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工业4.0”计划及其对我国产业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应对新工业革命的战略思路是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重点是完善产业创新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推进生产组织的优化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与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有所区别。文章系统研究了德国在制造业领域推行的"工业4.0"计划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重点工作,并比较了该计划与其它版本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文章最后提出德国经验对我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若干启示,包括重新认识工业和工业化的意义,产业政策向创新政策转变,拓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调整中小企业政策思路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融合趋势,介绍了日本和韩国政府为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获得优势地位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一是智能技术与社会相融合,为了迎接社会变革,日本提出建设"超智能社会",韩国提出建设"智能信息社会"。二是技术与制度相融合,为了实现综合性的制度建设,日本和韩国都建立了多层级的推进组织体系。三是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相融合,为了新产业的发展,日本和韩国均开展了规制改革。这些措施对于我国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重型化与信息化的争论,这个问题看上去就充满中国特色.西方的工业革命与信息革命是因技术本身的发展而顺序递进的,信息技术出现时,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而中国则不同,工业化,尤其是重度工业还没有真正开始,信息革命提前"插队"了,于是有了"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的国策,然后有了重型化的担忧.  相似文献   

4.
以新能源技术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枢纽和以数字化制造为形式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技术上的典型表现,由此带来的新兴产业发展对中国经济转型提出了新要求。文章首先分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经济转型的新内涵:低碳概念驱动产业创新、需求因素引导新兴产业、"再工业化"支撑产业体系和扁平化组织形成产业网络。然后对工业革命进程中教育与经济转型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借鉴发达国家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教育战略,从教育的内部作用和外溢作用两方面提出了教育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全球性的能源、生态与社会危机催生了新型工业化战略。但由于新型工业化战略依然建立在技术迷信、个人主义与消费主义价值观之上,并没有改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对立,只能延缓而不能避免总危机的爆发。只有彻底改变现代化的价值观基础,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心,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把新型现代化置于新型工业化目标之上,才能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型工业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创新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以及中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相比较,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加深工业化仍然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历史性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体现了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选择。在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中,要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科教兴国和以自主创新为主的科技战略创新,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新型工业化与产业转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需要我们深入探讨新型工业化与产业转型问题。本文对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阐释,新型工业化强调信息化,并以信息化推动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新型工业化时间短、任务重,需要解决好人口就业资源环境问题、大众消费能力问题、高技术成果转化问题、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与国际市场规则接轨问题、信息化基础环境问题、企业竞争力问题、城镇化问题。加快产业转型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产业转型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能够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整个工业的技术效益水平,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主要包括: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世界经济竞争战略,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和科技人才投入战略,加速提高居民收入启动消费升级战略,城乡和地区间产业结构协调布局战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三次产业的比例协调战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战略等。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重新区划旧型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暇玉之分,特别是将技术、市场、制度诸因素都作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铺垫,把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从而推出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为重要内容、以农村县域工业化为突破目标重点的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模式,并把农村工业化作为城市工业化的对应方面而互相促进,尝试为中国新型工业化构建城乡弥合、资源配置优化、注重人力资本和可持续发展效益的理论框架,从而具有指导实际的思路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祎  王玮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20):154-160
近10年内,国外逐渐形成了技术示能性理论,为工业4.0背景下企业如何有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了系统分析框架,已成为管理信息系统和组织行为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国内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对技术示能性研究前沿形成全面的逻辑体系。鉴于此,对国外技术示能性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其引入组织管理的过程,从形成因素、实现过程和影响结果3个方面解析概念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生产要素——工业大数据驱动的技术示能性理论模型,展望其未来研究方向。结论进一步丰富了新工业革命情景下的技术示能性理论,可为企业有效利用工业大数据实现智能生产提供指导,对中国传统制造业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中国制造2025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流选择,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根据中国具体国情提出的战略选择。这两者相得益彰,充分发挥两者的融合与良性互动作用,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继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只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战胜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又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指导意义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新型工业化是传统农区走出发展困境的有效道路,但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创造各种积极条件,制度和制度创新是决定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有效的制度安排是政策实施和经济运行的制度基础。对于传统农区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组织制度等制度创新,为新型工业化创造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国3D打印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些国家将3D打印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使其引起广泛关注。发展3D打印产业,可以提升我国工业领域的产品开发水平,提高工业设计能力;可以生产复杂、特殊、个性化的产品,有助于攻克技术难关;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就业。面对新的生产方式变革和发达国家大力推进的"再工业化战略",我国也应高度重视3D打印等新型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大人才培养、市场培育和应用推广的力度,努力在数字化革命和智能制造的"机会窗口"前取得3D打印产业发展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阶段、特征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经济内涵。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后期。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突出特征是,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工业化、低成本的出口导向工业化,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工业化前景是光明的,按照正常发展,中国最晚将在2025年到2030年实现工业化,但中国工业化进程未必会一帆风顺,金融危机后,世界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制造业服务化的重大趋势,加大了中国工业化进程顺利推进的难度,增加了中国工业化战略调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经济研究参考》2004,(17):34-48
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需要我们深入探讨新型工业化与产业转型问题.本文对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阐释,新型工业化强调信息化,并以信息化推动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新型工业化时间[1]陈东琪、孙学工<我国今后一段时间财政赤字政策的选择>,载于<经济日报>2003年1月21日.短、任务重,需要解决好人口就业资源环境问题、大众消费能力问题、高技术成果转化问题、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与国际市场规则接轨问题、信息化基础环境问题、企业竞争力问题、城镇化问题.加快产业转型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产业转型为信患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能够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整个工业的技术效益水平,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主要包括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世界经济竞争战略,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和科技人才投入战略,加速提高居民收入启动消费升级战略,城乡和地区间产业结构协调布局战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三次产业的比例协调战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战略等.  相似文献   

15.
马哲军  陶良虎 《经济》2014,(3):80-83
正新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备受关注。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正积极谋划布局,纷纷推行"再工业化"、"低碳化"、"信息化"战略以重塑实体经济竞争力,加紧争夺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当前,国家层面及上海、广东等沿海城市已经开展前期研究,推进战略布局。湖北省作为国家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应发挥优势,抓住这次产业革命浪潮。  相似文献   

16.
新型工业化要解决好工业化与信息化四个方面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在新世纪实施以空间换时间的赶超战略的新举措。所谓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举措就是将发达国家分阶段完成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压缩同一个空间进行。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成功地实现传统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就成为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理解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理军  陈劲 《技术经济》2008,27(11):7-13
基于创新理论,探讨了中国在实现经济体制转型、适应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低技术制造业发展的原因与"中国价格"特征,描述了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在企业制度创新、产业组织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本文对于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创新过程和发展模式、探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创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包工制是中国近代工业化中一种重要的劳动组织和生产方式。它来源于西方工厂制,与中国本土的"把头制"融合在一起,形成"把头包工制"的生产方式。汉冶萍公司主要生产组织方式即为把头包工制,采用工头制的管理方式,因其对公司管理的简便易行而得以长期存在。它与晚清民国时期社会的宗族、士绅、商会、帮会等社会组织融合在一起,并植入了这些组织的管理方式,在汉冶萍公司的劳动管理中发挥了特定作用。20世纪20年代汉冶萍公司包工制曾一度废除,产生了合作制和领工制的新的管理方式,其本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一场新质与旧质之间的冲突和较量。它既是近代工人运动的一部分,也是公司用工管理制度变革的探索和尝试,其变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旧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新旧转型的艰难与曲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业化制度演变见证了中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跨越的伟大征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化制度在以工业革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性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以中国式现代化、重工业优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工业化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经历了从以计划为导向到以市场为导向再到以发展质量为导向的历史演变,遵循了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实践原则,坚定了满足人民需求和凸显中国特色的实践目标,践行了持续优化政府与市场二元主体关系以及持续互促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格局的实践手段,体现了工业化的阶段属性和人民属性,取得了工业实力显著增强、产品产量居全球前列、国际竞争能力提升的伟大成就。新时代新征程,面向工业强国建设的目标,需加快建成工业大数据共享平台、优化区域工业规划制度、有效利用国内外工业资源、完善工业发展监督机制、强化创新驱动战略等。  相似文献   

20.
张心淼 《经济论坛》2003,(20):45-46
河北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条件较好,潜力很大,具有同时发展轻、重工业的物质基础和比较优势。实现河北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关键性问题。一、全面认识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工业化,什么是新型工业化?1.将工业化和工业经济增长区别开来。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其主要标志是机器取代手工劳动。机器不仅取代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手工劳动,也取代一、三产业生产过程中的手工劳动。因此,工业化既是工业经济增长和工业结构的升级,同时也推进农业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