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多数新经济地理模型主要关注产业空间分布的长期均衡问题,而忽视了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关注。本文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融入新经济地理模型,并在考虑到技术溢出与环境污染对企业固定生产成本的影响情况下,探讨了技术溢出效应和环境污染效应对产业空间演化和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本地技术溢出效应的增强和跨界技术溢出效应的减弱是促使企业走向集聚的动力,本地环境污染效应的增强和跨界环境污染效应的减弱是促使企业走向分散的动因。产业空间结构的稳态并非都必然表现为棒棒均衡结构的特征,贸易自由度的变化可以引起任何形式的产业空间结构稳态。当技术溢出向心力不低于环境污染离心力时,随着贸易自由度的增加,产业空间演变的总趋势为“分散-集聚”;反之,产业空间演变的总趋势为“分散-集聚-再分散”。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为政府治理、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数字经济发展是否抑制了环境污染是亟需解答的问题。文章基于中国285个城市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城市各类环境污染物的排放,运用工具变量估计、引入外生政策冲击、替换解释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对不同污染物的降低作用有所差异,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降低效应最明显,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排放量次之,对PM2.5浓度的降低效应最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是数字经济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周边城市各类环境污染物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污染减排效应相比中、西部地区更大,且数字经济发展仅在东、中部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的内容丰富了有关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对有关数字经济研究的有效补充,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助力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同时为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污染减排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呼和浩特及其周边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地区之间经济的经济关系,各个地区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溢出效应。故本文研究了呼和浩特经济增长与周边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是通过邻里绩效指标分析周边城市对呼和浩特经济的溢出效应,最后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了邻里绩效指标是否为呼和浩特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反映出呼和浩特与周边城市存在一定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呼和浩特及其周边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地区之间经济的经济关系,各个地区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溢出效应.故本文研究了呼和浩特经济增长与周边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是通过邻里绩效指标分析周边城市对呼和浩特经济的溢出效应,最后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了邻里绩效指标是否为呼和浩特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反映出呼和浩特与周边城市存在一定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5.
马志越 《科学决策》2023,(3):99-114
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及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对区域经济增长将产生重大影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无法考量其空间相关性,因此需要深入探析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文章构建双向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空间外溢性与空间关联性,不论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经济增长,还是资本与劳动产出对经济增长均有空间溢出效应。同时,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作为资本与劳动集聚的空间载体,其通过资本与劳动的聚集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分空间区域检验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京津冀地区对其经济增长有较强的虹吸效应,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对其经济增长有较强的辐射及空间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2—2019年湖南省各市州相关指标,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测度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旅游经济空间依赖性及新型城镇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市州城镇化进程表现为空间上的非均衡性和收敛性,且这种趋势正处于加速阶段.湖南省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表现为两头稳定、中间波动,以及不收敛-收敛的时间变化特征.湖南省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城镇化率对当地旅游经济均有较强的区域内溢出效应,且区域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处于"回波效应"大于"扩散效应"阶段.地理距离因素减弱了城镇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而经济因素则强化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陈超凡  蓝庆新  王泽 《南方经济》2021,40(1):102-119
文章在理论层面探讨了创新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城市空间关联与溢出视角,采用我国2007-2016年260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创新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多维度的城市异质性。进一步地,文章还通过对不同距离阈值上的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估计,测算了创新空间溢出的距离边界,检验了创新空间溢出驱动城市绿色发展的最佳地理距离区间,从而为增强区域创新合作以提升区域整体绿色发展水平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量化依据。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创新具有的增长效应、资源与环境效应、结构优化效应是促进城市生态效率改善的重要途径,且产出端创新对生态效率的驱动效应强于投入端创新;但创新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城市异质性,依赖于城市区位、所在城市群、环境政策、资源禀赋、创新能力和市场化水平;城市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但空间溢出随距离变化呈衰退趋势,350公里以内为创新活动的密集溢出区;生态效率也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越发达且联系越紧密、要素流动越自由、创新对生态效率驱动效应越强的地区,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也越强。因此政府应完善创新激励政策、为创新外溢创造良好条件、注重引导创新的方向,并根据区域及城市发展实际,采取差异化的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持续推进旅游一体化的长三角地区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基于这些城市2005-2014年的空间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比空间相邻矩阵、地理距离加权以及经济距离加权的空间权重矩阵的实证结果,发现城市间的经济增长的确存在空间上的正外溢,而且这一效应会随着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的缩小而明显增加。但是,旅游产业集聚密度和集聚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存在着显著差异。前者不仅能促进本地经济增长,而且存在正的空间外溢效应;后者不仅抑制了本地经济增长,而且存在负的空间外溢效应。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相邻城市之间地理距离的缩小促进了集聚密度正效应的外溢和集聚规模负效应的外溢,经济距离的缩小即旅游规模的相似,在促进集聚密度正效应外溢的同时抑制了集聚规模负效应的外溢。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05~2015年珠三角城市的面板数据和两种空间权重矩阵,研究了知识溢出对经济的增长作用,文章使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回归,并将知识产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解为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总效应为正并且很显著,在经济权重矩阵下作用更大,说明知识产出能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直接效应为正但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作用效果不同;间接效应为正但不显著,一个城市知识产出增加能正向促进相邻城市经济产出增长。  相似文献   

10.
分税制改革以后,税收体系被划分为中央与地方两大部分,正式建立起以分税制为中心的财政分权体制。各地区的财政分权程度不仅对本地经济增长有直接影响,还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有间接影响,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利用我国2005年至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估计和检验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的财政分权不仅促进本地经济增长,还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In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the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cross countries are typically explained us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states that pollution initially increases with economic growth. Once GDP per capita reaches a certain level, the relationship reverses.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provide an alternative hypothesis, where budget stru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laining the variations in pollution across the world." the lower the business-related taxes as a share of total tax revenue, the higher the property tax in total tax revenue and the higher the ratio of public health expenditure in total expenditure, then the stronger the incentive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the lower the pollution level. Our empirical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budget structure doe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pollution control. The policy implication of this research is that effective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requires changes in tax structure and expenditure assignment. This research has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China "s tax system reform and pollution control efforts.  相似文献   

12.
李静 《科技和产业》2016,(12):75-79
随着环境污染的恶化,地方政府对于环境治理的激励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利用中国30个省市2004—2013年间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为样本,以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政府政绩追求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市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逐年增加;以政府财政收入、经济增长率、就业率为政府政绩考核的指标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研究不仅为政府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也为中国地方政府制定更为完善的政绩考核标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芜湖市1992—2012年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统计数据.构建了芜湖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系统分析了艽湖市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芜湖市人均GDP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等环境污染指数较高;芜湖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基本呈现“倒N”型、“同步”形态.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因此,为保证艽湖市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增加环保经费的投入,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挖掘长江水资源、旅游资源的潜力,改革产业结构,推动排污权交易市场,加大环境准入制度和产业;住入制度的实施力度,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劳动力市场特征不同,使得地方财政支出的结构和重点也有差异,但地区间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6年-201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Durbin模型,从地理权重和经济权重两个方面研究地方财政支出对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预算内财政支出对周围省市具有正向外溢性;预算外财政支出对周围地区的技术效率变化具有负向外溢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2000-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没有证实二氧化碳排放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在我国呈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二氧化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但我国离拐点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很大一段差距;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抑制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也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孙攀  吴玉鸣  鲍曙明  仲颖佳 《南方经济》2019,38(12):100-117
文章在对国内外与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相关的文献进行述评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ArcGIS软件将NASA提供的2003-2016年全球遥感地图年均PM2.5浓度栅格数据值解析为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具体的数值,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与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SDDPDM)对中国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之间是否存在EKC曲线以及引致雾霾污染空间溢出的因素进行了经验识别。结果发现,中国(整体)、东部地区及中西部地区均存在雾霾污染EKC曲线(中西部地区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处于雾霾污染随着经济增长而加剧的EKC曲线第一阶段(拐点为第二阶段)。这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离雾霾污染EKC曲线拐点的距离有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离雾霾污染EKC曲线拐点越近,该区域雾霾污染EKC曲线越显著;反之,则越不显著。中国(整体)、东部地区及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离各自雾霾污染EKC曲线拐点的距离分别为中等、较近及较远,故,在上述三种情况下,雾霾污染EKC曲线的显著性会出现差异。交通运输对中国雾霾污染治理起到了消极作用;科技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及教育水平对雾霾污染治理均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FDI对中国雾霾污染治理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而东部地区FDI则相反。  相似文献   

17.
收入差异与环境质量关系效应: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延伸和修正,收入不平等对环境质量的作用引起学者关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收入不平等不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或是影响效应不确定。因具体国情不同,收入不平等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和途径存在较大差异,这是理论与实证结果未达到统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Junyi SHEN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6,17(4):383-394
This paper uses Chinese provincial data from 1993 to 2002 to examine the existence of a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 capita income and per capita pollutant emission. Acknowledg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economic growth and pollution are jointly determined, this paper starts from formulating a 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 (SEM)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and pollutant emission. A Hausman test is applied for income exogeneity and a two-stage least squares (2SLS) method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SEM. There are three main differences found between single polynomial equation estimators commonly used in EKC literatures and simultaneous equationa estimators. Since these differences tend to cause different policy implications, therefor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simultaneity between income and pollu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before regressing the model in future EKC studie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investigates the determinants of income and government pollution abatement expense. Negative impact of pollution on income, and positive effects of physical and labor on income are found in income equation. Whilst positive effects of pollutant emissions, physical capital and the secondary industry share on pollution abatement expenses are also found in abatement equation.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偏好与技术的角度出发,构造包含污染消减技术和一般技术进步的静态模型,探讨各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成条件,并应用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收入-污染路径的曲线形态取决于偏好的选择和污染函数的特征;我国EKC的拟合路径呈现多种形态,但其实际形状有着一定的规律;环境投资不仅决定EKC的形状特征,而且影响污染消减技术的环境效应;技术进步有效地抑制污染的排放量和增长速度,是EKC出现拐点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张湖杰  吴霄 《特区经济》2009,(12):39-41
根据东莞市1985~2007年经济发展状况与环境质量的统计数据,借助计量软件Eviews,分析人均GDP与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固废排放量、工业废气物排放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东莞市"三废"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符合库兹涅茨曲线规律,工业固废排放量与人均GDP已过转折点,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接近转折点,东莞市进入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序时期。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