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业水价改革是促进节水农业发展的动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文章在阐述我国农业水价历史沿革及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现行水价政策对灌区的影响和水价不能按成本收费原因,提出了水价改革建议:加强宣传和教育,充分认识水资源危机紧迫性,为水价改革奠定舆论基础;准确估计农民的可承受能力;认真地剖析现行水价政策的利弊,制订科学的水价办法;制定合理的水价目标,分步实施;将用户作为主体参与水价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旨在运用价格杠杆调节水资源需求,促进农业节水增效,保障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然而,农业属于弱质行业,农民属于弱势群体,农业水价改革必须考虑农户的承受能力。文章以江苏省苏北灌区为例,设计单边界两分式CVM问卷对水稻种植户进行调查,研究其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支持态度和支付意愿。研究发现,多数农户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持支持态度,而农户的市场经济意识、对政府的信任度以及灌溉供水稳定性能显著提升支持度;灌区农户对农业水价的支付意愿介于49.1~57.7元/亩之间,农户虽具有一定的支付意愿,但各灌区改革后的执行水价要明显高于农户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接近农户经济承受能力的上限。据此,政府应协同推进水价提高、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措施,避免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同于提高水价。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发挥水价的价格杠杆作用,分析了水价对南京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以及南京市居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提出了适应南京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水价管理建议:建立农业用水的激励和补偿机制;加强对工业自备水源企业的监管;加大公共供水企业成本约束;审慎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4.
李生潜 《水利经济》2016,34(6):65-67
合理的水价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民乐县为例,从农民水费承受能力和供水成本两方面进行分析,对农村推行保本微利的水价调整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推行阶梯式水价机制进行研究,探讨水价合理性和供水成本合理构成。推行保本微利和阶梯式水价机制保障了正常生产生活的基本用水量,兼顾了水企业和用水主体的利益,使水资源成本和供水成本在水价格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促进用水户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乔荍 《水利经济》2009,27(5):28-30
针对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探讨了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的原则、基本走向和配套措施。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的原则是:农民可承受、促进节约用水、保证投资回收、用水户参与、适时调整水价、“三位一体”综合改革;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的基本走向为:建立市场补偿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供水成本补偿机制,分步分类调整水价,适时引入两部制水价,逐步实施终端水价制度;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的配套措施为: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加大对农村末级渠系更新改造和农业用水计量方式研究的资金投入,尽快出台农业供水成本核算制度,完善农业水费计收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淠河总干渠供水成本分析计算及两部制水价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分析计算了淠史杭灌区淠河总干渠向农业和非农业供水以及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向合肥市供水的成本、费用、利润和税收;并根据计算结果构建了两部制水价,与现行执行水价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淠河灌区的农业供水计算价格远高于执行水价,董大水库的计算水价高于执行水价,而淠河总干渠的非农业供水价格高于计算水价;向城市供水的基本水价为计量水价的1/3左右,而农业用水的计量水价为基本水价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7.
<正>水利部明确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合理确定农业用水价格,实行定额内用水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据了解,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全国部分省份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在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促进工程良性运行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水利部协调财政部加大支持力度,在全国27个省55个县深入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下步,水利部将积极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科学核定农业供水成本,推动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  相似文献   

8.
<正>水利部教授级高工汪安南日前表示,中国将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合理核定供水成本,科学制定供水价格,建立政府和农民共同承担农业水价成本制度。汪安南表示,中国水资源紧缺,农业用水量占60%以上,是节水的最大潜力所在。现行农业水价标准低,远低于供水成本,且实收率低,水费难以维持灌排工作的正常运行,难以发挥促进节水的经济杠杆作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要遵循有利于促进  相似文献   

9.
从水价管理方式、价格水平、水费计收、供水成本及财政补助机制等方面深入分析四川省水利工程水价改革现状,针对深化水价改革中存在的供水价格严重偏离供水成本、水费计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水费补偿机制有待建立和优化等主要问题,从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维护费财政补助机制、推行激励节约用水的水费计收机制、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水价联动政策等方面,提出全面深入推进水利工程水价改革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四川武引灌区为案例,实证检验农业水价现实运行情况与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契合程度,探讨优化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基本方向。[方法]文章从市场和政府两个维度分析农业水价影响因素,建构“成本导向、支付可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科学测定农业水价的弹性区间。[结果]市场作用下,供给维度要以供水工程成本为基准,需求维度在用水户承载力支付能力区间较为合理;由于农业用水具有正外部性以及农业供水的垄断性,政府应为农业用水构建合理的价格机制。农业水价构成应以平均运行可变成本为最低参考标准,也可实行全成本农业水价,以此符合“成本导向”。“支付可行”表现为实际支付能力和心理支付意愿,农业水价既要考虑农业生产中投入产出情况,判断用水户实际支付能力,又要研究其心理支付意愿,分析现实情况和心理参照点的差别情况。[结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学理建构与现实运行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优化农业水价形成机制重点包括两个方面,即优化“成本导向”形成机制,科学建立灌区成本核算体系,完善农业用水价格制定准则,确立农业用水计收方式。优化“支付可行”形成机制,积极促进用水户增收,提高水价实际支付能力,强化宣传提高用水户心里支付意愿及加...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3个典型地区68户农业用水户入户调查数据,采用支付意愿评估法分析农民用水户的水价承受能力问题。分析调查从家庭特征、水费支出情况、水费承受意愿以及对水价变动反应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农业用水户面对不同水价政策变动的态度和应对措施。分析结果表明:水价变动对农民用水户的用水意愿和实际用水行为均能产生显著作用,其应对农业水价改革的决策行为是"理性的"和"利己的",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只有在能够充分考虑到农户的实际反应时才能发挥最大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2.
推进灌溉管理体制改革 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1.2亿hm2的耕地,其中可灌溉耕地面积为5600万hm2,可灌溉耕地生产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分别占全部总产量的75%和90%,农业灌溉的发展对于较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我国的灌溉用水管理体制存在着产权模糊,政府管理成本高,投资渠道单一,价格形成机制不顺,浪费严重等缺陷,针对于此,提出了加快灌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灌溉领域的公私合作,完善水价形成和水费征管机制,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协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article we adapt Burtless and Hausman's (1978) methodology in order to estimate farmers' demand for irrigation water under increasing block-rate tariffs and empirically assess its effect on aggregate demand and inter-farm allocation efficiency. This methodology overcomes the technical challenges raised by increasing block-rate pricing and accounts for both observed and unobserved technological heterogeneity among farmers. Employing micro panel data documenting irrigation levels and prices in 185 Israeli agricultural communities in the period 1992–1997, we estimate water demand elasticity at −0.3 in the short run (the effect of a price change on demand within a year of implementation) and −0.46 in the long run. We also find that, in accordance with common belief, switching from a single to a block-price regime, yields a 7% reduction in average water use while maintaining the same average price. However, based on our simulations we estimate that the switch to block prices will result in a loss of approximately 1% of agricultural output due to inter-farm allocation inefficienci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灌溉大国,农业水价的变化对农业影响较大。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农业水价效应的研究进展。[方法]农业水价效用是指农民在消费水资源时对农业水价的满足程度,由于农业用水是准公共物品,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农业水价效用体现在水价变化对农户用水行为的引导以及由此导致的节水技术采用,种植结构调整等生产方式方面的改变、以及对农民收入影响及思想观念方面的作用等。[结果]国内主要通过需求弹性等方法分析了农业水价变化对农业节水、农业生产、农民收入、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国外专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农业水价对农户行为、经济价值及管理体制的变化。[结论]该文探讨了农业水价效应研究存在的问题,即农业水价效应宏观性不足、研究缺乏完善指标体系、水价效应滞后性关注不足。提出了农业水价效应研究发展趋势:(1)拓展视角,从宏观角度观察;(2)建立完善的农业水价效应评价指标体系;(3)结合改革,关注农业水价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国合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标准及其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向,促进我国合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构建、农业用水高效利用和农田水利持续利用。[方法]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地调研,综合研判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存在问题,探寻解决途径。[结果]提出了我国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合理性判别标准,指出了合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改进的方向。[结论]合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构建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农业水价合理形成机制首要补偿农业水价运行成本,回归农业水价基本功能,建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惩制度,同时开展农业水价合理分担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退耕农户长期生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陕西、青海两省4个县15个村400个退耕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20年的成本效益分析,探讨了退耕还林对农户生计的长期影响,预测了退耕后林草产品的产出、价格和农产品产量,分析了样本农户退耕前后在土地利用、种植结构、收入和成本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对林草产品价格、退耕补助、毁林复耕等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预测的价格和产出水平上,退耕提高了样本农户的收入水平。从长期看,退耕农户面临自然、技术和市场风险。要实现中国政府的生态建设目标,决策者应关注退耕农户尤其是退耕地比例高的农户的长期生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了山西省水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未确知测度模型及信息熵理论,对山西省水资源价值进行综合评价,运用水资源价格计算模型将价值综合评价向量转换成资源水价,给出山西省可承受水资源价格的上限.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山西省目前水资源价值水平偏低且保护和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山西省资源水价远低于居民可承受能力,为今后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农业水价改革的历程进行梳理,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划分为农业水价影响者、农业水价承担者、农业水价执行者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者四类,并分析四者的权力与利益,从而理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农业水价影响者通过改善改革环境可以提高农业水价承担者缴费的配合度,双方的合作有助于实现双方利益的优化。农业水价执行者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者的运营效率对农业水价影响者与农业水价承担者的利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二者的运营效率均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最后就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目标为工业城市为主,兼顾农业和环境,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国家投巨资兴建,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在考虑工程公益性和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分析了骨干工程合理水价构成,指出两部制水价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水价补贴政策,按照"还本付息、保证运行"的原则,测算了骨干工程合理水价标准,并提出"足量供水定额收费"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