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金融结构通过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产生的不同作用机理,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30个包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检验了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在考虑技术转移的情况下,适宜的金融结构可通过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有较显著的正向作用,而金融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振天 《技术经济》2008,27(10):96-100
改善区域金融结构,提升产业结构竞争力,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以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探讨了安徽省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找到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合适的产业和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9—2009年重庆市的相关数据,从金融相关比率、金融发展效率、保险深度三方面,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仅是单向因果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并没有促进金融发展;重庆市的金融相关比率促进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动,金融发展效率与保险深度促进了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VAR模型及其协整分析,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及方差分解,对我国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但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化的贡献率只有15%左右,没有充分发挥其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就要使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并实现有效互动。金融发展对城市化的促进要在金融规模扩张的同时,注重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内生技术变迁视角,采用1985—2016年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金融发展、劳动力、技术创新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并进一步构建VEC模型。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长期均衡且显著为正的关系,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金融发展扰动的响应具有滞后性。从长期看,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度超过劳动力。从短期看,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短期偏离修正系数较小,恢复均衡的速度较慢,且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短期波动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笔者基于多变量VAR模型,对1978年-2008年间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两者之间并未实现互动发展.相应地,中部地区应加快金融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中部崛起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苏任刚 《技术经济》2020,39(4):39-52
运用中国283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普惠金融、互联网发展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及因果关系。研究发现:普惠金融正向显著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互联网发展具有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这两种效应具有阶段特征和区域异质性。普惠金融借助互联网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和网络溢出效应。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41个国家2001-2011年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研究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稳定对政府债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均有助于政府债务削减,且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要大于经济增长;与此同时,金融波动不仅对政府债务削减不利,还会通过边际效应削弱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在政府债务削减中的积极作用。上述结论意味着,在实践中,为有效削减政府债务,必须在确保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坚持“保增长”和“调结构”双措并举,特别是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实现金融稳定和结构优化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比较分析视角出发,研究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不同的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利用57个国家从1960到2009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金融结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体选择市场导向的金融结构时,才能降低金融危机的损失,提高经济复苏速度,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体的最佳选择则是银行导向的金融结构。最后,本文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孙林  杨俊 《经济经纬》2012,(2):32-36
笔者基于我国东、中、西部1978年~ 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化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的金融发展,不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能助推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但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负效应;中西部的金融发展虽然在长期能引导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及城市化进程,但短期因果关系并不成立;中部金融塌陷明显,而西部金融发展对城市化的边际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11.
郑磊 《经济问题》2012,(2):47-50
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与东盟相关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强,中国对其投资具有较大发展空间。随后运用灰关联度法分析了2005~2009年中国投资东盟对国内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投资东盟的金融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制造业对中国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起到较强的推动作用。最后运用灰关联度预测模型,对2010~2014年中国投资东盟的产业进行分析,结论认为在此期间中国投资东盟的金融业和制造业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作用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产业结构的调整面临重大压力。投入产出模型是分析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有利工具。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中的经济结构系数矩阵的特征,研究出了各部门最终使用之和最大情况下的最优产业结构存在的条件.最优方向的产业结构,取决与产业结构的技术水平,即投入系数矩阵(技术系数矩阵)。并给出各个部门的总产出对最终使用的边际贡献大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最优产业结构下的最终使用增加向量模型,最后通过给出一个例子,说明面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13.
Relying upon highly territorially disaggregated data taken at labour market area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 performances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of the banking system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role of market concentration. The z‐score is used as financial stability indicator, while the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is measured using a parametric method recently developed (Kumbhakar et al. 2014). The empirical evidence show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supports the ‘concentration–stability’ view for non‐cooperative banks only when concentration is measured on the whole sample of banks. Differences in the performance–stability nexus seem to depend more on the type of banks rather than different levels of market concentration. Higher market concentration of cooperative banks affects systemic stability by reducing the z‐scores of non‐cooperative banks, suppor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presence of non‐profit‐maximizing entities can pull down stability of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4.
We leverage a ‘catch-all’ measur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pending in the financial sector—to assess the net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macroprudential policy on this relationship. Using a panel of 23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of 1996–2014,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a net-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gross capital formation. We find no evidence of a net-negative impac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on economic growth, challenging the popular and political stigma surrounding financial innovation. We also find little robust evidence of macroprudential policy influen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ur results support 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the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which improves the intermediation process, leading to increased capital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预测及其结构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加锋  刘毅  张雷  王丽艳 《经济地理》2006,26(6):1005-1008,1017
采用成分数据,利用球面投影降维的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2004—2008年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预测的5年内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仍为“二、三、一”型,但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一、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迅速增长。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效益进行评价,指出今后农业劳动力剩余的现象依然存在,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致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协调东部沿海地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关键要做到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以增强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Tsionas has offered a more revisionist approach to the empirics of the nexus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following our paper entitled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nexus: A revisionist approach’. In the current note, we engage Tsionas’ approach in tandem with our original finance–growth nexus review. We concur with Tsionas’ approach and reiterate that the debat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remains a complex terrain both on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fronts.  相似文献   

17.
论文在测度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收入分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计量经济模型,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HAC—GMM、SYS—GMM方法,深入探讨了居民收入分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严重阻碍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而且这种影响在时间上没有减弱的趋势,在各地区之间呈U型分布,即东部和西部更高,中部相对较低。同时,金融深化也是促进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认为,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时,应通过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金融发展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且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方向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分配状况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释了金融结构(包括银行业结构)影响收入分配的理论机制,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金融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金融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依赖于金融资源在数量规模和结构层次上的匹配程度,金融要素之间根据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形成相互分工协作,在促进金融结构转型过程中实现收入分配优化;(2)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银行业结构对收入分配存在逐级递减的正向影响效应,大型商业银行市场融资份额占比过高将不利于优化收入分配;(3)在经济增长进程中,金融结构对收入分配存在倒“U”型影响效应,金融结构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将有利于优化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9.
长春市产业结构环境影响的系统动力学优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妍  于相毅 《经济地理》2003,23(5):681-685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总体中各产业的比重及这些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结构处于资源结构、分配结构和需求结构相互作用之中,受到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产业调控手段等影响,经常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因而对其的环境影响研究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文章尝试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长春市产业结构环境影响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从人口、资本、环境三个方面对长春市产业结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集成,模拟其动态变化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的空间关联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沛  蒲勇健 《技术经济》2011,30(1):39-44
利用Moran指数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两方面阐释我国金融集聚程度、产业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及两者在地理空间上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我国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各自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金融聚集与产业结构的"交叉"空间依赖性与相互影响程度具有不对称的特点。进而推断两者间的关联机制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空间上带动金融集聚的发展,同时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发挥促进的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