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吉林省政府从2005年7月1日起,扩大县域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将省管市、市管县(市)财政体制改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4年起,改革省管市、市管县(市)的财政体制,实行省管县(市)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3.
2010年,财政部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意见》(财预[2010]443号),部署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省直管县’改革”。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激发县(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吉林省在2005年7月1日,就将原来实行的省管市、市管县(市)财政体制改为省管市,同时管县(市)的财政体制(简称“省管县财政体制”)。现在这一体制实行了7年,体制对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效果如何?是否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
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财预[2009]78号)文件精神,到2012年底前,力争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全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就是改现行的省管市(州)、市(州)管县(市)财政管理方式为省管市(州)、省管县(市)的财政管理方式,也就是在政府间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资金往来、预决算、年终结算等方面,省财政与市、县财政直接联系.开展相关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5.
一、实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积极意义 1994年实施分税制后,全国大部分省市实行了省管市、市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总体上看,这一体制调动了市、县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换,市管县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发生了改变。突出表现在:县域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县乡财政相对困难;市带县作用难以有效发挥,资源过度向中心城市集中;省级调控功能弱化,  相似文献   

6.
李海 《金融会计》2005,(9):59-60
2004年以来,安徽、湖北、江西、广东、吉林、辽宁、河南、山东、福建、内蒙古等省份先后将一部分归属于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直接赋予县(市),在财政体制等方面实行了“省管县”。而在此以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是实行“省管市、市管县”的财政体制。省以下行政和财政体制改革对人民银行国库,特别是县级国库将产生很大影响。本文就国库系统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调整自身发展方向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省直管县体制是指省市县行政管理关系由目前的“省一市一县”三级体制转变为“省一市、县”二级体制,对县的管理由现在的“省管市一市管县”模式变为由省替代市,实行“省管县”模式,其内容包括人事、财政、计划、项目审批等原由市管理的所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县(市)财权与事权不对称,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县乡政府债务沉重,县域经济发展难等现实问题,2004年4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一项重大决策,在全省包括赤壁市在内的52个县(市)推行“省管县(市)?的财政管理体制。新体制运行两年多来情况如何,从赤壁市的财政收支变化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省管县财政体制是超越“下管一级”传统行政规则,在省级政府与县级政府之间建立直接财政关系的财政体制。它是针对现行“省管市、市管县”的弊端而对地方财政体制作出的重大调整。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部分时期,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地管县”体制(在当时地区行署是作为省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地市合并,市管县体制才真正确立起来,成为地方财政体制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省管县”财政体制是在“省市县”三级行政体制不变的条件下实施的。建立“省管县”财政体制后。一方面由于县级财政留成比例增加,可以使县里集中更多的财力来发展县域经济:另一方面,如果县域经济发展不起来,农民收入上不去,城市经济也就会受到拖累,诸多社会矛盾就无法解决。而提出市财政对县财政指导的命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财政研究资料》2007,(1):16-18
为了积极探索出一条理顺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2005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实行以“八个到县,两个不变”为主要内容的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吉安县作为试点县之一,积极策应财政省直管的要求,全力做好各项工作的衔接和落实,密切关注改革的进展情况,不断完善改革措施,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全县19个乡镇配套实施了以“三权不变,五个统一”为主要内容的“乡财县代管”财政财务管理方式改革。随着新体制、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目前成效逐步显现,全县财政运行状况渐好。  相似文献   

12.
一、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有关情况 为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缩小区域间财力差距.2004年广东省开始对下实施激励型财政机制,2005年出台了帮助县(市)解决镇(乡)财政困难的帮扶政策,以期进一步提高基层政权和组织运转的财力保障水平.夯实财政体制根基。  相似文献   

13.
一、现行省对下财政体制有利于均衡地区发展 2002年,我省对市县财政体制进行了微调,县(市)财政收入实行全留,省财政只集中设区市本级(含市辖区)一般预算收入增量的20%,同时,省财政不断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体系,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扶持力度。体制调整以来,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一、推行“省管县”对县级财政经济的意义上世纪90年代,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以及“地改市”的实行。各地纷纷推行“省管市、市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唯浙江省把“省管县”体制延续下来。并不断总结和创新,形成了以分税制为基础的“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浙江的做法和经验,引起了各级领导和财政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财政体制的改革,使原有的县域财政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包袱沉重、财政运行困难已成为县域财政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危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由此形成了县域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一、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重大意义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工业化、城镇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虽然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格局仍未从根本七发生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仍处于不利的地位,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在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方面仍然不平等。因此,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有利于从财政体制上、机制上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支持经济发展主题无论是在分配型财政体制下.还是在公共财政体制下都是永恒的。财政部长金人庆在接受《学习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三财(生财、聚财、理财)之道.生财为本。”再次将财政支持经济发展职能摆在突出的位置。县(市)级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处于承上启下、直接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前沿。因此,县(市)级财政部门在确保人员工资发放、重点支出需要、社会稳定的同时,必须积极落实财政政策,大力支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省财政直管县即省级财政对县级在财政体制、财政政策等方面实行直接管理。其体制模式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划分(调整省市县三级财政收入体制,设区市原则上不再分享直管县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责任(与财政收入划分体制相对应,设区市不再承担相应支出责任)、体制基数核定(按照不挤不占、保各级既得利益的原则处理)、管理方式(省对直管县的体制上解或补助基数和体制改革收支基数的核定,以及税收返还。  相似文献   

19.
省财政直管县即省级财政对县级在财政体制、财政政策等方面实行直接管理。体制模式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划分(调整省市县三级财政收入体制,设区市原则上不再分享直管县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责任(与财政收入划分体制相对应,设区市不再承担相应支出责任)、体制基数核定(按照不挤不占、保各级既得利益的原则处理)、管理方式(省对直管县的体制上解或补助基数和体制改革收支基数的核定,  相似文献   

20.
“县财省管”即县(市)的财政体制直接交由省进行管理,该项改革于2009年在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迄今已在我国多个省份开展,财政的账户体系、资金流向、资金管理等都因此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此背景下,认真研究地方财政政策,了解资金动向变化,及时调整自身营销策略和机制,成为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