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施行是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和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迈进的一个重大步骤,在当前扩内需、保增长。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义。要加大财政对新农保的投入力度,以尽快扩大制度的覆盖面,并提高制度的保障水平。从根本上说,这有赖于政府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只有这样,才有财力与精力提供包括基本养老保障在内的基本公共品。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需要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可以通过建立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的公共服务、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法律规则环境和经济环境、加快完善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和改革投资型财政体制等措施来提高资源型城市政府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向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集中力量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扩大就业、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和保护弱势群体,并通过改革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或提供,加强对社会服务标准的监管,确保公共服务得到公正有效的提供。因此,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是要重新界定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角色,意味着必须重新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支持具有较高优先性的公共产品和政府职能。二是确定公共服务提供方面优先顺序,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三是在各级政府之间运行良好的职责分工和财政资源划分制度。  相似文献   

4.
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向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集中力量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扩大就业、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和保护弱势群体,并通过改革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或提供,加强对社会服务标准的监管,确保公共服务得到公正有效的提供。因此,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是要重新界定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角色,意味着必须重新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支持具有较高优先性的公共产品和政府职能。二是确定公共服务提供方面优先顺序,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三是在各级政府之间运行良好的职责分工和财政资源划分制度。  相似文献   

5.
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向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集中力量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扩大就业、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和保护弱势群体,并通过改革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或提供,加强对社会服务标准的监管,确保公共服务得到公正有效的提供。因此,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是要重新界定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角色,意味着必须重新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支持具有较高优先性的公共产品和政府职能。二是确定公共服务提供方面优先顺序,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三是在各级政府之间运行良好的职责分工和财政资源划分制度。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公众公共需求的总量不断增加,如何公平、高效的满足公众日益增加的公共需求,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公共需求偏好,已成为目前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目标。本文在综合分析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目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期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工作应当以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为引导,改革财政制度,完善地方政府间合作体制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政府服务的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政府实现公共管理的一个基本公式,从而建设一个好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目标,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也是我国政府发生转变的一个方面.需要建设好公共服务型政府,就必须一定要处理好一系列的重大战略关系,从而建立公共服务性政府一定是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和财政补助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管理方式的改进,其重点是由行政管理向提供公共服务转变。探讨和研究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和财政补助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明确界定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的基础上,首先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具有较高优先性的公共产品和政府职能;其次确定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优先顺序;三是在各级政府之间运行良好的职责分工和财政资源划分制度。  相似文献   

9.
分权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环节之一。财政分极状况影响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公平有效提供,进而影响社会福利总水平。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财政分权状况也是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存在的根源。就公共产品理论而言,财政分权要求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自主权,以便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究竟公共产品由谁提供才更有效率,这是财政分权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共事业是指从事生产制适社会公共产品的事业。社会公共产品是全社会公共的需求,是每个企业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乃至正常生存所必须的保证,它涉及“从摇篮到坟墓”的广阔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科技、环境保护和治理、国防安全、外交事务、社会治安、法律秩序、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方方面面。这些公共产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具有效益外溢性,因而导致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功能在这些领域中失效;所以往往是由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向这些社会公共需要领域配署必要的资源,来满足这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供给,以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何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我理解其基本内涵就是要为不同区域的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公平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包括教育、卫生、文化、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在这些“民生”领域,政府应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尽可能使公众享有同样的权利。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首先必须从公共服务公开化开始,实现信息的最大限度的公开,只有公开、公平均等才有保障。就公共财政而言,做到在公共服务领域,让公众知道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这是基本要件。这既是公共财政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均等化目标必不可少的保证措施。目前,在财政社会保障领域,山东省财政厅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与之相适应,1998年,中央首次提出了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改革目标,财政职能由“建设型财政”向“公共型财政”转变。之后围绕这一中心内容的各项财政改革相继展开。同全国一样,伴随着各项财政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区初步建立起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指出,公共财政要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县级财政转变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围绕金塔县财政支持、保障教育布局调整的成功实践展开研究分析,对县级财政在实践中如何转变职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作者指出,"公共服务"部分是公共服务改革中的难点、重点和核心,必须依法、科学、有效地制定目录,界定公共服务的边界。应在工作中,尽快应用新的政府采购品目分类、辩证分析公共服务项目、科学有效编制和执行公共采购预算。充分发挥财政合力。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需要完成的任务十分艰巨。财政不可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上包打天下,但应当积极地有所作为。(一)民主法治。财政工作对民主法治建设的促进作用一般而言是间接的,但实际意义非常重大。比如公共财政建设,不仅要求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且要求政府构建规范的公共选择机制,这个机制实际上就是要形成一套法制化、民主化的理财制度。公共财政要求预算管理科学化、民主化,预算资金要有完整性和透明度,财政信息要尽可能给公众一个可见的全景图和结构图。参与政府…  相似文献   

17.
观点集萃     
促进财政政策由投资向公共服务转型著名经济学家易宪荣认为,在我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即“政府财政”真正地向“公共财政”的转变,这是目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关键。国家财政的根本应该是提供公共服务,而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尤其是在加入WTO后,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正逐步形成。作为政府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的物质保障,财政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公共财政的建立已成为必然趋势。公共财政体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体制与运行机制,是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是国际通行做法,是新时期推动财政管理不断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实现依法理财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政府的公共性指政府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实现公共目标而产生和存在的特性;政府的自利性,指政府公务人员除公共目的之外潜在或显在地存在着对非公共利益追求的属性。政府基于公共性与自利性的特点,要求加强行政伦理法制化建设,这对更好的实现政府公共服务本质,加快民主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同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实际进程相联系,公共服务理念己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新的价值目标取向。社会公共需求的重大变化,迫切要求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本文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动因,指出了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