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经济人”假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理论前提,是在自由的经济制度下,保证最大化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并能够增进社会集体福利的抽象假说。公共选择理论把“经济人”范式引入了政治决策领域,拓宽了经济学研究的视野。但是这种方法论上的创新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已经将“经济人”道德层次的社会属性抽取掉了;在强调不同市场环境下决策者的品行不变性的时候,却忽视了决策环境和决策影响的变化;尽管注意到了外部性对集体选择行为过程的影响,但是客观上却又混淆了公共品和私人品的区别。这样公共选择理论就不可避免地在“经济人”假设的移植使用上走了片面化、表面化的形而上学的路子。  相似文献   

2.
圆明园湖底改造工程、“湖心岛”出租事件及“万春园别墅事件”再一次使得圆明园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也突显出了目前我国公共选择和公共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安宁权--从"短信骚扰"谈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发展,发送短信息已经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但是,像一切新生事物一样,短信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在不久前的“非典型肺炎”事件和“8858手机公益短信”活动中,短信都扮演了不甚光彩的角色,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本文从安宁权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立法现状。以期对“短信骚扰”问题做出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4.
马斯格雷夫和布坎南分别持有“公共经济”和“公共选择”两种经济思想,导致他们在财政学领域有截然不同的见解。马斯格雷夫认为公共支出增长是社会福利提升的表现;多数裁定规则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偏好的集中,累进税率是最优税率,财政竞争会带来资本寻租;布坎南认为公共支出增长是官僚谋求政府预算最大化的结果,多数裁定规则使公共决策中存在“财政剥削”,单一税率(统一税率)最优,财政竞争会带来高效率。  相似文献   

5.
自2004年以来,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都出现了“民工荒”。“民工荒”的出现给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带来挑战。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民的增收和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场面引发了学术界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警觉和担心,他们认为房地产领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泡沫”现象。其实,经济起飞阶段需要房地产业超前发展,况且中国房地产业并不处于过剩经济状态。对于商品房空置要区分摩擦空置与市场空置两种情况。从房价收入比来看目前的房价水平也是合理的。所以,房地产业“虚火”过旺是误诊。另外“家家有房”的舆论引导是不符合实际和国际惯例的。  相似文献   

7.
“系统工程”这门科学技术出现以来已过半个世纪。它产生于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实践,经过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抽象出来,又由一批大科学和技术工程的推动而发展和丰富起来。半个世纪各国工程实践都清楚地表明,这项科学技术在工程建设和社会各领域中已经显示了巨大的威力,为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内资企业“离岸化”经营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发展很快。企业的“离岸化”经营给中国的宏观经济带来了诸多影响。但总体来看,其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在目前有关的法律法规还比较欠缺的情况下,应以监管为主,监管重于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共管理理论首先是在西方语境下产生的话语体系,我国理论界一直处于“用西方语境下的话语来阐释中国现实”的困境。本文基于“语境决定话语”的原则,比较西方语境。从“政府、社会、市场”三个维度把握社会语境变迁中的“优势影响源”,分析中国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的社会语境特征:全球化之下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并向信息社会跨越式发展,呈现“大政府、小社会、弱市场”三元架构。它是“内生”中国公共管理理论话语的社会条件,由此带来的“理论怪象”注定“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在中国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0.
公共就业服务相比于其他社会事务有着自身的特点,虽然公共就业服务领域的合作出现较晚,但其合作模式仍然顽强地沿袭早期的“主流”制度安排。“非主流”的“参与式”合作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向,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解锁既定的制度变迁路径,需要政府外在推动合作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构建“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的社会发展问题实质上是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就我国目前来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严重的不公。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剖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匮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构建“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经济人假设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共政治领域,人们逐渐将眼光投向微观政治领域,而人们从事政治活动也有了新的方向和视角。西方有着较为完善的经济学理论,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行政伦理失范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给一些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随着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高职英语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对此就要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结合“互联网+教育”的形式,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进一步发挥“互联网+教育”的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和优势。基于此,文章在认真分析“互联网+”给英语职业教育改革带来影响的基础上,结合目前职业英语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加大职业英语教育的改革力度以及推进“互联网+教育”的有机融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权益保障和对产品的投诉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商品多种属性(用途)及其涉及权利和价值的分离为切入点。运用不完全信息的产权博弈模型分析对商品部分所有者的行为限制以及商品暂置于“公共领域”的无偿属性在消费者和厂商之间事实上的分成,由此初步解释厂商和消费者因为行为方式和行为能力不同而带来的在攫取商品暂置于“公共领域”的无偿属性的不均等分成和由此引起的消费者投诉行为。  相似文献   

15.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公民社会的初步成长,我国政府治理模式也逐步转向"服务型政府"与"有效型政府"。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确要求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与社会化发展。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诉求,成为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模式。目前,我国政府将公共文化服务向市场与社会领域逐步开放,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在诸多地方业已付诸实践,并探索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化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6.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已经跨入了信息时代,数字城市已成为社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平台。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面,人们对城市绿化质量的提高更是寄予厚望,如何运用当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成果,大力推广“数字绿化”,建设生态城市,是新世纪对城市绿化工作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成员权益和社会伦理内容不断演进,公共服务的范围也随之扩展,形成由“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权益-伦理型公共产品”组成的公共产品谱系。为解决公共产品供需之间的矛盾,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公共产品的PPP模式应运而生。PPP有多种具体模式,理论上讲,政府采购工程与服务、特许经营、股权合作分别适用于“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权益-伦理型公共产品”。其中,“权益-伦理型公共产品”是指根据传统经济学概念定义具有直观的私人产品属性,但社会共同价值取向和集体政治选择又确定其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然而,由于其在实际形态上存在或无法完全排除竞争性和排他性,传统的政府供给方式效率不高,让市场主体参与其供给成为最佳选择。采用PPP方式供给“权益-伦理型公共产品”,应选择兼具建设能力和运营资源的社会资本方,并让其参与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等公共产品供给全过程,进而形成和发挥建设运营聚合体的提质增效优势;在此过程中,既要保证社会资本方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以激励其积极参与,也要通过有效监督和绩效考评形成对社会资本方建设和运营行为的约束激励机制,进而实现公共产品的高效和优质供给。然而,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善、参与主体认识上的不清晰以及相关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目前在“权益-伦理型PPP项目”实践中存在建设与运营割裂、资产权属不清晰等问题:社会资本方往往具备建设资质但缺乏运营经验,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将项目运营转交至事业单位或其他运营主体,项目建设筹资问题虽得到解决,但公共产品的高质量供给却被忽视,PPP模式的资源整合效应未能充分发挥;项目的资产权属问题在法律层面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社会资本方担心既得不到固有的产权利益,也拿不到长期的运营收益,因而更看重建设施工利润等短期回报,不利于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的长期互信和合作。因此,应加快PPP项目运作的法治化建设,在促进所有PPP项目规范化(法治化、专业化、阳光化)发展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强化、优化“权益-伦理型PPP项目”的“建设-运营一体化”机制。要在立法层面形成PPP模式明确的权属结构和权责分配架构,并建立和完善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绩效考评机制和多主体参与的监督机制。此外,还应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权益-伦理型公共产品”,锐意创新,提高相关人员素质,促进“权益-伦理型PPP项目”的改进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方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经济人”假定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了一系列新公共管理理论。成为西方规模空前的公共管理改革的主导思想之一。我国对公共管理的研究,目前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本文通过对西方新公共管理的背景、现状和特点的分析,试图对我国公共领域的改革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政府发挥作用,要合理区分政治领域、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三者的界限,要爱护艺术家们的创造性,要因势利导。政府在首都文化生活中最关键的作用就是铸造“首都之魂”———打造北京的文化品牌。人们对文化共同价值观念的确定,成为凝聚和激励城市各阶层群体的重要的精神力量,从而为建设首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文化是城市之魂,失去自己的文化,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征,乃至一种精神。文化也是生产力。必须充分认识文化的经济功能和经济的文化含量;充分认识没有文化的经济是没有前途的,文化经济一体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使得公共领域的安全管理呈现出日渐复杂的态势,作为特殊形态公共领域的高校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近年来发生在高校的许多校园突发事件也印证了此种可能性的存在。因此,要规避高校突发事件可能给高校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