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来需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活力在经历了连续七个季度经济增速放缓后,进入2012年第四季度,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增长回稳态势已基本确立。展望2013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企稳回升。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生产要素成本加快上升,产能过剩矛盾趋于突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显  相似文献   

2.
当下,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时期,新旧增长动能交替更迭。展望2020年,我国消费升级或将继续深化,旅游、信息产品消费仍是热门领域,消费增速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房地产投资增速会有所放缓,但仍存在一定钿性。各地政府加强基建补短板,加之专项债新增额度继续升高,有望促进基建投资进一步回升。减税降费政策以及营商环境的改善,则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的资本支出,投资增速有望企稳回升。  相似文献   

3.
陈伟 《证券导刊》2012,(3):17-18
我们预计今年上半年受制于出口和房地产投资的明显滑坡,经济增速还会继续下行,但考虑到稳增长措施的逐渐发力以及经济结构优化带来的经济平稳力量的凸显,上半年经济增速破8的风险较小,而下半年受益于经济周期性地恢复,增速有望小幅企稳回升。  相似文献   

4.
全球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复苏仍将缓慢。国内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组合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显效,我国经济增长有望企稳缓升2012年,我国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缓升的U型走势,预计全年GDP增长7.7%,CPI上涨2.7%,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200万人。展望2013年,全球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复苏仍将缓慢。国内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组合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显效,企业去库存周期基本结束,我国经济有望企稳缓升。  相似文献   

5.
受政策调控和外部环境冲击的双重影响,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放缓,预计第二季度经济继续探底,增速将比第一季度明显回落。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的日渐显现,预计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将企稳回升,GDP增长8.2%左右,CPI继续回落,涨幅预计在2%左右。需要强调的是,经济的短期反弹或许是政策刺激的结果,并不意味着经济已经走上自主增长轨道。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或将面临需求不足的常态化特征,经济增速将从前些年的平均两位数转为一位数。不论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还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角度出发,加快经济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上半年,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显现,福建经济增长同比明显放缓。但在国家和福建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和海西战略政策的强力作用下,福建经济运行从二季度开始出现企稳回升走势。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上半年福建银行业存、贷款均大幅增长,资金市场价格和贷款利率水平持续下行,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支持了福建经济企稳回升。但当前形势下的海西发展资金支持问题和信贷超常规投放后的结构调整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牛犁 《中国财政》2014,(1):58-62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环境,我国经济再次经历了一个明显下滑到逐步企稳的过程,经过创新管理理念、出台系列"稳增长、保下限"政策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预期调控目标。展望2014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将提振信心,宏观调控政策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7.5%左右的中高速平稳增长态势。一、2013年我国经济仍在合理区间运行  相似文献   

8.
2014年上半年,受内外需求减弱影响,福建经济增长同比有所放缓,但二季度以来在国家微刺激政策的作用下,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呈现企稳回升态势,投资增速止跌,出口降幅收窄并转为增长。全省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存款增速放缓,季末突增特点更为明显。贷款增量继续扩大,着力支持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等行业发展。直接融资尤其银行间市场发债融资增加明显。随着国家微刺激政策成效的显现和福建促进内贸稳定发展等措施的落实,福建经济仍有望平稳较快发展,但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信贷投放面临较多约束、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性不均衡等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屈宏斌 《金融博览》2012,(15):48-49
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同比从第一季度的81%放缓至76%,为三年来的新低。但第二季度的环比增速则从第一季度的16%略加快至18%。因而对于经济增速可能加速下滑的担忧可以稍减。从政策层面来看,稳增长的决心明确;通胀快速回落也为进一步政策刺激提供了充裕空间。此外,从投资以及信贷增速的反弹也可以看到前期政策宽松开始见效。随着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第三季度国内需求有望继续回暖。  相似文献   

10.
肖立强 《证券导刊》2014,(24):50-51
我们认为,当前银行股估值已消化了市场对经济下行环境中银行资产质量压力的悲观预期,以及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趋势中银行经营模式不可持续的担忧。虽然对于未来资产质量的担忧和经营模式的不可持续在短期内无法证伪,但稳增长政策推动经济增速在下半年企稳回升和银行创新转型的量变积累均会成为银行股估值修复的催化剂,因此,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相似文献   

11.
郝大明 《证券导刊》2014,(14):19-19
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草案)》。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政策措施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稳增长意图明显,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二季度经济有望企稳。稳增长意图明显,政策出台符合预期,出台时间早于预期1~2月经济增长显著低于预  相似文献   

12.
优化顶层规划设计,抓住基础品价格机制、税收制度、财政体制等重点,实施通盘设计的配套改革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在2012年可如愿实现7.5%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估计在2012年4季度走势企稳回升的惯性与一个时期以来"稳增长"政策措施的效应可望继续显现的叠加作用下,2013年1季度的宏观经济指标将比较好看。2013年,估计整个年度的宏观政策框架也将延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延续减速态势,但随着稳增长政策措施逐步见效,经济呈缓中趋稳态势,积极因素增多,全年可以实现预期增长目标。预计全年GDP同比增长7.7%,CPI同比上涨2.7%。展望201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宽松,世界经济将继续温和复苏,但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稳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的政策组合将进一步显效,落实"十八大"精神将为经济发展和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预计全年GDP增长8%左右,CPI上涨3%左右。  相似文献   

14.
于静 《证券导刊》2013,(34):17-17
工业增加值连续两个月超预期回升,经济确认复苏,基建投资是稳增长的主要手段,这同时也决定了经济回升的幅度和持续性不会很强。三季度GDP企稳回升几无悬念,上调三季度GDP同比预测至7.7%,但四季度GDP增速依然面临再次回落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金融纵横》2009,(7):I0005-I0005
为应对前所未遇的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今年以来,国家及时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当前,江苏省经济运行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在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作用下,全省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信贷投放保持高增长势头。但是,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依然存在,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积极作用下,我国经济遏制了急剧下滑的势头,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好于2009年,世界经济将出现缓慢复苏,外需有望止跌回升;国内投资者和消费者对经济增长的信心提高,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7.
马骏 《金融博览》2012,(23):48-48
汇丰集团最新一期《环球贸易展望》报告预计,2013年全球贸易额增长有望达5%,并在其后的两年问继续保持稳步小幅增长的态势。就中国而言,虽然外部需求疲弱等因素导致今年中国出口增速放缓,但随着经济的逐步企稳,未来三年中国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仍有望达到12%。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和储蓄率逐步下降,资本和劳动投入增长放缓,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将逐步下调,经济增速难以保持在过去30多年接近10%的平均增速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从实施一揽子计划的强劲反弹逐步放缓到9.5%~9.8%的增长平  相似文献   

19.
《证券导刊》2014,(52):35-35
三季度收入和利润增速双双回落,主要受经济下行拖累,四季度经济放缓压力未消,预计未来收入和利润增速继续放缓,企业毛利率略下滑,但是净利率回升,三费率的回落是净利率回升的主要原因,近期大宗商品大幅回落,未来毛利率有望回升将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预计2015年全部A股盈利增长10.0%,其中金融为10.4%。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延续了2013年7月以来的向好回升势头,这为加快推进包括金融、财政以及城镇化等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汇丰银行环球经济研究团队预计,2014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速将维持在7.5%以上,下半年因基数效应的影响会有所放缓。随着美国引领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欧盟走出衰退开始复苏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保持增长态势,全球经济前景有望逐步改善。投资将继续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