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基于城乡差异的视角考察人口结构和医疗保险制度对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对居民储蓄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医疗覆盖面和医疗保险缴费水平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为正。从城镇和农村分样本回归结果来看,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储蓄均呈现显著负向影响,老年抚养比对城市居民储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农村居民的储蓄呈显著负向影响,医疗保险覆盖面对城镇居民储蓄呈现不显著的影响,对农村居民储蓄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医疗保险的缴费率对城镇居民的储蓄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农村居民的储蓄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研究表明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并没有起到缓解居民预防性储蓄的作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降低未来风险的不确定性,对降低高储蓄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居民消费率却逐渐下降。基于2005年—2012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法,分析城镇化和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在东部地区,城镇化的持续发展会推动居民消费率的提高,而在中西部地区,其作用效果并不显著甚至起阻碍作用;在人口年龄结构方面,少儿抚养比提高有助于居民消费需求提高,而老年人口抚养比在东部地区起阻碍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推进中西部城镇化进程,突破城镇化进程中对居民消费抑制拐点,并加大对中西部老年人基本消费支持力度,积极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释放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3.
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考虑,中国的消费率和消费结构有以下几个特征:资本形成率过高,最终消费率过低;政府消费率过高,居民消费率过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所上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上升缓慢;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支出差距有所扩大;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消费支出与欠发达地区居民消费支出的差距有所扩大。要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主导型和外贸主导型的增长模式向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化;政府要通过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来提高消费率;政府要扩大公共品支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4.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研究如何促进农村地区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意义重大。本文选取我国2011—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选取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中介变量探究数字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间接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抑制了农村居民消费的提升,同时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来间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和中部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比西部和东北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运用2000-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并且分别对东、中和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与消费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并未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显著影响;东部地区的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都对消费产生正向作用,中部地区老年抚养比与消费有负相关性,西部地区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广西1981—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民生性支出及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异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生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挤入城镇居民消费,文化支出挤占城镇居民消费;科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挤入农村居民消费,而教育和文化支出挤占农村居民消费;教育和医疗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不及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互补效应,科技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引致作用均大于城镇居民,文化支出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相差不大;收入能有效地拉动内需。基于此,广西民生性支出应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资力度,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除此之外,还应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和财政支出民生化倾向日益突显的背景下,财政民生支出对居民服务性消费的效应及影响机制备受关注。基于2007-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法(3SLS)的实证检验发现,财政民生支出总体对居民服务性消费具有显著挤入效应,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财政民生支出影响居民服务性消费的重要中介变量,但中介效应的大小存在一定程度城乡差异。对于城镇居民而言,50.7%的挤入效应是通过居民可支配收入产生的,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挤入效应的贡献率高达70.8%。因此,持续加大"农村倾向"的财政民生支出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民生支出的收入分配功能,是促进居民服务性消费增长和缩小城乡居民服务性消费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消费占GDP支出比重比较稳定,居民消费率则呈下降趋势,且城乡差异显著.结合VAR模型对财政冲击和居民消费变量进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结果显示:财政收入冲击和财政支出冲击对居民消费水平有较持续的拉动作用,但城镇较农村幅度大,其中财政收入冲击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略大于财政支出冲击的影响,但财政支出冲击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较大.因此应选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以有效提升不同主体的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1999-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人口年龄结构、财政影响与高储蓄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影响我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因素不是人口年龄结构,而是经济体的转型特征.(2)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其中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3)财政收支比重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税收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支出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上述发现对于中国未来的改革取向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1999-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人口年龄结构、财政影响与高储蓄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影响我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因素不是人口年龄结构,而是经济体的转型特征。(2)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其中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3)财政收支比重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税收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支出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上述发现对于中国未来的改革取向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采用1996年~2008年间的入境游客旅游消费数据,构建多种评价指标,对中部六省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变动及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入境旅游规模增长趋势明显,但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入境消费模式仍以数量型扩张为主;六省区以滞后型消费模式为主,消费质量偏低,非基本消费支出还不是区域内的主要消费;区域入境旅游消费不平衡指数随时间推移呈减小趋势,但区域内不平衡格局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中国儿童消费行为从建国初期的经济适用型向多样性、美观化方向发展。进入90年代,儿童消费行为开始向娱乐化、高档化转变,21世纪以后,儿童消费行为开始向追求高科技、高价格、高品质及成人化方向转变。纵观中国儿童消费走过的历程,儿童消费行为已经不只是单一的经济行为,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行为,与中国的家庭、社会、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3.
消费经济理论在解释我国衣户家庭消费行为方面具有局限性,应借鉴农民经济学和经济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视角及其成果来分析我国农户家庭经济行为特征。农户家庭经济具有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统一、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统一以及经济行为具有社会属性等特征,这也是正确理解农户家庭消费行为的出发点。因此,不但要基于消费经济理论、传统消费伦理,还需要从基于村庄共同体的社会性消费和基于血缘关系的人情消费等方面,多角度解析农户家庭消费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创建文明、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是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培育文明、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强烈呼声和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消费具有理念新、实用性和时尚,行为个性化和模仿性,结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需要从消费文化、消费观方面进行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6.
中等收入阶层消费水平有所提高,尤其在汽车、住房、文化、理财等领域的消费比重不断增长,已呈现科学消费的趋势.引导其进行科学消费有利于改善阶层构成、优化消费结构、提高社会活力与发展经济生活.促进中等收入阶层进行科学消费,可以从改进消费方式,完善消费环境,启动消费信贷,调整消费政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农村消费环境是制约农村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启动农村市场必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我国目前农村消费环境的现状不容乐观。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刺激农民消费需求 ,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物质条件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社会稳定工作 ,维护社会治安  相似文献   

18.
浅议生态旅游的绿色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属于绿色消费,鼓励生态旅游的绿色消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增强旅游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和环境责任感,使旅游者自觉地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将传统的旅游方式向生态旅游的方向不断转化,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对生态旅游的绿色消费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其发展导向,以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从消费主体角度,消费可分为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三个部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上述三个消费变量对总产出的冲击效应。选择江苏为研究对象,对总产出、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四个变量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探究三个变量对总产出的冲击效应。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对人均产出有微弱的负向冲击效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对人均总产出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政府消费对于经济拉动作用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但是难以持久。因此,应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角度去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仅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应压缩政府消费,将宝贵的财政资金用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提高保障水平,并且继续不遗余力地提高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优化消费环境 提高消费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否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否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进而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如何解决环境问题是关键。环境包括消费环境,消费环境更是广大消费者直接关心的问题。本文在揭示和分析了当前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后,提出了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质量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