跨行政区域的创新体系,行政壁垒是构建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的特殊障碍。文章从创新协调体系、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创新环境体系等五个子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地提出构建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已经上升为“十二五”时期的国家战略。在经济、技术、资金、资源、创新集聚发展中如何实现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重大。建设中原经济区,体现了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是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决,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开局之年,认清资源产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分析中原经济区资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厘清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路,不仅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而且对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根据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经济结构、法律体系、政府行为、社会诚信等四个层面着手,实现中原经济区经济金融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物流业发展水平是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中原经济区自2011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已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其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运用熵权法对中原经济区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利用Arcgis软件,根据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中原经济区物流业发展水平划分为5个层次,最后从数量角度和空间维度进行分析,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中原经济区物流业发展水平多数地区处于中等发水平;二是中原经济区物流业发展呈现出"中间极、南北强、中间弱"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相继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其内含的两难矛盾和已有的国内外负面案例都提示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为此,需要在尊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地位的同时,充分、合理调度政府各项调控手段,特别要发挥财税政策在机制创新、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雪中送炭和解决复杂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区域、层级间的区别对待弹性和针对性调控力度,切实增强农业生产在资源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落实好统筹补偿机制,促进三化均衡协调。本研究报告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财税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并综合考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难点、机会成本、巨大的正外部效应以及经济区的自身条件,重点突出了中央层面的财税支持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央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相继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其内含的两难矛盾和已有的国内外负面案例都提示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为此,需要在尊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地位的同时,充分、合理调度政府各项调控手段,特别要发挥财税政策在机制创新、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雪中送炭和解决复杂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区域、层级间的区别对待弹性和针对性调控力度,切实增强农业生产在资源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落实好统筹补偿机制,促进三化均衡协调。本研究报告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财税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并综合考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难点、机会成本、巨大的正外部效应以及经济区的自身条件,重点突出了中央层面的财税支持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相继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其内含的两难矛盾和已有的国内外负面案例都提示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为此,需要在尊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地位的同时,充分、合理调度政府各项调控手段,特别要发挥财税政策在机制创新、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雪中送炭和解决复杂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区域、层级间的区别对待弹性和针对性调控力度,切实增强农业生产在资源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落实好统筹补偿机制,促进三化均衡协调。本研究报告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财税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并综合考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难点、机会成本、巨大的正外部效应以及经济区的自身条件,重点突出了中央层面的财税支持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相继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其内含的两难矛盾和已有的国内外负面案例都提示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为此,需要在尊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地位的同时,充分、合理调度政府各项调控手段,特别要发挥财税政策在机制创新、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雪中送炭和解决复杂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区域、层级间的区别对待弹性和针对性调控力度,切实增强农业生产在资源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落实好统筹补偿机制,促进三化均衡协调。本研究报告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财税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并综合考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难点、机会成本、巨大的正外部效应以及经济区的自身条件,重点突出了中央层面的财税支持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尚方 《现代经济信息》2012,(19):213-214
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河南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祥地。近年来,在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时期,为了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河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真抓实干、务实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