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亮 《资本市场》2005,(1):59-60
一直以来,不少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高层管理 者都不太愿意谈中外资银行竞争这个话题,而更 愿意谈银行间的合作,表现得很低调。有人怀疑. 这其实是一种竞争策略,明明是一个强大的对手 正在逼近,他却有意让你感觉不到其身上散发出 的腾腾杀气。 对于中资银行而言,不管危机来自内部还是 来自外部,都应该对未来的竞争形势,对外资银 行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自身的优劣势有一个深刻 而清醒的认识。 不少分析人士都认为,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 商业银行面临的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通过这 次变革,中资银行可以一次性的解决两个方面的 问题,一是解决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一是解决 所谓的"脱媒化"问题,挺过去,中资银行就将获 得一次涅架的重生。  相似文献   

2.
刘亮 《资本市场》2005,(1):57-59
一直以来,不少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高层管理 者都不太愿意谈中外资银行竞争这个话题,而更 愿意谈银行间的合作,表现得很低调。有人怀疑. 这其实是一种竞争策略,明明是一个强大的对手 正在逼近,他却有意让你感觉不到其身上散发出 的腾腾杀气。 对于中资银行而言,不管危机来自内部还是 来自外部,都应该对未来的竞争形势,对外资银 行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自身的优劣势有一个深刻 而清醒的认识。 不少分析人士都认为,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 商业银行面临的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通过这 次变革,中资银行可以一次性的解决两个方面的 问题,一是解决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一是解决 所谓的"脱媒化"问题,挺过去,中资银行就将获 得一次涅架的重生。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不少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高层管理 者都不太愿意谈中外资银行竞争这个话题,而更 愿意谈银行间的合作,表现得很低调。有人怀疑. 这其实是一种竞争策略,明明是一个强大的对手 正在逼近,他却有意让你感觉不到其身上散发出 的腾腾杀气。 对于中资银行而言,不管危机来自内部还是 来自外部,都应该对未来的竞争形势,对外资银 行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自身的优劣势有一个深刻 而清醒的认识。 不少分析人士都认为,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 商业银行面临的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通过这 次变革,中资银行可以一次性的解决两个方面的 问题,一是解决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一是解决 所谓的"脱媒化"问题,挺过去,中资银行就将获 得一次涅架的重生。  相似文献   

4.
刘亮 《资本市场》2005,(1):55-57
一直以来,不少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高层管理者都不太愿意谈中外资银行竞争这个话题,而更愿意谈银行间的合作,表现得很低调。有人怀疑,这其实是一种竞争策略,明明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正在逼近,他却有意让你感觉不到其身上散发出的腾腾杀气。  相似文献   

5.
国际保理业务作为一种贸易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促进作用。该业务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我国保理业务发展却相对缓慢,这对我国的贸易出口十分不利,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银行业所面临的来自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变得更为直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与中资银行争夺优质客户是目前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王丽 《时代经贸》2007,(5Z):76-77
2007年后,外资银行可经营人民币业务,迎来了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竞争的新时代。中资银行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阐述,以使中资银行更好地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国即将加入WTO,中资银行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增强竞争力便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认为,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网点是中资银行的一大竞争优势,中资银行应该利用好这些网点,实现功能创新、吸引“黄金客户”、克服外资“盲点”、树立品牌服务形象及加强与证券、保险部门的合作,从而赢得竞争的主动。  相似文献   

8.
程少人 《当代经济》2003,(11):31-31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市场的国际化和竞争的国际化给企业带来了危机,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危机主要来自于多变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而机遇则主要来自于更多以及更大的市场。随着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的成立,新公司在获得发展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变革的形势,集团公司决策者集中研究了新公司的改革发展问题,并形成了共  相似文献   

9.
欧阳琦 《经济管理》2003,(23):88-92
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是国际金融发展的一种趋势,加入WTO以后,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将适用于我国,我国的金融业也将进一步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来自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中资银行较外资银行原有的竞争优势将会丧失。本论文试图从中资银行本身存在的导致竞争力不足的原因入手,分析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差距,论述短期内外资银行进入会给中资银行带来的冲击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入世后外资银行将在某些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竞争……中国人世,人们最为担心的是弱不禁风、问题多多的金融业。但根据承诺,中国的银行服务市场不会立即开放。令人生畏  相似文献   

11.
梁胜 《当代经济》2003,(8):26-26
国有企业改制,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它既是对维系几十年的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的突破,也是对有关历史问题的彻底清除。我国的国有企业改制以来,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不少企业都起死回生,重新焕发了生机;也有不少企业经过改  相似文献   

12.
李玥 《时代经贸》2008,6(4):162-163
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和金融创新产品,是我国银行业学习的榜样,也是潜在的竞争者.近年来,外资银行在其核心业务和中资银行展开竞争,在2007年后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迎来了竞合的时代.中资银行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可以说得人才者得市场,得人才者得天下。得到之后,如何培育使用,如何得其心,使其主动积极地发挥作用,这是每个企业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的中小企业是何等的困难。站在这样一个角度去关注和思考这些问题正是这篇论文的一个特点。本论文从中小企业的人才标准,到中小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再到对中小企业人才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最后怎样建立中小企业完善人才管理体系一一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林小梅 《新经济》2015,(Z1):140-141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处于变革的时期,社会医疗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医院经济管理也就需要随之改革。即使不少医院早已意识到需要改善医院落后的管理制度和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但是在医院的运行过程中这样的问题仍旧难以避免。因此,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之中,医院将以怎样的方式有效地对自身经济进行管理以及对成本费用的合理控制,将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徐群  韩雯 《经济导刊》2007,(12):69-71
中外资银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造成的冲击和影响越来越大.从国际经验和已经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的实践来看,人才方面的竞争是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而人才竞争的关键在于各个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不可避免,外资银行将按照有关政府商议的时间表,逐步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同中资银行展开全方位、多方面、深层次的竞争,毋庸置疑,这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将是极为深刻而深远的。本从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在对银行竞争面宏观判断的基础上,就中资银行参与竞争应遵循的战略原则与应对策略作出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银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外资银行也在大量涌入,这不仅给中国银行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也同样加剧了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如何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脱颖而出,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则成为现今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则也俨然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不可忽视的重要管理问题。结合个人多年从事银行业务的实践工作经验,对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做出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战略及中资银行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银行是在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的,与中资银行相比有很多优势,对本土银行业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中资银行本身的优势尤其近几年股份制改革和上市使得中国的四大银行脱胎换骨。因此,只要中资银行采取正确的策略,中资银行必然会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论依法治市     
什么是依法治市?是市民需要法去治理城市,还是城市需要法去治理市民?依法治市的对象是城市还是市民?这是讨论依法治市应当首先解决的前沿问题。依法治市的对象应当是城市。依法治市的动力来自市民,而不是相反。西方城邦法治发展史已经证明了这点。《十二铜表法》就是平民同贵族斗争的结果。阿兰沃森在《古代罗马人的法律》一书中认为,罗马法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罗马人"发展了一种机制,在此机制里,变革比较容易,从事重大变革的权力由最好的法律思想支配着"。为什么说依法治市主要是指依正当程序治市?什么又是正当程序呢?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战略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凌 《经济前沿》2002,(11):52-54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大。中国的企业也将面临更多更强的竞争,这些激烈的竞争不仅来自纷纷涌入国内市场的海外跨国企业,也来自海外市场各种国外企业的竞争。而不少国内企业已经意识到与其消极被动地等待着国外企业的挑战,还不如积极主动地进攻,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把企业真正做大做强。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市场,但其容量终究是有限的。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我国海外投资企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在实践中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海外投资企业的产品如何有效地进入投资东道国的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