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余世猛 《开放导报》2007,(6):113-114
经济是一个城市的力量,市容是一个城市的形象,而人文则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迎办世界大运会为契机,按照21世纪水准、后现代化理念谋划新龙岗的未来,龙岗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加强"人文龙岗"建设的新举措、新目标,  相似文献   

2.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最高级的体育比赛运动,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不断地把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升至新的境界。北京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它所体现的人文思想的深刻内涵,不仅是对奥林匹克这一精神的弘扬和发展,而且成为北京城市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建设新的思想资源,推动着北京城市人文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抚顺作为一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目前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把握城市经济发展方向,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提出适合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是振兴抚顺经济的关键。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抚顺市委及党的各级组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一、以解决城市贫困问题为重点,构建民心工程,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抚顺是因煤而兴的城市,素有“煤都”之称。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通过巨额投资,对抚顺市原有的殖民地经济结构进行了改造,经过几十年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抚顺已…  相似文献   

4.
《辽宁经济》2014,(5):74-75
正案例抚顺市委、市政府抢抓历史机遇,在辽宁建设旅游强省的背景下,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五个转变"走出有抚顺特色的旅游发展机制创新之路,推动城市加速转型。2014年是抚顺市实施城市转型的第一年。让抚顺强起来、让生态美起来、让人民富起来,是目标更是挑战。处于重要历史关口,怎样应对挑战,顺利完成转型,是摆在抚顺面前的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抚顺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  相似文献   

5.
200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南京实现全市总体全面达小康、启动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承前启后之年.南京将全面转入比化发展阶段。将促进南京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和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的作用.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省、市对南京的新要求.创新路径,优化发展.努力建设国际化“人文绿都”以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抚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正在推进城市转型、"沈抚同城化"、两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化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本文初步探讨了当前抚顺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对现阶段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面向到2020年建设成创新型抚顺为需求导向,以营造良好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为主线,突出科技创新,研究并提出了抚顺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为抚顺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祖国的版图上,抚顺像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而这里目前正经历着化蛹成蝶的嬗变过程。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抚顺素有“煤都”之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从单一的煤炭工业城市,发展成为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以石化工业为主导、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城市,为共和国的工业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当年的辉煌令世人瞩目。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历史进程中,抚顺的结构性、机制性矛盾日益凸显,加之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昔日的“煤都”风光不再。是涅槃重生、以新的形象傲立于城市之林,还是随波浮沉、伴随“煤都”沉寂于昔日辉煌?抚顺与抚顺人民正面临着重大的抉择。  相似文献   

8.
在祖国的版图上,抚顺像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而这里目前正经历着化蛹成蝶的嬗变过程.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抚顺素有"煤都"之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从单一的煤炭工业城市,发展成为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以石化工业为主导、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城市,为共和国的工业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当年的辉煌令世人瞩目.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历史进程中,抚顺的结构性、机制性矛盾日益凸显,加之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昔日的"煤都"风光不再.是涅槃重生、以新的形象傲立于城市之林,还是随波浮沉、伴随"煤都"沉寂于昔日辉煌?抚顺与抚顺人民正面临着重大的抉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产业关联、人文历史相似的相邻城市合作的程度大大提高,呈现出"同城化"的趋势.实现沈阳与抚顺、铁岭、本溪、营口"同城化",能够提高辽宁中部五城市整体功能与带动作用,是东北振兴战略与沈阳经济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宋振虹 《辽宁经济》2005,(2):107-107
一、抚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0年来,抚顺的文化产业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逐渐走上了规范发展的道路,在城市的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形成了自身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辽宁经济》2005,(5):1-1
4月7日,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七城市签署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七城市共同建设沈阳经济区合作协议》。这一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从全省未来发展的大局出发,作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既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我省中部地区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抚顺位于沈阳东部45公里处,总人口230万,城市人口达140万,是满清王朝发祥地,享誉中外的雷锋之城。进入21世纪,在振兴东北和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期,面临着资源枯竭之痛的抚顺迎来了产业转型,实现跨跃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市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奋力崛起,建设幸福抚顺的奋斗目标,抚顺市大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文明的产物,又是文明的生成地和文化土壤。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文化。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所指的文化是广义的概念,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其中精神文化包括教育、科学、文艺等。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文化无所不在,城市本身就是一件杰出的文化产品。文化既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又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文化化即文化的功能化。文化功能是城市的主体功能,城市文化化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一、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先导在城市文明发展进程中,凡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能够得到很…  相似文献   

14.
<正>宁波帮是宁波独特的城市人文名片。四明西聚,三江东流,历史记录了关于宁波帮许许多多的细节。宁波帮从过去到今天所体现的优秀文化传统,所创造的商业经济成就,所传承的人文关怀精神,令人由衷感佩。宁波帮是宁波城市文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优秀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对城市文化积淀提升的结果,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核,在历  相似文献   

15.
高春菊 《理论观察》2011,(6):144-145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血脉和灵魂,从建设独具文化魅力的特色城市角度出发,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可以说是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历史人文根基。因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提升城市物质文化品质,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面貌的品位;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提升城市非物质文化品质,塑造城市品牌;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提炼城市精神,从更深层次塑造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6.
新城子区是沈阳市的九个行政区之一。总面积849平方公里,全区有30万人口,辖7乡、5镇、2个街道办事处。有汉、满、朝鲜、锡伯等14个民族,是锡伯族的主要聚居区和发祥地。新城子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能和较强的人文优势。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地处辽东半岛腹地,东与煤都抚顺接壤,北与新兴工业城市铁岭毗邻。  相似文献   

17.
抚顺市已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精细化工”命名的国家级产业化基地。本文通过阐述抚顺国家精细化工产业化基地建设的战略意义、基本条件、总体发展规划、运行模式和主要措施,提出抚顺市要紧紧抓住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按照抚顺市委、市政府提出“资源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变”的发展战略,依托中石油“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发展接续产业,举全市之力,打造抚顺国家精细化工产业化基地。  相似文献   

18.
银川:西夏古都,塞上湖城 城市风貌特征概括:山(贺兰山)水(黄河)相伴的西夏古都,日新月异的回族首府。 城市精神与性格:厚重与博大。 特色城市风貌资源建设:强化“西夏文明”为代表的人文资源风貌和“山水环抱”的自然生态背景。  相似文献   

19.
郑涛 《新西部(上)》2013,(14):134+139
图书馆人文关怀是面向大众的道德情怀,它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大的意义,人文精神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核心,文化建设则是图书馆实现人文关怀的前提与保障。在图书馆文化的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建设中,都应以体现人文关怀的人文精神为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城市世纪",城市发展的走向至关重要。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是新世纪城市发展最值得关注的大趋势。"文化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理想图景和先进思想,将是21世纪最具前景的城市。宁波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的"热发展"中,必须对一个城市应具有什么样的人文传统、文化特色和城市精神等问题予以"冷思考":把握发展趋势,研究文化发展战略,以文化城市为导向,创造性地推进现阶段宁波文化强市建设,为从"文化强市"向"文化城市"的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