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数学化的分工经济理论与现实经济相结合,在微观层面解释了分工的生产效率,在中观层面解释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在宏观层面解释了分工生产这种生产模式的优越性。结果表明分工经济对现实世界的强大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滞胀危机和世界金融海啸的先后爆发,表明现代宏观经济学不仅不能解决当代最大的经济问题——消费需求不足,而且催生出更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需要做重大改进,使之从宏观走向中观和微观;从平面研究走向立体研究,从虚拟走向现实。本文构建了融微观、中观和宏观于一体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分析和阐述了微观经济、中观经济、宏观经济三个层面的内在关系和外部联系及其变化规律,提出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在消费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政府干预理论等10个方面对两种经济学理论体系进行了优劣比较。  相似文献   

3.
区域优势产业:区域产业研究的新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区域优势产业”频频出现在各种学术文献和政策规划中,但是其中对其概念却缺乏具有理论深度的界定和分析,特别是对“区域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产业”不加区分。这种混用不仅可造成理论上的混淆,也会造成政策上的错位。本文区分了“区域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产业”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理论要点,据此得出结论,从区域经济的层面,区域优势产业是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组织抗逆力研究——微观和宏观视角之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逆力研究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微观的心理抗逆力研究和宏观的社区/社会抗逆力研究较为丰富,中观层面的组织抗逆力研究较为薄弱。首先对微观及宏观层面抗逆力研究进行述评,阐释不同层面抗逆力概念的理论内涵及作用机制,由微观及宏观视角出发,分析中观层面与微观及宏观层面的异同,归纳中观层面组织抗逆力内涵及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区域优势产业"频频出现在各种学术文献和政策规划中,但是其中对其概念却缺乏具有理论深度的界定和分析,特别是对"区域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产业"不加区分.这种混用不仅可造成理论上的混淆,也会造成政策上的错位.本文区分了"区域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产业"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理论要点,据此得出结论,从区域经济的层面,区域优势产业是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鉴于现代宏观经济学存在一些缺陷,本文认为需要从3个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宏观经济学的中观化和微观化;宏观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需要从均衡模式上升到轨道模式;宏观调控(政府干预)的方向应该从总量调控转为局部调控。宏观经济学从产生、发展到成熟,须经历3个阶段:宏观层面阶段、宏观层面与中观层面相结合的阶段、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相结合的阶段。当前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之中,为推进这一进程,本文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和谐社会的视野,从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这一微观层面出发,通过结合其宏观环境和中观环境分析,探索"点"(微观层面)、"线"(中观层面)、"面"(宏观层面)相结合,突出微观层面这一重点的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系统模式,为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是市场一体化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区域制度不断创新的过程 ,制度创新的目的就是为加速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纵观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过程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可知 :经济一体化是在制度创新的条件下逐渐发展的。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的借鉴 ,从制度创新的角度论述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所必须的制度安排 ,即从宏观 (国家 )层面要建立有权威的组织保障体系 ;中观 (行业 )层面要建立跨行政区的行业协会 ;微观 (企业 )层面要加快不同地区间企业的制度整合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选择及产业发展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我国经济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与方法及实例,分析县域经济中主导产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产业生态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生态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备受国内外学者和业界高度重视,研究成果丰富;基于微观企业、中观经济园区和宏观跨区域三个层面的产业生态系统理论应用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文章为今后产业生态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指出了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主导产业的正确选择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终确定起着重要作用。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和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承担了中国科协"新一代主导产业形成与发展研究"课题,自2009年6月开始,针对物联网产业,进行了半年多的理论研究和调查分析工作,对其发展情况分别进行了理论预测与调查问卷预测,研究结果将对国家层面的相关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主导产业的发展与更换过程,是区域经济系统内各个产业之间竞争与合作作用的结果,因此分析区域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的合作竞争行为所遵循的规律对区域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区域产业间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合作竞争行为机理的相似性,本文运用进化博弈论建立进化博弈模型,对区域主导与非主导产业的进化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现代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学的微观、宏观经济理论的学科体系缺失中观经济理论,导致现代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缺陷,从而难以正确解释国民经济中的中观经济问题和指导国民经济中的中观经济发展。中观经济是介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国民经济不可或缺部分,有其显著特点和运行规律。现代经济学的科学学科体系应包括国民经济中的中观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市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较突出的问题,制约了哈尔滨市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本文针对引起问题的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寻找制约发展的相关因素,为应对策略的研究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综观人民币升值的讨论,其实质就是要回答汇率变动是否影响就业这一问题。文章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将有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整理,我们发现,尽管研究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已经有不少文献,但是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宏观和中观层面上,对微观层面的研究文献较少。就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效果而言,也是各执一词。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仍任重道远,关键是要弄清楚微观传导机制,以此为基础用于中观和宏观层面分析,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主导产业的理论和评价方法,在借鉴比较优势理论、罗斯托经济增长理论、赫希曼产业关联理论等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山西省大同市主要行业进行优选,确定建材业、旅游业以及电力业为大同主要产业,最后在明确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开发中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它通过一系列的扩散和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现代增长极理论和产业选择理论均认为,经济增长首先出现于某些主导产业部门和少数经济发展条件优越的区域并形成增长极,通过关联效应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促进整个经济发展。从实证分析角度看,区域经济增长是非均衡的,增长极在地理空间上的扩散也是非均衡的。在各区域的形成和作用机制、传导机制存在差异性。选择什么样的主导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如何正确选择区域主导产业,国内外经济学家作了大量有价值的探索,形成了各种基准,并用于指导区域开发和主导产业选择,取得了较好的绩效。本文拟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探讨西部开发中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产业集群的生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构建了我国产业集群的生成机制,分析了每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为促进我国产业集群的生成提供了系统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群体化城市空问形态,城市群既是城市和区域经济演进的必然产物,又是实现区际间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手段.本文认为,由市场所决定的生产过程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上的运行机理决定着城市群的产生、发育与成长机制:在微观层面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企业的聚集与扩散;在中观层面起决定作用的是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在宏观层面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城市群的形成发展机制揭示了城市群成长过程与企业、产业和工业化发展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的建立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对建立合理的地域产业分工体系和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重大意义。由此,本文基于前人的结论总结出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下的六大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并据此提出一套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同时,应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内蒙古地区主导产业选择模型,选取内蒙古27个产业部门进行研究,筛选出了最能带动内蒙古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六大类主导产业,为政府投资部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