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谓“后营销管理” “后营销管理”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并进行了售后服务之后,以维持现有顾客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与传统营销活动相比,后营销管理活动显得更温和、更有效。它是以“维持性”为基本特征的,即把营销的重点放在现有顾客的身上,通过了解和满足现有顾客的需求,培养一批对企业服务高度满意、对企业产品高度忠诚的长期顾客和终身顾客。  相似文献   

2.
何谓“后营销管理”   “后营销管理”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并进行了售后服务之后,以维持现有顾客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与传统营销活动相比,后营销管理活动显得更温和、更有效。它是以“维持性”为基本特征的,即把营销的重点放在现有顾客的身上,通过了解和满足现有顾客的需求,培养一批对企业服务高度满意、对企业产品高度忠诚的长期顾客和终身顾客。并以较低的营销成本,较高的营销效率,创造出良好的企业经营业绩。由此可见,后营销管理的核心是为顾客提供最佳的售后服务。   何谓“后营销相对论”   任何一个企业搞后…  相似文献   

3.
市场营销观念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或营销管理哲学,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遵循的一种理念和导向。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开始形成,并迅速获得推广和发展,对现代市场营销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进入90年代以后,日美等西方国家的企业营销管理开始倡导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战略,强调站在顾客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把顾客满意度作为营销的首要任务。此观点一经提出,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市场营销把营销活动看成是单一的“企业活动”,即企业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方,以适当的价格、适当的信息沟通和促销手段,向适当的顾客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尽管越来越多持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的企业已经认识到满足顾客需要、保护并提高顾客利益和长期社会福利的必要性,但却普遍地忽视顾客的参与,把顾客看成是单纯的产品或服务的接受者、受惠者。他们忽视顾客参与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低估顾客的参与需求,事实上,今天的顾客越来越不满足于被动消费,其自主意识增强,希望通过参与,获得成就感;二是低估顾客的参与能力;三是害怕顾客参与会泄露企业商业秘密;四是害怕顾客监督性参与会增加企业成本和营销风险,对企业构成威胁。与此同时,一些成功企业则在积极探讨如何强化顾客参与,进而建立一种在互相尊重、信赖基础上的伙伴式合作关系,不仅企业努力满足顾客需要,而且让顾客通过各个层面的参与“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营销方式可称之为“顾客参与型营销”。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交易营销强调创造顾客,但由于没有重视保持顾客的问题,赢得一批新顾客的代价往往是一批老顾客的流失。关系营销则注重保持顾客,希望通过顾客关系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使企业获得顾客的支持,从面维系顾客群,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差异化营销策略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使得那种以生产者中心的企业营销体制、营销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企业家与经营专家尽情发挥,把“顾客为上帝”的信条变成了消费者的实惠。差异化营销就是现代营销策略中最常用的一种。顾客就是差异管理大师德鲁克在描述企业的定义时曾这样说过,企业的宗旨是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的,企业的宗旨只有一个定义,这就是创造顾客。那么,面对熙来攘往的人群,创造顾客又何从谈起呢?从表面看,企业向不同的顾客提供的是同一种商品,但实际上,顾客所买的可能是根本不同的东西,同样是买汽车…  相似文献   

7.
美国市场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一书中指出:“企业的所有工作流程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的角度而非企业自身利益的观点来分析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也就是说,顾客满意是企业战胜竞争对手的最好手段,是企业取得长期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是世界著名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出来的。其中顾客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与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组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顾客总成本是指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以及所支付的金钱等,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等。  相似文献   

9.
星巴克的内部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些企业中,营销关注点往往是通过促销手段达成与外部顾客的交易,而先进的营销管理视角更为注重内外顾客的结合,即要想让外部顾客满意,必须让企业的第一顾客——内部员工满意。一位著名营销专家称内部营销是“把公司推销给作为‘内部消费者’的员工”,其意义是:员工的满意程度越高,越有可能建成一个以顾客和市场为导向的公司,星巴克就是这样的公司。  相似文献   

10.
反叛离控制     
郑海 《企业研究》2002,(4):27-28
当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强烈地意识到顾客资源将是21世纪市场竞争至关重要的资源。拥有顾客就意味着拥有市场,现代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一场争夺顾客资源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谁能把握住顾客的需要,并持续地和积极地与顾客建立长期的关系,锁定他们对企业和产品的忠诚,谁就能获得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反叛离营销”已成为企业营销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留住高价值的顾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营销范式下的企业关注的只是外部顾客,而关系营销范式下的企业顾客包含两部分,即内部员工和外部顾客。因为,摆在任何公司面前的都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即如何吸引和留住高价值客户、如何招募和留住高生产率的员工。“80/20定律”表明。公司80%的销售收入源于20%的客户。留住这些高价值的客户可以使公司获得高收益。  相似文献   

12.
企业营销必须满足顾客需求,但是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还必须要有自主的意识,不能为顾客所左右。本文通过将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和企业成本价格分析的结合,认为在企业、顾客、竞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中,企业应努力掌握主动权,“为顾客安排”,才能真正实现双赢,而不应是“请顾客安排”。  相似文献   

13.
常杰 《物流科技》2009,32(7):101-104
6SIGMA(六西格马管理)是企业界的一项新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它是一项系统的量化管理工具。文章通过从“什么是6SIGMA?”,“物流企业为什么要实施6SIGMA”?以及“物流企业实施6SINMA战略管理过程”方面,证明企业在实6SIGMA后,可以明显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增加收益,降低成本,缩短周期,实现依靠质量取得效益,达到企业,员工,顾客三方都满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关系营销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北欧诸国的工业品营销和企业对企业的营销实践,此理论认为企业彼此是“一对关系伙伴”。也就是说关系营销是一种注重企业与顾客之间,通过相关产品和服务发展出长期的关系,进而塑造参与感及顾客忠诚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柔性营销所具有的迅捷多变、顾客导向、网络中介和彰显人性等特点是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生存外部环境曾适应的。为了能够有效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使企业能够在经营中防败乃至于反败为胜和促进企业柔性管理的整体实现,就必须通过转变营销管理观念、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构建功能合理的柔性营销组织、培育虚拟企业和组建多项目的营销管理临时团队等现实途径,加快企业对市场竞争的动态反应速度,实现企业的柔性营销管理。  相似文献   

16.
今天,企业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能否令顾客满意已成为企业战胜竞争者、赢得利润的关键,“满意的顾客”被看成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客户管理也因此而成为企业营销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所有的企业都必须足够迅速地适应以顾客为中心的经济环境,树立顾客导向的营销思想和竞争观念。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日本企业凭借产品的高质量征服国际市场。进入90年代以来,日货日益受到欧美企业的冲击,市场占有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使日本企业不得不逐步改变营销策略,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在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放在为“上帝”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上,从经营到理念到员工的一言一行,不但要令顾客满意,甚至要超越顾客的期望值,在服务上时常让顾客有“贴心”和“新鲜”的感觉。这一革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条,日本营销专家们称之为对待顾客的“黄金定律”。一、一切为顾客的企业理念。日本营销专家认为,顾客满意就是企业管理的首要  相似文献   

18.
赵洪平 《活力》2008,(3):51-52
根据现代营销的本质,特别是营销理论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什么是营销可以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概括:“企业通过市场识别、创造、并首先满足目标客户需求的系统的、连续的,有效的使顾客与企业两者增值,社会和企业员工满意的经营活动。”企业的营销目的都是为了赚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关键就是在如何赚钱上,现代营销倡导的是不仅要满足顾客的需求,还要让顾客满意获利,  相似文献   

19.
营销新视点最终用户的分析策略孙明贵“满足顾客的需求”和“顾客最优先”等口号,是当今企业经常标榜的信条,但是,仔细观察现实情况不难发现,企业关心的顾客仅仅是自己直接接触的顾客和用户,很少注意到“顾客的顾客”,即最终顾客的要求与愿望。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田剑 《公司》2001,(11):28-29
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由于所处的营销环境是不可控因素,稍不留意,便有可能会掉入营销陷阱,若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营销失败。近年来国内国际市场所发生的一系列营销事件无疑都证实了这一点,如先是奶粉的“二恶英”事件、生产可口可乐的原料──二氧化碳受污染事件、康泰克的PPA事件、三株公司的“常德事件”,随后连一直以质量著称的几家日本知名公司的产品,如三菱帕杰罗、东芝笔记本电脑以及卡西欧计算器也屡遭消费者投诉。那么,对一家企业来说,顾客的投诉到底是危机还是商机呢? 一、如何看待顾客投诉 顾客在使用企业产品的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