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土地使用权在会计核算上的归属问题,理论界众说纷纭。旧会计准则是将其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的。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将土地使用权分别归人投资性房地产以及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购人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尚未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本制度规定的期限分期摊销。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2006)》将土地的使用权分别列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核算,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的相关规定,对土地使用权的核算情况进行了归纳,并用实例说明不同情况下土地使用权的会计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对土地实行有偿有限期使用等制度和土地使用杈具有有用性、稀缺性及存在有效需求,所以,企业土地使用权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是一项特殊的无形资产,其会计核算必须遵照新<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和<企业会计制度>关于无形资产的核算规定执行.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运用,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下面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固定资产土地与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都涉及到有关土地的会计处理方法,实务中对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土地和作为无形资产核算的土地使用权分辨得并不很清楚。笔者对此谈些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5.
刘颖 《天津财会》2003,(3):45-46
《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以下简称准则)第21条规定:企业进行房地产开发时,应将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予以结转。结转时,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一次计入房地产开发成本。《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第47条规定:企业购入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尚未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本制度规定的期限分期摊销。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商品房时,应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6.
涉及土地使用权核算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笔者拟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使用权的会计核算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涉及土地使用权核算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笔者拟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使用权的会计核算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会计制度》等对土地及土地使用权的核算 (一)《企业会计制度》等对土地权属制度与核算的规范《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土地使用权的核算规定两种方法,一是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二是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作为两种不同种类资产核算的土地及土地使用权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首先,两者核算的对象都是国有土地,集体土地不属其核算对象;其次两者核算的都是土地使用权,因为不论是划拨土地或是出让土地,其所有权皆属国家,企业拥有的只是使用权。两者的区别,则可按以下原则厘清:一是企业占用的通过征用、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划拨土地),土地使用证的“使用权类型”注明为“划拨”,在单独估价入账时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明细科目称为“土地”,按照其估价进行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为取得划拨土地而支付的征地费用等计入占用土地的地上建筑物的购置成本,不计入土地价值;划拨土地无使用年限限制,核算时不计提折旧;划拨土地如果需要转让财产权(使用权),应先按规定向国家交纳土地出让金;划拨土地在按规定补交土地出让金之前,除国家另有专门规定外,都不得转移过户。二是企业通过有偿方式即交纳出让金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或者从其他土地占有者通过转让手续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以下统称出让土地),土地使用证“使用权类型”注明为“出让”;出让土地应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明细科目称为“土地使用权”,按取得时支付的全部成本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9.
土地使用权摊销会计处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不与地上建筑物合并计算其成本,而仍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摊销和计提折旧。但土地使用权的摊销又  相似文献   

10.
李慧 《广西会计》2003,(9):29-30
对于土地,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都涉及到有关这方面的会计处理。但实务中对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土地和作为无形资产核算的上地使用权往往分辨不清。本文拟就两者的区别作简单的界定,以供实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土地使用权的会计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购入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尚未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分期摊销.企业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项目时,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在建工程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商品房时,应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开发成本).很显然,在今后形成的固定资产中,其价值构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建筑物的实体建造成本,另一部分是土地使用权.按照上述核算方法,将会带来以下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购入土地使用权,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待该项土地开发时再将其账面价值转入相关在建工程.在实务中,土地使用权的会计核算内容已发生很大变化.笔者对此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刘美林 《财会通讯》2008,(5):114-115
企业土地使用权指国家准许某一企业在一定期间对国有土地享有开发、利用、经营的权利。土地公有制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而且有法律依据,在我国全体公民中已经形成共识。但在企业会计核算上,仍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待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引言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涉及土地使用权的核算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其中第6号"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确定为"无形资产",但改变土地使用权用途,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取得确凿证据(即:(1)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应当就改变房地产用途形成正式的书面决议,(2)房地产因用途改变而发生实际状态上的改变。)时应将其转  相似文献   

15.
一、高校无形资产的含义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里没有专门定义无形资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第124号科目一无形资产规定“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各种无形资产的价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将无形资产定义为“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可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我国将土地使用权划归入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近年来,全球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国家迅速增加,截至2013年年底,已有超过100个国家的企业采用或允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信息技术的更新和进步使得无形资产越来越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对于土地使用权的核算方法有可能会减弱与国外企业无形资产信息的可比性。因此,对土地使用权如何进行核算是值得分析和探讨的问题,笔者对此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工作过程中 ,认为当前事业单位在会计实务中 ,对有关无形资产中的土地使用权的核算存在几个问题 :1 无形资产的转让不入账。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事业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 ,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商誉等。其中土地使用权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在一定期间内享有开发、利用、经营等活动的权利。现在一些事业单位的土地使用权是原先通过行政划拨获得的 ,拥有的是并未入账的土地使用权 ,不能在会计报表中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但是 ,当事业单位将其…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中占的比例很大,是否应将其归属无形资产核算,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文以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与企业成长能力相关性中的贡献程度,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或自创的、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但不具有物质实体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专有技术和商誉等。在企业会计核算中,从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计价、摊销,到无形资产投资与转让,再到无形资产捐赠与受捐,都涉及计税问题,可见,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是企业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对于土地或者土地使用权,会计上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和操作办法,但将其作为无形资产管理和核算还存在较大的缺陷与不足,笔者拟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