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两部制水价改革的福利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介绍了我国农业水价制度的变迁及农业水价的制定方法。分析了我国农业水价改革的水价福利效应。以湖北灌区农业水价改革为例,分析了农业水价改革的实践效果及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水价改革强化了农田灌溉中的水量限制,而忽视了既定制度约束下农民用水的需求理性和灌溉系统脆弱的供水能力;农业两部制水价改革加剧了灌溉供水的时间需求与灌溉系统输配水能力之间的矛盾,导致农业灌溉水供求脱节、水资源利用率下降,难以达到节约用水和改善水资源分配效应的预期目标;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推进用水交易合约化是水价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农业水价政策作用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和不断恶化的灌溉水利设施,政府与灌溉管理部门对农业用水价格政策寄予很高的期望。本研究在农业用水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省皂河灌区126户农户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农业水价政策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农业水价改革对农民与供水单位的节水行为没有影响,提高水价有利于增加供水单位收益,但却降低了农民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水利工程水价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价结构调整和优化是促进水价制度科学化和合理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江苏省现行分类水价的价格总水平与供水成本、水价分类与实际用水结构、水利工程原水价与自来水分类水价以及基于经济产出原则的农业分类水价匹配性4个维度,进行水利工程水价结构的合理性分析,剖析江苏省水利工程水价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和外在需求,揭示江苏省现行水利工程水价结构存在农业水价分类不合理,湖荡、河沟养殖水价与渔业资源费交叉,水利工程供自来水厂实行统一水价不符合现行用水实际,工业水价分类与用水计量和水费计收严重不匹配等问题,围绕促进水利工程水价结构更加合理,水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利用的改革目标,从农业和非农两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水利工程水价分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湖南省农业用水收费现状的剖析,揭示农业供水体制和水价管理存在水价偏低、供水管理层次和环节过多等问题,提出农业用水应推行“两部制”水价制度和“公司 协会 农户”方式;拓宽投资渠道,加快灌区更新改造、推行计量收费等农业水价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水价改革与农民承受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振民  吴昊 《水利经济》2005,23(3):31-34
阐述我国农业水价改革的现状,分析水价改革后灌区运行情况,以河南省新乡市人民胜利渠农业水价改革为例,对北方灌区农业水价改革以后的运行情况以及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进行了研究,对农业水价改革中有关供水成本的确定、农民承受能力、补偿办法提出了建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价改革,确定供水的合理成本,充分考虑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农业水价补偿办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水价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必须进一步认清水价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水价改革中坚持开源与支流并重、节流优先的原则;坚持水价改革与供水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水价改革与改造供水设施,推进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做好水价改革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四川武引灌区为案例,实证检验农业水价现实运行情况与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契合程度,探讨优化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基本方向。[方法]文章从市场和政府两个维度分析农业水价影响因素,建构“成本导向、支付可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科学测定农业水价的弹性区间。[结果]市场作用下,供给维度要以供水工程成本为基准,需求维度在用水户承载力支付能力区间较为合理;由于农业用水具有正外部性以及农业供水的垄断性,政府应为农业用水构建合理的价格机制。农业水价构成应以平均运行可变成本为最低参考标准,也可实行全成本农业水价,以此符合“成本导向”。“支付可行”表现为实际支付能力和心理支付意愿,农业水价既要考虑农业生产中投入产出情况,判断用水户实际支付能力,又要研究其心理支付意愿,分析现实情况和心理参照点的差别情况。[结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学理建构与现实运行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优化农业水价形成机制重点包括两个方面,即优化“成本导向”形成机制,科学建立灌区成本核算体系,完善农业用水价格制定准则,确立农业用水计收方式。优化“支付可行”形成机制,积极促进用水户增收,提高水价实际支付能力,强化宣传提高用水户心里支付意愿及加...  相似文献   

8.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发挥水价的价格杠杆作用,分析了水价对南京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以及南京市居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提出了适应南京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水价管理建议:建立农业用水的激励和补偿机制;加强对工业自备水源企业的监管;加大公共供水企业成本约束;审慎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9.
徐璇  毛春梅 《水利经济》2013,31(2):19-22
基于我国农业水价改革现状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农业水价分担的概念、意义、原则和总体思路,界定分担的主体、客体,重点分析并构建农业用水户、政府、非农业用水户和水管单位参与农业水价分担的模式及其相应的适用范围,指出灌区在进行分担模式制定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目标为工业城市为主,兼顾农业和环境,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国家投巨资兴建,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在考虑工程公益性和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分析了骨干工程合理水价构成,指出两部制水价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水价补贴政策,按照"还本付息、保证运行"的原则,测算了骨干工程合理水价标准,并提出"足量供水定额收费"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