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河北蔚县地区为代表,对冀西北寒武—奥陶系的分界及牙形石动物群序列作一论述。根据区内寒武一奥陶系剖面牙形石动物群形态特征、垂直分布规律、演化系列及时限范围并参考其岩性岩相变化,自上寒武统凤山组至下奥陶统治里组划分为五个牙形石带:1.Prooneotodus-Proconodontus 带;2.Cordylodus proavus 带;3.Cordy-lodus intermedius-Drepanodus simplex 带;4.Oneotodus variabilis-Utahconus beimodaoensis 带;5.Scolopodus quidraplicatus 带.通过牙形石演化阶段分析,并与国内外同层位对比,将区内寒武—奥陶系的界线置于Cordylodus proavus 带与 Cordylodus intermedius-Drepanodus simplex 带之间。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鲁西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发育,但由于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地层发生了强烈的白云岩化作用,大化石很难保存,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带来困难。笔者在曲阜牛郎山地区进行地质调查过程中,实测了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的地层剖面,对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地层进行了划分,划分出炒米店组和三山子组。在剖面测制过程中,在剖面上系统的采集了牙形石样品,依据微体古生物牙形石的种属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划分出2个牙形石带,分别为Proconodntus带和Cordylodus lindstromi带,并与国内的生物地层进行了对比,该两带分别属于区域上的4带和6带。根据牙形石"Cordylodus lindstromi"的首出现,准确确定了寒武系—奥陶系的界线。  相似文献   

3.
河北柳江盆地发育一套连续完整的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富含三叶虫和笔石。本文对区内寒武—奥陶系三叶虫动物群序列作一论述。笔者依据区内寒武—奥陶系剖面三叶虫动物群形态特征、垂直分布及演化趋势,自上寒武统凤山组至下奥陶统冶里组,划分为四个化石带和五个化石亚带:1.Ptychaspis—Tsnania带,2.Ouadraticephalus带,3.Tellerina—Calvinella带,(1)Calvinella ulriehi亚带,(2)Sinosaukia pustulosa亚带,4.Asaphellus带,(3)Symphysurus hunjiongensis亚带,(4)Wanliangtingia calvicepitis亚带,(5)Asaphellus homfroyivar—Lohanpopsis亚带。根据寒武—奥陶系界线附近三叶虫和笔石的垂直分布,三叶虫的形态特征及演化序列,结合其岩性岩相变化,并与国内外同层位对比。将区内塞武系与奥陶系的分界置于Tellerina—Calvinella带的(2)Sinosaukia pustulosa亚带与Asaphellus带的(3)Symphvsurus hunjiongensis亚带之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山西偏关地区中奥陶统地层进行了牙形石动物群的系统研究,根据牙形石动物群的发展演化、垂直分布、形态特征及组合面貌,将区内中奥陶统地层由老至新划分为四个牙形石组合(带):1、Scolopodus flexilis带 (Basilicus (Basileilla)—Eoisotelus组合);2、Tangshanodus tangshanesis带;3、Scolopdus mandalensis—Belodella rigida-A(?)rilobodus simplex组合;4、Paraozarkodina asymmetricus—Microcoelodus asymmetricus—badoud(?)s badouensis带。结合中奥陶统地层的岩性岩相、沉积旋回及地层接触关系,并与国内外同期同层位牙形石动物群对比,将该套碳酸盐岩沉积地层,划分为下马家沟组(1—2化石带)、上马家沟组(3化石组合)及上马家沟组上部(4化石带)。从上马家沟组上部所含牙形石动物群组合特征的分析,显然与下伏上马家沟组牙形石组合面貌不同,独具特色,而与邻区峰峰组牙形石组合面貌相似。为此,笔者将上马家沟组上部层位首次建立一独立地层单位一峰峰组。  相似文献   

5.
阜平、卢龙地区分别位于河北省太行山中段及燕山东段,区内寒武、奥陶系发育良好,尤其寒武系与奥陶系的分界更为清楚,三叶虫及牙形石化石极为丰富,是研究我国华北型寒武系与奥陶系分界的重要地区之一。远在1923、1924及1935年孙云铸先生曾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解放后卢衍豪教授1962年在总结中国寒武系时又加以综合补充研究,河北区测队(包括现在的区调一队、二队)在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以及编制河北省地层表时,先后对该  相似文献   

6.
华北北部上寒武统——中上奥陶统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岩性岩相稳定。从区内20余条剖面所产牙形石数量统计表明,其分布受沉积岩相带控制,开阔海台地生物泥晶灰岩相及台缘滨浅海生物灰岩相牙形石最多;其次开阔海台地灰岩相;而局限海潮间膏盐、白云岩相很少或不产牙形石。牙形石颜色变化与其内部有机质在温度和时间的作用下发生的碳化和去碳化作用有关。通过对区内牙形石颜色观察研究,并与爱泼斯坦等依牙形石色变指标(CAI)所能提供岩层中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强弱划分为八个等级相对比,将区内牙形石色变指标划为六个等级,其有机质曾经历了未成熟、成熟和高成熟的三个演化阶段以及十个色变(CAI 值)分区。区内牙形石颜色的平面展布变化主要受区内后期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因素制约,这种外因强度的大小直接控制古温度的高低,从而使牙形石的颜色伴随环境,特别是古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华北地台中部的河北临城地区祁村一南程剖面的奥陶系下马家沟组一蜂峰组系统地采集了十分丰富的牙形石标本。通过对野外工作和室内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笔者曾对该剖面奥陶系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及峰峰组的划分对比,依据牙形石的组合特征,做过生物地层的分析和时代归属的讨论,初步鉴定了30多个属,50多个种。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对其中部分牙形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鉴定。本文共描述新属6个,新种18个,新亚种1个,未定种1个。部分具地层划分对比意义而未描述的常见属种也列入图版内。同时根据各组牙形石的垂直分布特征,进一步提出10个牙形石组合,并与邻区及国外作一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8.
通过泥河湾盆地44条剖面、6个钻孔介形类生物地层研究,发现介形类26属70余种,从老到新可划分Ⅰ~Ⅴ个组合带,第I组合带分布于上新统红崖村组和石匣组;第Ⅱ~Ⅳ组合带分别见于下更新统泥河湾组的下、中、上段;第Ⅴ组合带分布于中更新统虎头梁组和上更新统许家窑组。从马圈沟、小长梁、虎头梁、东坡、雀儿沟、皮裤裆、侯家窑探方(1~4)剖面岩石地层、介形类生物地层和旧石器文化遗存地层的综合分析和对比研究,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地层分布,从东到西的地层时代,具有由老到新的分布特征,这正是泥河湾古湖和盆地发展及环境演化的反应。马圈沟遗址剖面发现有10个文化层。下部MJG-Ⅰb,MJG-Ⅰa,MJG-Ⅰ~Ⅶ文化层段,含第Ⅱ介形类组合带,为早更新世早期泥河湾组下段,系滨浅湖相的原地埋藏,年龄为1.55~1.77Ma;半山BSH(Ma)、小长梁、山神庙嘴文化层段,含第Ⅲ介形类组合带,为早更新世中期泥河湾组中段;半山BSH(Ma)文化层为湖滨河流相沉积,为扰动轻微的原地埋藏,年龄为1.32Ma,小长梁、山神庙嘴文化层为湖滨岸沉积的原地埋藏,年龄分别为1.36 Ma和1.05 Ma。东坡、雀儿沟、皮裤裆文化层段含第Ⅴ介形类组合带,为中更新世虎头梁组,属河口三角洲相的异地埋藏。侯家窑探方(1~4)剖面的文化层段也含第Ⅴ介形类组合带,为晚更新世许家窑组湖沼相沉积,铀子系年龄104~125 ka,新近研究表明为古河流的牛轭湖相沉积,光释光年龄224~161 ka。论文对相关剖面文化层的形成和古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及泥河湾古湖形成、发展、消亡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扬子地区开展的页岩气资源调查表明,下寒武统幕府山组(南部也称荷塘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底部–奥陶统五峰组、二叠系龙潭组和三叠统青龙组地层具有页岩气勘探潜力,但潜力最大的当属沉积厚度大、分布广、热演化程度适中的志留统高家边组。另外应该注意两点:(1)因页岩气与油气是同源物质,故应在油气发育区上下就近优先寻找页岩气;(2)下扬子地区地层中断层发育,且多为拉张性的正断层,地层中不整合面也发育,这些都是潜在的高渗流通道,钻井和压裂开发时要注意避开和远离,当然更要做好地下水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笔者与我院地质系太行山地层专题队一道,对太行山南段奥陶系地层的划分对比开展专题研究。1979年曾对邯邢北段綦村~新城剖面作过牙形石动物群的分析,进行了地层划分对比及其时代归属的讨论。81年又对临城县祁村~南程剖面,开展系统的牙形石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处理及鉴定。现将牙形石动物群研究的初步成果提出,依此对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的划分对比及时代归属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河北邯邢北段新城—綦村地区奥陶系中统地区划分的研究》一文(见河北地质学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对该区奥陶系中统地层进行了描述和划分。现对该地层采集的牙形刺动物群进行鉴定和分析。在三条地层剖面中共采集406块牙形刺样品,根据214块样品的处理结果,两条剖面中的16个剖面分层中的各在7、26个样品中见到牙形刺,也就是相当于7、26个层位中有牙形刺。获得牙形刺样品占16%。由于实验室条件差又加之初次进行缺乏工作经验,故得到的牙形  相似文献   

12.
1 角砾岩体分布概况区内现已发现32个角砾岩体,成群成带分布。自东而西,可分为王庄——陶村角砾岩带、杨河沟——雷门沟角砾岩带、安沟——黄水庵角砾岩带、三人场——沙土洼角砾岩带。王庄——陶村角砾岩带,呈 NW 向展布,宽约2km,长10km。在此带内分布有20个角砾岩体(J_1—J_8、J_(10)—J_(17)、J_(29)、J_(30)、J_(31)、J_(35)),以该带南东端祁雨沟矿区最密集(J_1—J_(16)),向 NW 方向渐变稀,越靠近花山岩基角砾岩体剥蚀越深。角砾岩体  相似文献   

13.
燕山西段有许多中生代煤盆地。对这些煤盆地质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侏罗系煤系地层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寻找新的煤田,而且对了解燕山西段地质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区内构造层的划分和其演化特征的分析,区内地质构造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太古代地槽发展阶段;2)元古代—古生代为地台盖层发展阶段;3)中生代—新生代为断块构造阶段。为了分析区内构造演化特征,我们还根据矿区内均匀分布的200多个钻孔资料,采用了多项式趋势分析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了趋势分析,拟合出1—4次多项系数。结果证明常规构造分析和数学地质分析完全吻合。矿区内地质构造特征可归为三点:(1)矿区地质构造为一复向斜。该复向斜受太古代古侵蚀面的古地理控制并经过后期构造旋回发育而成。(2)燕山运动把矿区改造成断陷盆地。喜山运动使断陷盆地继续发展。(3)中生代中晚期的辉绿岩侵入和侧向挤压,在矿区内产生一些规模较小的褶皱和断层。同时,我们还讨论了燕山西段侏罗系煤田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煤田中聚煤中心和富煤带的分布规律,和各煤田地质构造的后期改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评估矿床(点)规模的矿物学方法的几个方面:(1)根据矿物的标型特征直接评估;(2)根据矿物标型特征的离散度评估;(3)根据矿物标型特征的垂向变化梯度评估;(4)在根据矿物的标型特征评价矿床剥蚀程度的基础上评估;(5)根据矿物组合的特征评估;(6)根据有特殊意义的逆向垂直分带性评估。矿物学方法的应用是值得引起重视的,但应注意不能简单化。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邢台地区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处于山西中隆起次级构造单元——太行山隆起区内武安古生代拗陷北部、赞皇隆起东侧,奥陶系分布较广,在南端还赋含丰富的矿产。沙河、邢台和临城一带,地层发育齐全,厚度大,接触关系清楚,所含化石丰富,是太行山南段东麓奥陶系发育地区之一(图1)。由于资料和研究程度的局限,对该区奥陶系的划分对比,马家沟组(群)的时代归属等问题至今仍有不同的认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专业英语学生产出词汇发展中的语音特征调查表明:(1)语音差错项和目的项之间有音相近、形相似的内在的联系;(2)部分语音错误是由于受试者对目的词汇还停留在认知阶段,无法正确地产出;(3)在学习后期,学习者自主地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要求,在产出过程中出现了连读,导致语音错误增加。  相似文献   

17.
对华北地台东部北段中生代以来,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平演化构造特征有各种不同的认识。作者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根据区内不同阶段的地质构造演化特征、深部地质资料、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发育和分布特征、以及岩浆侵入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热隆对区内地质构造,特别是对盖层构造均演化和特征起着控制作用。洋中脊是大洋地壳中的高热能区,沿洋中脊形成热隆带,驱动洋壳向陆壳下面俯冲,与陆壳下部物质混合重熔成中酸性岩浆,构成高热能的活动核。这些岩浆又侵入到盖层中,同时,岩浆及围岩中的气体聚集在侵入体的顶部。因此,热隆是由侵入到盖层中的流动熔融体(岩浆)和气体构成。根据热隆构造不同部位的差异,作者提出了热隆构造的概念、模式,并将其划分为四个构造层次:1)隆核构造层;2)近隆构造层,3)中间构造层;4)外隆构造层。同时,总结了外隆构造层的各种断裂构造形式:1)滑落式断裂构造;①单式滑落断裂构造;②滑落式推覆构造;③复式滑落构造;2)逆冲式构造:①逆冲式断裂构造;②逆冲式推覆构造;③褶皱—逆冲推覆构造:3)滑落—逆冲式构造。作者还讨论了区内近东西向的伸展作用、北东向隆起带与断陷带内的构造差异和北东向较大规模推覆构造以及地堑构造与北东向热隆带的关系。作者认为,热隆对区内盖层构造、对某些内生矿田和外生矿田以及对古老片麻岩穹窿的成生分析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的叶肢介化石采自新疆塔城泥盆纪“朱鲁木特组”,有3属7种:Asmussia cf.vulgaris, Pseudestheria simplex, P. cf.diensti, P.tuvincorum,Ulugkemia larionovae, U.sajanensis, U. minusensis.该组合可与苏联中泥盆统吉维特阶的叶肢介化石对比,在国内尚无对比资料。建组地点的朱鲁木特组根据植物化石定为晚泥盆世,没有发现叶肢介化石。塔城的所谓“朱鲁木特组”根据叶肢介化石来看,应对比为中泥盆统呼吉尔斯特组而不是朱鲁木特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注重意象的选择,追求作品的诗化因素,是张氏散文特色之一。其散文的诗化特征主要表现为:(1)哲理与诗情的融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3)富于节奏和音韵美的语言;(4)以色彩作渲染。  相似文献   

20.
社区文化是和谐社区的灵魂,物业管理企业担负着社区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任,它可以根据社区文化的特征和建设的基本内容,依照如下原则建设社区文化:(1)文化教育宣传和科学知识相结合;(2)雅俗共赏与百花齐放;(3)节日文化活动和日常文化活动相结合;(4)社区内文化与社区外文化相结合;(5)长期规划与近期计划相结合;(6)娱乐与教育相结合;(7)老与少相结合;(8)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