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甘肃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磊 《发展》2002,(11):49-50
资源型城市是按照“一矿一城”的模式发展起来的,即依托一个国有大型矿山企业,建立一个城市。建国50多年来,我国依矿建成了300多个资源型城市,甘肃也不例外。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就是依托国有大型矿山建立起来的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在甘肃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这些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或市场的原因,支柱产业开始衰退,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是摆在资源型城市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不仅是其自身…  相似文献   

2.
王禄邦 《发展》2008,(12):19-19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监察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广,空间越来越大、任务也越来越重,只有找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才能更好地发挥行政监察职能。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紧紧围绕白银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及时下发了《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能为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提供纪律保障的通知》,  相似文献   

3.
王青云 《发展》2003,(8):20-21
从客观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引导和支持资源型城市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政策措施的着力点应放在增强矿业发展活力和城市发展后劲两个方面。扶持矿业和矿山企业发展 资源型城市多因矿产开发而兴起,因矿业的繁荣而壮大,也可能因矿业的萧条而衰落。资源型城市与矿山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此,要扶持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就必须使矿山企业有发展活力,必须使矿山企业有转型能力。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便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邹城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全国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之一,如何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培育接续主导产业集群,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型是东北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唯一途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民间资本的介入,不仅可以解决转型中巨大资金缺口,还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解决结构单一问题,利于吸引外资、加速城市化进程.为此,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拓宽民间投融资渠道,加大政府"筑巢引凤"力度,以保障民间资本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产业畸形等发展问题,经济转型势在必行。本文以山东枣庄市为例,全面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低碳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及其转型面临的问题,对枣庄市低碳经济转型现状、战略意义和路径选择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枣庄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景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的世界性难题,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及跨越发展将直接影响到这类城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并将影响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根据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特点,本文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跨越发展进行了简要论述,希望对进一步推进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城市是以资源为主导驱动要素发展起来的城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建立并发展了262个资源型城市(区、县),这些资源型城市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全球性资源日趋短缺的今天,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尤其是67座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急需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重生与再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必须实现产业和城市的双重转型。产业转型的实质是企业自生能力的培育和提高,而城市转型才是经济转型的关键。只有率先开展城市转型,以城市转型带动产业转型。才能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本文针对黑龙江东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现实难题.提出了黑龙江省东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四大策略,即以城市转型为先导、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保障、以企业自主竞争为依托和以构建产业簇群为章点.  相似文献   

10.
培育区域主导产业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它受资源的刚性约束,城市的发展是以资源为支撑的,资源的枯竭必然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甚至使城市衰竭。因而资源型城市实施经济转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当前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而正确选择并加大力度培育接续主导产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和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杨继瑞  杨博维 《改革》2012,(6):65-71
在土地等资源要素需要节约利用、产业需要集群发展、企业需要集约经营的大背景下,都市核心区的楼宇经济应运而生,并赋予了城市蓬勃发展的时代特征,成为城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能级提升、低碳经济的新引擎。都市的核心区,汇聚了都市大部分的商务机构。就具体对策而言,都市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楼宇经济的要素配置与协同配套,做大做强楼宇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中观区域经济竞争主要表现为城市或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城市竞争成败关键系于其核心竞争力。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打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生态园林城、科学城和数字合肥构成了合肥市的核心竞争力。以经营城市为理念,着力打造合肥核心竞争力是合肥焕发活力的切入点和突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农村信用、信托体系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菊芹 《特区经济》2006,(6):144-145
现有的农村信贷体系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多层次和多元性的资金需求,影响农村整体信贷功能的发挥。重建基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农村信贷体系,从农村信贷资金运行机制和财税政策等方面予以创新,突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矿业城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矿业城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应在明确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内涵的前提下,切实采取行政、法制、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加强生态城市的建设,确保矿业城市实现生态环境的友好和良性循环。发展循环经济应成为矿业城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都市型工业,已成为国内许多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新选择。本文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环境,从中心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出发,对福州市中心城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政策选择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洪爱梅 《科技和产业》2013,(11):179-181
采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到反映城市经济水平的指标为城市综合得分,以反映港口经济水平的指标为全港货物吞吐量和城市综合得分两个指标研究连云港市港口与城市经济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连云港的港口经济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对港口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休闲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宝  张启  苗泽华 《改革与战略》2010,26(12):120-122,182
城市休闲旅游是近些年来世界旅游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现象,休闲旅游已成为城市经济结构转换和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之一。文章在城市休闲旅游产品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休闲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意义和原则,并提出了城市休闲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相关策略,以期达到开辟城市旅游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带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武汉城市圈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明菲 《特区经济》2007,(5):177-178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蓬勃发展,超越传统行政区划而以经济区划重新整合要素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圈不断兴起,城市圈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精髓是强调发挥城市资源的主导作用,强调物流资源的整合,本文围绕武汉城市圈的物流发展环境,提出了基于武汉城市圈现代物流发展战略,使城市物流功能布局得到优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发展和演进最终要实现从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转换过程中,各种制度资源和要素资源向创新部门和领域集聚的同时,也在短期内对原有区域经济基础和格局带来存量资源冲击,这就是创新变局引起的区域经济波动和风险,其实质是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转换所要承受的代价和成本。主要表现为地区间创新驱动战略的趋同、创新偏离内生化路径、地方经济波动加大、作为创新主体的中小企业所带来的新的不确定性等。  相似文献   

20.
郭霞  刘中文  张克 《特区经济》2007,224(9):117-119
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从工业生产、农业污染、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分析了泰安市资源节约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从提高市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建立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科技支撑体系、制定有效的资源节约的政策、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目标责任制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