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房价上涨态势明显,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形成了严重的偏离。通过住房与物价的对比,分析居民及非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企业与银行对房价上涨的影响,提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应标本兼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是住房价格的迅速攀升。居民住房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消费和投资的双重属性。房价的上涨可以通过通货膨胀效应、财富分配效应和消费挤出效应等多个渠道引起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和社会稳定。因此,政府可通过增加保障房建设、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住房的投机需求等方面遏制房价持续上涨,促使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3.
秦培忠 《中国市场》2012,(26):41-42
随着我国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政策的累积效应显现,房价已经出现由上涨到下跌的拐点,一旦下跌加速,市场风险将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强的力度向银行和其他领域扩散,对宏观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本文认为政府应继续保持一定力度的调控政策,逐步释放房地产市场积累的风险,保持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房地场市场价格过高且增长速度过快,已经给社会带来了种种新的矛盾,本文首先列举了部分城市的房价,分析了引起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偏离价值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房地场价格回归理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房地产企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房地产周期基本上和经济周期以相一致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的价格也在逐渐攀升。银行和房地产的关系较为紧密,贷款推动我国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脉冲响应以及方差的分解结果却显示贷款对于房价上涨的推动作用存在一定的限制。据此,以实证为基础,对贷款对我国房价数量效应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了贷款和房价数量效应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自198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建立以来,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近些年我国的商品房房价更是持续快速上涨,超过了我国大多数居民所能承受的范围.房价的过快上涨必将影响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抑制我国商品房房价过快上涨已成为了整个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基于我国商品房房价过快上涨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抑制我国商品房房价过快上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文杰 《价格月刊》2016,(10):11-14
自1998年我国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投资比重持续增长,房价始终处于上涨态势,导致房价收入比过高.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边际消费倾向持续下滑、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落后于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高的现状.一方面过高的房价通过“实现的财富效应、未实现的财富效应、流动约束效应、信心效应”等渠道刺激着城镇居民消费,另一方面过高的房价又通过替代效应、预防性储蓄效应、财富再分配效应、消费信心效应等渠道抑制着城镇居民消费.总体而言,房价上涨过快、过高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应通过进一步完善住房市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引导民众树立合理消费理念、科学推进城镇化等措施,减少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攀升,内需不旺而居民储蓄居高不下的社会背景下,本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分析,试图研究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房价波动如何影响城镇居民储蓄,试图为我国高房价、高储蓄、低消费的现象给予合理解释。运用总量数据对我国房价波动与城镇居民储蓄关系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房价上涨刺激了居民的预防性储蓄。  相似文献   

9.
将“担保效应”和“挤出效应”纳入同一框架解释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理论命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为:总体上,房价上涨显著降低了中国工业企业加成率;分样本回归显示,民营、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东部地区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受房价上涨的负向“加成率效应”较强;作用渠道检验证实中国工业企业在房价上涨时整体上“担保效应”和“挤出效应”不显著,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显著下降,从价格和成本渠道分别降低了企业加成率;与房地产行业相关性和地区市场化指数显著影响企业的负向“加成率效应”。结论对“去库存”和提升工业企业竞争力政策协调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逐步扩大,拉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同时,我国的房价也在逐年迅速增长。地价上涨,需求增加,不同投资商和政府的投机需求等因素导致了房价的飞速上涨。为准确了解当前影响房价上涨的原因,本文利用宏观需求曲线模型对我国房地产的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1998年—2009年的数据对影响房价的各种因素进行数据理论分析,并给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