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衬 《经济经纬》2000,(2):94-96
伴随着国际市场新一轮的兼并和收购浪潮,中国企业纷纷与外商合资,不少国际大公司在"近期贴本占市场,远期垄断图大利"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挤垮中国民族品牌,以期长期占有市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外国品牌与国产品牌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本文分析洋品牌抢占中国市场的成因,以及国产品牌难以占领市场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提醒政府和经营者重视民族品牌,牢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2.
产业的蜕变     
最近,欧盟委员会向欧盟理事会提出恢复对中国彩电征收反倾销税的提议。康佳等彩电企业表示,通过提升产品结构和在海外设厂等方式,中国彩电行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应对能力。而在几年前,这样的事情对中国企业无疑是一个难以摆脱的噩耗。经济转型全球化和加入WTO使得中国民族产业有了与国外企业争夺市场空间的机会,与世界上最优秀的跨国公司站到了同一个擂台上。中国的产业依然年轻,和我们大数人一样有激情却没有阅历,但具有可塑性。在面对中国产业循旧保守的痼疾时,中国企业正在寻找创新的“肥皂盒”。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加入WTO,跨国公司如狼似虎地抢滩中国市场,给本来就有点脆弱的本土企业带来严重威胁。然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要生存,要抗争,中国本土企业不畏强暴,揭竿而起,瞄准跨国公司的软肋,使出克敌制胜的招术,虎口夺食,拼抢一杯“羹”。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正活跃着一大批对跨国公司形成强烈狙击之势的本土企业,比如在微波炉市场,  相似文献   

4.
从不久前开幕的“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跨国采购大会”到刚刚召开的第100届广交会,众多跨国巨头都在不遗余力地扩大在中国市场的采购,以享受“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然而,中国企业却似乎还难以享用跨国采购的饕餮大餐,尚且分享不到全球采购的1%份额……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在日系企业的全球化投资与扩张浪潮中,中国市场已成为其加速投资与扩张的重要区域市场.提升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构筑和强化生产基地建设、投资向研发和销售环节延伸、与中国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扩大向非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是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战略调整的五大动向,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在从海外资本市场获取巨额资本满载而归的同时,也为各大海外资本市场创造了神话,书写了辉煌。在这个美丽的光环笼罩下,不少中国企业以为赴海外上市简单得如同提款机上取钱,殊不知,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上市,更不是所有企业都应该上市。海外上市的美丽诱惑近在眼前,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战略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凌 《经济前沿》2002,(11):52-54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大。中国的企业也将面临更多更强的竞争,这些激烈的竞争不仅来自纷纷涌入国内市场的海外跨国企业,也来自海外市场各种国外企业的竞争。而不少国内企业已经意识到与其消极被动地等待着国外企业的挑战,还不如积极主动地进攻,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把企业真正做大做强。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市场,但其容量终究是有限的。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我国海外投资企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在实践中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海外投资企业的产品如何有效地进入投资东道国的市场。  相似文献   

8.
《商周刊》2011,(4):36-37
新年刚过,世界轮胎市场“涨声响起”。世界主要轮胎公司几乎都推出轮胎涨价方案,而中国市场也未能幸免。不过,就算轮胎企业再三提价,也难以消化天然橡胶近乎翻番的疯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表示“轮胎行业半数亏损”,正面临“自美国特保案以来最严峻的时刻”。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愈来愈成为所有企业都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已有多年的历史 ,理论推断这一战略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但当我们对中国企业实施这一战略的绩效进行评估时 ,我们发现其并不理想。本文探讨企业实施这种战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片面性 ,以期对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资本市场》2010,(8):86-89
2010年上半年.在境外13个市场和境内3个市场上.共有332家企业上市,其中中国企业多达212家在境内外市场上市.超过其他国家地区IPO总数76.7%。中国企业上市融资总额达349.96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额的52.2%.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6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刘庆珠 《现代财经》2005,25(10):32-34,44
并购作为企业实现资源配置进而谋求做大做强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入世后也在中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并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年轻的市场。借鉴国外并购的历史经验,分析中国企业的并购现状。探讨并购市场建设已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罗学鼎 《时代经贸》2004,(11):64-65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的合资企业在中国成立.不管是大型的还是小型的.来到中国以后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合资企业.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就有大量的外国独资企业.即绿地投资项目。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市场总结了很多经验.对这个市场也更加了解.最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兼并和收购.即并购。有很多的并购行为在中国市场发生.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在走向外国市场的时候也会买一些国外的企业。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优化与债券市场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融资对银行有极大依融性,形成了国有企业难以清牟巨额债务和国有银行的大量不良资产。本在研究西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在力发展企业债务市场,籍此理顺企业资本来源渠道,优化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加入WTO,为中国企业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全球化的竞争。一方面中国企业将在国内市场上与外国企业展开全面竞争,中国市场变成了国际市场的中国部分,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将有机会在全球市场上与国外企业展开竞争,市场空间扩展到了全世界。但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全球市场,中国企  相似文献   

16.
李欣 《经济师》1998,(5):29-30
中国零售业:要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李欣市场环境,作为一种社会力量,是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控制的变数”,它既可以给企业创造良机,也会给企业带来难以回避的风险和威胁。企业应该时刻密切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随时捕捉商机。改革开放至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17.
林江波 《经济论坛》2005,(12):50-51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合约不可能是包罗万象的,并且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也难以在劳动合约上反映出来。这就要求在企业组织内部形成一种有别于一般劳动力市场的规则,这种规则就是内部劳动力市场,即企业通过长期发展计划、就业习惯、工资制度等对企业劳动力的培训、配置、晋升、奖励等进行制度规范。由于事实上有很多劳动力是长期服务于固定的企业,并在企业内循着工作的阶梯被提升或淘汰,因此,只关注外部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作用是不够的,必须重视研究企业内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方式和效率特征。  相似文献   

18.
郑宗 《经济世界》2002,(3):42-45
Madein Japan-“日本制造”的标志,长期以来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是代表着可信赖的、质量优良的、精致的高科技产品的形象。但是2000年以来,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接连发生产品质量缺陷、售后服务较差等问题,从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东芝笔记本事件,到三菱汽车存有严重安全隐患,再到松下GD92 型手机大规模返修,以及日航公司粗暴对待中国旅客等一系列事件,使得“日本制造”形象迅速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瓦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遭遇信任危机的背后,我们看到曾大举开拓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己面临市场竞争力急剧下降的事实;与进军中国市场欧美企业相比,日本企业在一些重点领域、主要市场的竞争中连连败北。其中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日本企业仍固守陈旧观念,缺乏长远眼光。现在,他们正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体化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并购成为了许多企业扩充规模,增强实力的首选模式。并购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的并购历史并不长,1993年深圳宝安公司收购上海延中实业公司是我国的第一例并购案,随后并购浪潮愈演愈烈。即便我国的并购实践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还是有明显的差距,但是随着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有日益增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无论是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进行的外资收购,还是中国企业自身通过并购的方式来壮大实力。  相似文献   

20.
张巍崴 《时代经贸》2007,(1Z):61-61
中国的总会计师过去大多是企业老总的陪衬或幕后操纵者,随着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后,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已难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CFO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开始显现。作为现代企业的CFO,不能像过去那样只做账房先生,而要实施战略转型:将财务管理延伸到企业战略规划、绩效管理等领域。在全球首席财务官的调查中,对于财务官面临的五大挑战中最受关心的就是改善企业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企业管理活动之中,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以及目标。CFO在企业绩效管理将起着怎样的作用,本文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