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骏  李璐 《新财富》2005,(1):36-37
2005年中国经济将略有回落,GDP增长从9.3%回落至8.4%,但国内消费的强劲支持将减低增幅下跌的风险。由于CPI回稳在3%左右,政府加息动力不足。另外,在当前对人民币升值呼声高涨的情况下,短期内浮动汇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6-12个月后,可能会有年均约3%的小幅升值。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央行)在10月6日突然决定加息,将其政策利率从3.0%提高25基点至3.25%。加息的时间早于市场预期。澳大利亚央行的举动标志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紧缩周期的正式启动。我们估计,澳大利亚的政策利率明年底之前还将上升125个基点。今后的几个月之内韩国可能会开始加息,明年年中欧洲央行将会跟随。针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来说,笔者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3.
点击关键词     
《光彩》2006,(9)
数字■央行宣布4个月内第2次加息:从8月19日开始,基准1年期贷款利率上调27个基点,至6.12%。1年期存款利率也上调27个基点,至2.52%。经济学家表示,为抑制过度投资,今年可能还会进一步加息。■国家统计局消息,7月的工业品出厂价同比上涨3.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  相似文献   

4.
一个月内第二次加息 此轮利率调整是今年8月22日第四次加息以来一个月内第二次加息,期间只隔25天,创央行历次利率调整间隔最短记录。央行表示,此番加息旨在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引导投资合理增长,稳定通货膨胀预期。8月份国内CPI延续前6个月不断攀升趋势,同比上涨幅度高达6.5%,为今年月度最高涨幅,央行加息也成为市场普遍预期。  相似文献   

5.
马骏 《新财富》2009,(11):39-39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央行)在2009年10月6日突然宣布加息,将其政策利率从3%提高25个基点至3.25%。加息的时间早于市场预期。澳大利亚央行的举动标志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紧缩周期正式启动。我们估计,澳大利亚的政策利率2010年底之前还将上升125个基点。今后的几个月之内韩国可能会开始加息,2010年年中欧洲央行将会跟随。针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来说,笔者认为有五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如果4季度加息,将使利率变动走在物价曲线的后面,会进一步加大2005年上半年硬着陆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事件     
《市场论坛》2005,(3):5-5
全球最大企业——埃克森美孚将出售中石化3.7%股权;澳大利亚央行15个月首次加息,利率上调至5.50%;三峡大坝将于2006年6月提前8个月全线建成;  相似文献   

8.
孟瑾 《浙商》2005,(5):134-136
2005年注定是楼市不平静的一年.近期出台的“国八点”以及近5个月内的连续两次房贷加息似乎标志着国家宏观调控是下定决心要将抑制房地产投机进行到底。在日常生活中.房价已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话题。那么.政策背后一直热火的浙江楼市将何去何从呢?房价涨幅会得到有效抑制吗?作为房地产经营者的开发商们.他们又该如何面对已有丝丝凉意的秋天呢?  相似文献   

9.
黄顺祥 《新财富》2005,(1):33-33
真实利率维持低位以及企业资产负债的改善使得中国经济内在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我们预计2005年宏观调控的力度将不会太大,利率、汇率等市场化手段将增强。当前利率政策似乎更加关注存款负利率问题,2005年持续加息的可能性仍较大,由于通胀趋缓,初步估计可能的加息幅度在50.75个基点。  相似文献   

10.
徐刚 《新财富》2005,(1):38-39
我们对2005年宏观经济环境的基本判断是:结构性的供给短缺将成为阶段性的常态,由于无法通过大幅加息或本币升值的方式缓解供给短缺,宏观政策仍会以结构性的行政手段为主。  相似文献   

11.
加息:是波澜不惊还是地震来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中国市场》2006,(10):40-41
半年内的第二次加息悄然而至已经近两个月了。它是中国今年经济发展的分水岭?还是令中国老百姓的利益由此变化的地震?或者,它只是一次加息,就像曾经的和未来的任何一次加息那样。  相似文献   

12.
刘先生今年32岁,在某区机关从事宣传工作,月收入3500元;太太在教育系统从事管理工作,也是公务员,月收入3000元:家庭积蓄主要为一年期定期储蓄5万元(三个月前存入,存期一年),五年期凭证式国债2万元(10月20日购买),活期储蓄5万元。他们住的是单位的房改房,由于面积较小,两人打算换一套稍大一点的房子,正当准备买房的时候遇到了10月29日的加息,因此他们在理财上有点不知所措:加息之后房价走势如何,现在买房会不会多花冤枉钱?三个月前存入的5万元存款和2万元国债用不用办理提前支取然后重新存入?另外如果不买房的话,手里的钱如何结合加息这一现实来重新调整?  相似文献   

13.
半年内的第二次加息悄然而至已经近两个月了。它是中国今年经济发展的分水岭?还是令中国老百姓的利益由此变化的地震?或者,它只是一次加息,就像曾经的和未来的任何一次加息那样。  相似文献   

14.
曾秋根 《新财富》2005,(11):16-20
资金庞大的国际商品指数基金通过买入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来对冲通货膨胀风险的投资策略主导了商品价格的走势,并创造了2003年6月以来的国际大宗商品大牛市。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美联储加息作为判断通胀预期的指标之一,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推升国际商品价格的风向标作用。自2004年6月美联储首次加息,截至目前在11次加息中引发了9次原油价格上涨。我们预测,当美联储停止加息时.通货膨胀预期会减弱或消失.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的超级牛市将结束并转入熊市。  相似文献   

15.
最近的加息,令人感到特别意外和突然,一是前不久央行行长周小川对外明确表示,中国在今年年内不会加息;二是面对欧美各国依旧坚守的低利率政策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却突然宣布加息,令人震撼。这是继印度、巴西等国之后,又一个在金融危机之后进入加息周期的大国,也是自2007年以来,34个月央行第一次加息,其象征意义和折射出的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市场周刊》2005,(5):24-24
支持钢铁业发展的因素1、国际经济环境继续改善:2005年受高油价滞后影响以及全球进入加息周期、非传统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将由强劲回升转向平稳增长。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比2004年降低0.3-0.7个百分点,世界贸易增长率将降低15-3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增长将有所回落,GDP增长率将为35%左右;  相似文献   

17.
2009年6月3日——波±顿咨询公司(BCG)发布最新报告,这份题为《在经济衰退时期赢取消费者:2009年BCG全球消费者信心调查报告》是基于BCG对全球21,800名消费者的调查。通过这次调查,BCG发现大部分美国消费者认为在未来十二个月内经济状况将持续恶化,这一比例从2008年10月的24%上升至2009年3月的56%,涨幅逾一倍。在欧洲,这一比例更高——约60%的欧洲消费者表示他们很担心经济状况会在未来十二个月内持续恶化。从某些指标来看,美国和日本的信心指数已经跌至历史新低。  相似文献   

18.
王志浩  常钟 《新财富》2007,(9):22-25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增长高于潜在增长率,通胀压力不再仅限于食品领域,全面通货膨胀的苗头已经出现。如果接下来两个月(8、9月)的经济数据强劲,决策层很可能将偏向于运用更为激进的紧缩调控举措,特别是利率手段。绝大多数分析人士相信,延续了6年之久的此轮经济繁荣仍将以软着陆的方式收尾,但其实现与否有赖于宏观政策的精心呵护。 即将到来的紧缩调控将倚重于利率及更加严格的遏制投资手段,而不会是大幅加速人民币升值。预计2007年四季度还将有一次加息,2008年上半年会有两次加息。而2007年人民币兑美元将保持5%的升值幅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关》2005,(1):14-17
由于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全球通胀压力趋升,美联储加息,可能影响经济增长步伐,欧元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欧元坚挺和内需增长势头较弱,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可能放慢。预计2005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但增幅可能较2004年有所减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将会由2004年的5%左右降至4.3%,  相似文献   

20.
哈继铭 《新财富》2005,(1):28-28,30
受投资、消费、出口增速下将的影响,2005年GDP增速将回落至8.5-9%。但除粮食因素之外的通胀压力仍然很大,如果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涨幅维持在目前水平,它将逐渐拉动CPI上扬,分析显示,CPI的升幅将最终达到PPI升幅的2/3(即5.6%),其中90%的上升将在18个月内完成。而人民币随美元贬值10%,也将在2年的时间内提高CPI至相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