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体应计利润模型计量偏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梅 《财会通讯》2008,(11):91-94
总体应计利润法是计量盈余管理水平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对总体应计利润具体模型进行了全面梳理,对其计量偏差存在的证据与产生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产生计量偏差的主要原因。针对国内研究现状,提出开发更优的总体应计利润模型、修正现有模型以及扩大总体应计利润法运用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计量盈余管理程度,总体应计利润法是目前西方盈余管理研究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但同时也是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方法。本文对总体应计利润法计量的原理、具体模型和优缺点作全面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梅 《会计之友》2008,(22):61-62
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计量盈余管理程度,总体应计利润法是目前西方盈余管理研究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但同时也是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方法。本文对总体应计利润法计量的原理、具体模型和优缺点作全面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度量方法的争议1.总体应计利润法总体应计利润法是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企业报告的收益由经营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两部分组成,其中,经营现金流量与会计方法的选择关系不大,盈余管理的成本较高,因此企业一般不予考虑。而应计利润则容易通过变化会计方法或微调业务时间来进行操控。但应计利润中只有部分利润是可操控的。  相似文献   

5.
西方盈余信息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盈余信息风险的评估模型进行了述评。应计质量有效地衡量了盈余信息可靠性,而盈余信息可靠性说明了盈余信息的确定性,因此,应计质量可以合理反映盈余信息风险。根据各个模型中应计分离的基本原理不同,本文把外国文献中应计质量的主要评估模型归纳为三大系列:Jones系列评估模型、DD系列评估模型及综合模型,并主要分析了各模型的建模思想和评估效果,最后对未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方法起源于国外,首先是Healy和Dcangleo两人分别运用较为成熟的实证研究方法对盈余管理现象进行了研究,随后Jones、Burgstahler &;amp; Dichev等人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了丰富。从现有文献看,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方法总的来说可分为三种,即应计利润总额法、特定应计项目法和管理后盈余分布法。但是无论哪种方法,研究盈余管理的重点都没有离开如何检测和度量管理当局管理盈余这样一个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2000—2013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用修正的Jonse模型和Roychowdhury模型度量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从所有权性质的视角研究行业内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发现: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越强,民营企业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而国有企业,只在应计盈余管理层面发现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起点和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度量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总结了现有的盈余管理度量方法,包括应计利润总额法、应计利润分离法、具体应计项目法和盈余分布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以2003—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放在同一模型中直接观察现阶段我]国企业所处环境下二者的互动关系发现,两种盈余管理之间总体为正相关关系,而不是过去研究得出的互补或替代关系。进一步分别从企业内部环境(代理程度)和外部环境(市场化水平)考察两种盈余管理互动的具体情形发现,代理问题的加重会显著形成应计盈余管理增加导致的真实盈余管理减少的反向变动,但当真实盈余管理增加时应计盈余管理也同步正向变动;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会使两种盈余管理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变成此增彼减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揭示了现阶段我国企业两种盈余管理的内在关系和内外部环境对这种关系的影响情况,这对于政府更全面地监管以及企业更有效地治理和控制两种盈余管理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柏超  高洁 《财会通讯》2014,(10):99-101
本文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定义、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比较分析、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动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操控方式、研究模型及经济后果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梳理,最后提出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展望,以期能对国内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