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健全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周绍朋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中,我们,总是为国有企业“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所困惑,关键是没有形成完整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既能规范企业行为,又能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现代企业制度。因此,要搞活搞好国有企业,必须──增强...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要搞活,必须正确分析当前阻碍国有企业发展的真正原因。为此,人们开出了许多认为可以医治“症结”的良方。本文认为,国有企业之所以活不起来,其历史包袱是个重要障碍。国有企业要活起来,并真正走向市场,就必须给国有企业卸下这些包袱,统筹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 一、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 包袱之一:债务负担。据1994年对全国17个城市2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极端落后的黔西南地区,立起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主义企业”。贵州醇酒厂的经验,贵在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创出了一条符合实际情况的“贵州醇模式”。我谈点个人的感受。 第一,公有制经济有没有生命力?国有企业能否搞活?贵州醇酒厂的实践已经给予了肯定的回答。现在有些人在研究国有企业搞不活的原因时,往往简单地把原因归结到公有制上,认为公有制根本无法搞活企业。这种简单的推论,必然会得出这样的逻辑结论:要搞活国有企业,出路只有一条,就是私有化。这种理论推断,已经被贵州醇酒厂的实践证明是极其苍白的。贵州醇酒厂的发展充分证明,国有企业可以搞活,公有制  相似文献   

4.
搞活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我国国有企业而言,在经过十多年改革之后,已基本上树立了市场经济的观点。但如何适应和利用市场经济条件搞活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探索起步不久,仍处于攻坚阶段。我们认为,树立“资产经营”的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是搞好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重要思想突破。 一、当前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要从“产品经营”走向“资产经营”,从“生产经营型”走向“资产经营型” 我国探索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已有多年历史。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计划经济型管理模式开始迈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为了区别两种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提出了“计划经济型”走向“生产经营型”的口号。这个口号在我国国有企业起步进入市场经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句古话:“路多亡羊”。过去我们政府办国有企业,似乎就应了这个理。由于铺的摊子太大,难免顾此失彼,出现了大面积亏损。回想改革之初,我们提出要搞活所有的国有企业,后来经过几年的探索,发现搞活所有的企业,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所以80年代中期,我们换了一个思路,立足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到了90年代,中央又进一步明确:要缩短国有经济的战线,强调有进有退、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一些国有企业的产品没有市场?根源在于缺少产权的约束。在没有明确的利益驱动的前提下,人们很难有积极性把国有资产变成适销对路的产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出发点从搞活国有企业转变为搞活国有资产。从逻辑上讲,搞活国有企业不一定能搞活国有资产;而搞活了国有资产则必定能搞活国有企业。因为资本的市场化运营是一种社会化行为,国有资产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经济单位。只要它在全社会范围内找到最佳的增值场合和时机,国有企业也将在这个过程中活起来从搞活国企到搞活国资@静思  相似文献   

7.
一谈到企业诊断,人们就会认为企业诊断就是企业咨询,两者没有多大的区别。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这里面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引进企业诊断时,曾经使用过“企业诊断”这一词汇,但是,考虑到国有企业不承认本企业有病,使用“企业诊断”一词,可能会使国有企业难以接受;二是认为日本的“企业诊断”,最初也是从美国引入的,而且与“企业咨询”从概念上也没有什  相似文献   

8.
控制的误区     
“一抓就死,一放就乱”这是许多管理者非常头疼的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控制思路,没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和效率永远是一对矛盾,解决这对矛盾必须走出以下误区。误区一:控制就是牵制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它主要是通过个人或部门之间职务设计上的相互牵制,业务权利的责任分工来实现交叉控制,达到控制的目的。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事务日益复杂化,简单的内部牵制不仅难以取得控制的效果,还使企业自身发展受到制约。企业要谋求持续发展,就要求其具有一套高效的组织机构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防范风…  相似文献   

9.
“拨乱反正”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观是企业对于客观事物的基本信仰.是关于好坏.善恶、美丑的判断.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愿景、使命、价值观是企业理念很重要的三个要素.而价值观塑造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会反映在企业经营的营销、研发、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价值观也可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随之改变.比如:企业小的时候讲求“做事”.但是做大了之后就更重视“做人“。那么,到底有没有不变的价值观或者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呢?有!那就是核心价值观.它是企业相对不变.始终恪守的价值观念。比如索尼公司在创立之初就确定了”创新、永为先驱”的核心价值观。但企业在提炼和塑造核心价值观时,往往走入很多误区.如何才能走出这些误区呢?  相似文献   

10.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认为,党的“十五大”关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提法非常正确,他就此谈了一些自己的具体看法。他认为:目前国有经济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因为国有企业产权界定模糊,致使政企职能不分和经营机制僵化;另一方面则因为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布局分散,就象是“十个指头按了几百只跳蚤”。过去我们侧重于对第一方面问题的探讨,把力量投放于搞活一个个国有企业,结果只能是困难重重,进展缓慢。而现在则应在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的同时,把主要力量投放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  相似文献   

11.
在如何搞活国有企业的问题上,有一种非常明显的倾向,即将国有企业的问题归结为体制问题,或曰制度问题,特别是产权问题,因此,主张继续通过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来搞活国有企业。这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认为,在目前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成果尚未充分消化,不可能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的情况下,搞活国企的当务之急,乃是国有企业管理的改进与创新。一味强调所谓制度创新,至少没有抓住当前国有企业问题的要害。一、国企改革的重要失误之一是相对忽视了企业内部管理20年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制度层面的改革。197…  相似文献   

12.
企业资产剥离及其操作程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目前,我国企业在资本经营、资产重组中存在一个误区:谈资本经营必指并购,一哄而上搞购并,认为一旦收购或兼并,企业就能搞活,而且都搞企业集团,以为“大”就等于“好”。其实不然,“大”并不等于“好”,并购并非灵丹妙药,有时候,企  相似文献   

13.
企业在创业阶段的文化状况是决定企业能否做大做久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认为创业期企业要建设企业文化必须走出三个误区:创业期企业没有必要进行文化建设;创业期企业没有能力进行文化建设;老板文化和口号文化就是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人浮于事,富余人员多,人工成本高,劳动效率低下,这直接制约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阻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国有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把富余人员减下去,把人工成本降下来,把经济效益搞上去。简言之,就是要实行“减员增效”。做好“减员增效”工作,离不开“进、下、分、促”四字诀。“进”就是设立“单向阀”,卡住进人关解决冗员的办法,首先要卡住源头,设立一个“单向阀”,对于企业不需要的人,只出不进,可采取以下措施:如停止企业的招工(包括临时工);停办企业的技工学校、职工中专、职工大学;停止企…  相似文献   

15.
李学平 《活力》2010,(21):53-54
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初学启蒙、探索实践、总结提高的成长过程,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但发展却不平衡。一些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虎头蛇尾、不了了之、难以深化、上面热下面冷等现象;企业文化建设还面临着认识误区、体制障碍、与科学管理相抵触等问题。这些都阻碍着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突破企业文化建设的难点.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把搞活国有企业作为重要大事来抓,在三年之内使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已成为确定的目标和不可改变的要求。在企业面临的这一次新机遇、新认识、新实践的过程中,我公司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和方案。面对这种优胜劣汰的现实,我们必须提前进入角色,做好随时下岗的思想准备,现在已是一山雨欲来风满楼”了,所以必须接受现实,接受考验,善于思考,善于谋事,共创生路。经过几年的探索之后,我们党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产生了飞跃,思想得到了统一,明确了前进的方针、目标,极大地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我认为,这里所说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应当是规范的公司制;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就是市场化的经营机制。我们的国有企业有了这样一种体制和机制,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就构筑起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框架。因此我们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工作必须沿着这个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8.
<正> 搞活国有企业首先必须先活化国有企业产权,基于这个前提,我们认为要把企业推向市场,更重要也更为先决的是要把国有企业产权推向市场。本文拟从分析赣南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现状入手,就如何加快培育和建立赣南国有企业产权市场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明确企业的方针和目标,然后就要为实现企业目标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事实上,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的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对这两个问题的处理是不够恰当的,以致于产生了“劣者更尖,优者也变劣”的恶性后果。为此,笔者认为,要改变国有企业目前的尴尬处境,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必须努力实施企业创新。没有创新必然衰落,把握创新才能把提未来。企业创新是项系统工程,下面结合国内外几个公司的成功经验谈谈如何进行企业创新。经营决策创新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否正确对能否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  相似文献   

20.
刘豪发 《会计之友》2007,(10Z):9-10
旧体制下国有企业组织存在诸多弊端,而彻底改造国有企业组织是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前提,是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须走出传统思维误区,将国企改革的目标定位为建设强大的企业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