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我国制造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循环经济理论内涵以及循环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的关系,并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状况以及发达国家制造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经验,对我国制造业进行了3R原则检验,提,LH了我国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刘哲  孙林岩  孙雯 《生产力研究》2006,(5):173-174,179
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制造业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这种增长是以能源的大量投入为代价的,文章提出了以循环经济理论发展我国制造业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分析了1995-2004年我国制造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状况,并且对制造业进行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检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经济是典型的绿洲经济,生态环境脆弱,而采掘业、制造业及化工企业的污染,使新疆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的双赢,近几年来,新疆一直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且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通过构建新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评价新疆经济、资源利用以及环境安全状况,以促进新疆地区循环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贸实践》2005,(5):26-28
资源节约是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标志,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内容。为贯彻落实全省经贸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完成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任务,提出我省2005年以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的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行动方案,请各地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产业链一般可分为制造业的上、中、下游产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三者的理论研究和节能减排实践重点不尽相同,但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对制造业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循环经济发展特点、既有成果、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构建了统一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框架模型,提出了通过设置权重变量来反映沿产业链传递环境管理统一要求的思路和方法。通过钢铁与汽车产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权重比较,初步验证了该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框架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经贸实践》2008,(11):45-46
永康市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总部经济中,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实践是贯彻始终的举措。永康市以工业经济为主体,且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资源能源约束的矛盾比较突出,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总部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循环经济有助于基础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永康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可喜成效。2007年,永康市被授予“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市”称号。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讨论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原则,阐述了循环经济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加快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一些认识误区,并对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模式:国际经验及我国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我国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介绍了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案例,分析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从明晰主体地位、制度建设、技术创新和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戴子刚 《经济论坛》2005,(23):23-25
作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崭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建设要义日益被公众所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极为重视循环经济建设,在《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目标,省政府有关部门编制了《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利用报纸、电视、报告会等方式宣传了循环建设的意义,在节能节材节水、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等方面做了实际推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比较分析了日本在1955-2011年间、中国在1987-2012年间的最终需求和所诱发的产业部门对总产出增长的影响。通过分析日本从高速增长期到中速增长期、再到经济低迷期两次增速换挡过程中的需求动力变化趋势,本文认为中国在向中高速增长期的转型过程中:(1)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力量,将逐渐成为首要贡献因素,但其拉动作用将呈下降趋势,应重点发展流通服务业和工商服务业,同时应做好机械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创新;(2)投资仍然是中高速增长的重要贡献因素,机械制造业对投资的重要性将上升,基础设施业对投资的重要性将下降;(3)出口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将有所回调,但仍具有较大成长空间,应重点提高机械制造业和化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对我国流通业效率与制造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结果发现:流通业效率对制造业绩效整体而言发挥正向作用。更具体地,零售业对制造业产能调整发挥着积极作用,而批发业效率提升则未对制造业绩效发挥显著作用。在未来持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高度重视流通业对于有效反馈市场信息、调节上游生产、媒介供需匹配的先导性作用,在继续利用新技术提升零售业效率并发挥其先导性作用的同时,也应着力提升批发业效率及其引导产能资源配置、促进供需匹配的先导性潜能。  相似文献   

13.
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含有中介变量的调节变量模型,以16个制造业子行业为样本,利用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流通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并且这种作用是部分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实现的,制造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对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即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的制造业行业,越有可能通过流通服务业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升自身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业安全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产业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焦点,其关系到各关键产业的产业安全乃至国家的经济安全。工程机械行业作为装备制造业一个最重要的子行业,其发展将直接影响到装备制造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从产业生存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及产业控制力四个方面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认为该行业存在一定产业安全风险,国有企业面临着维护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业安全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新优势。构建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数理模型,利用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方面构建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省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且具有动态非线性递增效应;与东部地区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相比,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更大。就内在机制而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两条基本路径。进一步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区域产业系统环境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建立模糊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应用结构模型化技术和Delphi法构筑了区域产业系统环境要素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权重分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区域产业系统环境的模糊评价方法,并对江苏省常州戚墅堰区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的系统环境进行了模糊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的产业系统环境较适合优先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该研究结果为区域政府的产业发展决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发展落后是新疆经济欠发达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国家对新疆的支持主要在能源矿产和农业等产业方面,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和重视略显不足。随着新疆内外环境的变化,大力发展制造业成为促进新疆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新疆今后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填补"空白"制造业,扶持弱势制造业;以外向型经济为方向,发展制造业集群和专业化市场。与此同时,还应完善鼓励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制造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与数字经济融合是传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如何激发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内生动能日益受到学界和政界的关注。基于组态视角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172家机械制造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传统制造业和数字经济融合的多重并发和非对称复杂因果关系。结果发现:(1)新战略、获取补贴、降低人工成本、数字普惠金融、数字人才集聚、数字基础设施均不是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必要条件;(2)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高融合动力存在政府补贴驱动型和外生因素齐备条件下创新引领型两个有效组态;(3)非高融合动力组态的数量、案例覆盖度都远远高于高融合动力组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