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阅编稿件或阅读报刊中,发现有新闻公文化的现象,直接影响来编质量和新闻功能的发挥。新闻公文化现象的产生,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来稿的同志大都是机关公务员,常写公文,对公文熟悉,对新闻生疏,写稿容易把公文当新闻。二是编辑人员困省力,不进行认真加工,把公文式的稿件搬上报刊.还有就是把党政领导的讲话、报告,只字未改地刊登,从工作角度考虑多,从新闻角度考虑少;如果领导有要求,编辑不愿改,总统不敢剧,只好照搬。这就很难突出新闻的效应。针对上述情况,想和大家共同研讨新闻和公文的特点,以利区别:一、从时效上看,…  相似文献   

2.
孙振典 《活力》2011,(5):228-228
看一个人,先看他的眼睛:读一则新闻,先读它的标题。一个人的眼神能给对方留下精明干练或委顿消沉的印象.而一则新闻的标题则决定能否让读者拥有充足的阅读欲望,进一步关注新闻内容。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对报纸而言非常重要。新闻标题是读者了解新闻的窗口,它把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揭示给读者,影响着报纸的品牌形象,新闻标题的研究非常重要而且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如何为审计刊物写稿木丁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大都未受过专门的写作训练。一些审计人员想为审计刊物写稿,但常常感到无从下笔,不知道写什么,怎样写,从我个人的实践看,要写出稿,写好稿,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掌握审计刊物的宗旨,抓住其报道重点,了解其主要栏目...  相似文献   

4.
许宁池 《活力》2012,(10):199-199
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神。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是最先和读者见面的。一条新闻能不能吸引读者去看,能不能打动读者的心弦,标题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让新闻的“眼睛”闪亮起来呢?一、制作标题应遵循的原则1.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标题是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和概括。新闻标题必须以报告事实为主,不能离开新闻而独立存在。因而,新闻标题的特点,也必然与新闻的特点紧密相连,要向读者报告外界新发生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谈谈初学写稿应把握的知识鲍宣会写稿,是当好通讯员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栏目将系统地介绍有关写稿知识,意在和通讯员一起探讨、研究如何写好稿问题。开篇谈谈初学写稿应把握的知识,为通讯员引引路,以便增长写作知识,为提高写作水平打好坚实的基础。写稿的基础知识,主...  相似文献   

6.
汤庆勋 《活力》2011,(3):135-135
所谓“小稿”是相对于重大事件、深度调查、系列报道的“硬题”、“大稿”而言的“软性新闻”.其中包含景物报道、动物趣事、展示展览等。“硬题”、“大题”一般是节目编排的构架支撑,节目运作的根本骨架.而“软题”、“小题”就应该是节目的色彩,调剂节目富有层次的编排。如何让给节目调色的“小稿”出彩呢?下面结合《新闻夜航》播发过的新闻消息,一起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7.
季佳莹 《活力》2012,(10):191-191
政务新闻,是各级党委机关报报道的重要内容,如何报道好政务新闻特别是领导同志参加活动的新闻,一直是新闻改革的难题之一。类似“强调”、“指出”、“要求”这种近乎程式化的“三段论”,在地方党报的领导活动及会议报道中司空见惯。记者或出于惰性,不愿创新,或出于麻木,已然忘记了要有所突破。这样的信息带给读者什么样的感受——领导离我们太远。出现在这样报道中的领导,指示多,语言少;共性多,个性少;程序多,新闻少。  相似文献   

8.
杨秀梅 《活力》2014,(13):61-61
标题是用精炼生动的文字,概括稿件的中心内容,并对新闻事实进行画龙点睛的评述。好的新闻标题,就它的生动而吸引人来讲,它应该使读者“一见倾心”;就它的简洁明快讲,它应该让读者“一目了然”;就它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讲,它应该是“一语破的”;就它的笔触犀利讲,它应该是“一针见血”;就它的逻辑说服力讲,它应该是“一言九鼎”;就它所提供的新闻含量讲,它应该是“以一当十”;就它的含意深刻讲,它应该让读者“一唱三叹”;就它给读者的印象讲,它应该是“一曲难忘”。  相似文献   

9.
看一个人,先看他的眼睛;读一则新闻,先读它的标题.一个人的眼神能给对方留下精明干练或委顿消沉的印象,而一则新闻的标题则决定能否让读者拥有充足的阅读欲望,进一步关注新闻内容.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对报纸而言非常重要.新闻标题是读者了解新闻的窗口,它把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揭示给读者,影响着报纸的品牌形象,新闻标题的研究非常重要而且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天心 《活力》2014,(7):105-105
党报要唱响主旋律,要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党报的工作性报道如何创新?这是新闻改革中众所关注的问题。工作性报道通常是指涉及领导活动、会议和中心工作的报道。近年来,不少报纸为了增强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对工作性报道进行了不少改革,如:控制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条数;限定字数狠刹长风;写法上创新提高会议报道质量等等。这些措施可以说正当其时,但要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性报道的“工作味”,决不能忽视从源头上创新,要善于从新闻的深藏之处去发现“金矿”。  相似文献   

11.
读者不爱看工作性报道,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内容上以部门和单位工作经验、成绩为主,对自己用处不大;二是形式上大都空洞生硬,只见工作不见人见事,缺乏可读性。工作不是新闻,但许多新闻来自工作;工作角度不是新闻角度,但从新闻角度来看工作.同样可以寻找出许多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我们不妨做一点“加减法”,改进党报的工作性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韩业宏 《活力》2006,(4):185-185
关于“报纸是有用纸”的说法早已有之,特别是对于市民化定位的晚报类报纸而言,“有用纸”更成为今天评价办报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说报纸是不是“有用”。除了看它的新闻传播、舆论监督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它刊载的实用贴近、能够指导生活的信息是否足够多。近年来,推崇“人本化”的晚报类报纸都在着力加强新闻的实用化供给,不但力求新闻选题紧扣生活实际,而且将一些并非标准意义的“新闻信息”纳入了报纸的发布范畴。尝试之一就是创办一些以指导生活为目的的实用信息版,专门发布气象信息;停水、停电通知;常用电话等,为读者提供实用资讯。服务百姓的日常生活。一些走得更远的报纸还在实用信息版上开辟互动专栏。解答百姓提问,营造报纸的亲民形象。实践证明,这些做法都受到读者欢迎,有效提高了报纸的传阅率。  相似文献   

13.
乔文 《活力》2012,(4):65-65
新闻中最难的可能就是两件事。一是发现。即在大干世界中把人们想知道还不知道的事情找到,另一个是表达,就是把发现和找到的新闻事实整理清晰变成文字写出来。让读者看明白。而在表达中,胸有千言万语,下笔又该从何说起?万事开头难.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是如何写出一个优秀的导语。  相似文献   

14.
看新闻     
局级领导看新闻,看到的是自己的政绩;处级领导看新闻,看到的是自己的前程;科级领导看新闻,看到的是自己的提升门路;职工看新闻,看到的是自己的汗水;老百姓看新闻,是在看天书;知情人看新闻,看到的是扭曲的事实。看新闻@张建伟  相似文献   

15.
王哲 《活力》2012,(10):176-176
说起党报,长期以来给读者的印象是老面孔、冷面孔、死面孔,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量的政务报道稿件呆板、老套、落俗,一直走不出围绕工作、围绕领导、围绕会议的模式。因为缺少新闻,缺乏新意,写作程式化,读者不爱看,领导不满意,从而使党报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市场竞争力。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解开这一死结,治理这一顽疾,笔者认为,除去其他客观和人为因素外,从事党报政务报道的记者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薛明 《活力》2010,(14):167-167
虚假新闻的表现样式千变万化.可以说令人眼花缭乱。人们根据虚假新闻的特征。归纳出数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比如有人就将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概括为十种:政治需要,公开造假;与己不利,隐匿真情;宣传典型,任意拔高;屈从压力。写昧心稿;唯利是图,编造新闻;粗枝大叶,调查不实;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知识贫乏,不懂装懂;合理想象,添枝加叶;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相似文献   

17.
气象新闻,是报道气象信息、普及气象知识、宣传气象文化的重要平台。与公众生产、生活和每一天的吃住行息息相关,广受关注。但是,由于气象新闻包含专业知识,记者在写稿中往往会加入很多气象术语,不便于受众阅读。如何让气象新闻在准确报道的同时,又有新意?文章从“新”“直”“口”“快”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北京房地产》2006,(8):111-111
读者来电:业内生活版做得太好了!;读者来电:希望杂志刊登北京市各区县土地上市地块招拍挂的价格的公式;读者来电:有人照着杂志来找工作;读者来电:多报道些外地房地产新闻和信息;读者来电:如何能看刭《北京市地产政策法规汇编》。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报业竞争愈演愈烈,各种报纸纷纷改版,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报纸的发行量。各报以大幅的照片、大量的通讯报道给读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也给一些记一种错觉,认为写稿就要写通讯,特写等大篇幅的章,而对消息的写作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写消息简单,用不着使劲,没兴趣,枯燥无味,而且缺乏名利。于是,有的记将采访中得到的可用于消息的生动材料留下来,另写通讯、专访,消息写得干巴巴的,很是简陋;有的消息里没有新闻,或新闻量很少;有的消息杂乱不清,拖泥带水,自相矛盾,不得要领;有的消息只是将人家的材料抄一抄,改几个字,就上交了,没有进行什么采访,消息写得平淡、老套、粗糙、失真。  相似文献   

20.
岁末年初话“政绩”又逢岁末年初,又到各部门领导总结汇报"政绩"的时候了。鉴于以往的经验教训,江苏射阳县读者陈九龙同志不失时机地给本刊写稿,希望各部门在评定"政绩"时要把握好一个原则,那就是──政绩一定要真年终将至,许多部门把一年来的各方面成绩向上级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