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新宇 《经济》2014,(8):92-93
正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在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指出,"渝东南地区既面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也承担着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责任"。武隆县作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一直把生态文明建设当成当地重点工作来抓,先行先试,率先破题,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武隆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2.
重庆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群众基础扎实。随着三峡库区发展建设的逐步深入,渝东南地理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逐渐凸显,在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部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基于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探索渝东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对策,走出以旅游文化产业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武隆地处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千里乌江由东向西横贯全境,幅员面积2901平方公里,人口大约41万.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高山、峡谷、溶洞、天桥、河流等地形地貌,喀斯地貌发育十分完整,形成了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长期以来,武隆人民主要以农业为生,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由于工农业发展比较优势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人们生活比较贫穷,是国家级贫困县.从1994年5月1日芙蓉洞正式对外开放起,武隆人开始认识旅游,接触旅游,发展旅游,开始尝试以旅游来发展县城经济的路子.这条路一走就是20年.回顾20年武隆旅游发展历程,有太多的艰难与挫折,同时也有太多的感慨与辉煌,最为值得总结的有以下三大启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进一步的发展,武隆从一个山区农业小县飞跃成为国家5A级景区,旅游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让武隆声名远扬,而且对其当地经济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本文基于对武隆旅游业发展概况的了解,分析武隆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多方面的影响,并得出了武隆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旅游强有力带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美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充分利用武夷山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走建设武夷真山、真水、真文化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使武夷山风景区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获丰收。 当前,武夷山旅游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关口,如何营造旅游经济发展强势,掀起再一次开发热潮,促进新一轮经济发展,是摆在武夷山建设者们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所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是“五位一体”的完美呈现.“美丽中国”,美在自然,美在生活,美在文化,更美在人文.贵港旅游发展应以“建设美丽中国”为建设目标,走旅游可持续发展路线,实现“美丽贵港”的终极目标.贵港文化旅游要发展必须根据本地资源,结合贵港的文化内涵,研究策略,开发出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贵港文化旅游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湖北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一江两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享誉海内外,旅游文化名城的建设初见成效,民俗生态旅游区风格独特,节庆文化旅游项目也得到了深度挖掘."十一五"时期是旅游业旅游产品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主要就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状况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其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的诞生,催生了低碳旅游的兴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低碳旅游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的研究背景,构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三轮驱动模式: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邢章萍  牟德 《经济》2011,(5):80-82
南川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幅员2602平方公里,人口66万。2009年,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视察南川,并为南川作出了"135"发展部署,即打造一个渝南黔北区域经济中心,实现重庆卫星城、都市后花园和特色旅游区三个定位,发展铝工业、旅游业、房地产业、民营经济、特色农业五大产业。南川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城,已经向区域经济中心城、开明开放城、生态宜居城、旅游度假城全面迈进。  相似文献   

10.
渝东南民族地区是重庆实施“一圈两翼”战略的重要“一翼”,从总体上呈现出“老、少、边、穷、山、库”的特征。大力发展该地区的龙头企业,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可以安置大量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归纳探讨目前存在的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的诸多模式,结合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实际,提出适合该地区发展的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应该是以合同式利益联结和合作式利益联结为主,其他模式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分析了这一环境下的海南特色热带农业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建设农业旅游产业集群的构想,并给出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即当地居民的共同参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走生态型、特色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热带”资源,形成“不可替代性”等等.  相似文献   

12.
渝东南地区是以武陵山为核心区域的贫困连片区。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以产业化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发展渝东南地区旅游经济应处理好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实行新型产业运行模式;处理好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珠海率先在全省启动幸福村居建设的系列工作,出台政策发展乡村旅游,推崇历史文化、海岛休闲旅游、水乡生态等项目,渐显“品牌效应”.但在乡村旅游发展红火的背后,也存在诸多方面的隐忧.本文针对珠海乡村旅游的实际,提出休闲理念下珠海乡村旅游服务供给提质增效的可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范围的15个县区为例,选取旅游资源丰度、资源品质、资源吸引力等指标,利用SPSS进行了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范围包括云阳、开县、丰都、石柱、涪陵、长寿、巴南和渝北8个区县,范围广泛,大多位于"三峡旅游的序曲段",是三峡旅游发展的"短板"。研究认为,三峡库区旅游发展适宜以重庆主城、万州和武隆等旅游发展增长极为节点,构建"三点三片一带"的旅游空间格局。三个旅游资源非优片区的发展方向分别是:以主城客源为依托,重点发展主题休闲旅游;与武隆互补联动,重点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以万州为中心,重点发展观光体验旅游。  相似文献   

15.
提升区域人民享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以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武隆区为例,依据生态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数据资料,采用生态经济学方法并参考中国陆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参数,对研究区的生态措施所取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武隆区的生态建设处于发展期,但生态措施的以乔木林、疏林地和耕地占据优势,灌木地、园地、草地、水域发展对其多样性影响较弱;生态措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28.25亿元上涨到2012年的28.79亿元,涨幅为2.55%,但其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增长速率以文化娱乐、水土保持、原材料和气候调节增长较快,而仅有食物供应出现1.31%的负增长;生态措施的生态服务价值的人均水平远低于人均GDP生产总值水平。这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定位以及设计与规划都有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环鄱阳湖区域低碳旅游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低碳经济为践行生态理念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旅游具有响应低碳经济模式、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的先天优势.从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入手,构建环鄱阳湖低碳旅游模型,寻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大湘南旅游圈是湖南省近几年提出的新的旅游区域,根据现有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对“大湘南旅游圈”生态文化旅游合作的基础与障碍的系统分析,提出整合大湘南丰富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对促进大湘南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析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武夷山风景区方圆70平方公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武夷山以丹山取胜,秀水称奇。典型的丹霞地貌,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秀拔奇伟,千姿百态,幽邃迷人的“三三九曲溪”、“六六三十六峰”之胜。临水可观山,登山可望水。特别是乘上一叶竹筏,沿九曲溪顺流而下,犹如漫步山水画廊之中。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于东南”之美誉。武夷山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被誉为“蛇的王国”、“鸟的乐园”、“昆虫的世界”、“天然植物园”,是“研究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李克强总理曾经指出,确立打造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战略,切实加强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推动长江流域经济联动发展.这预示着长江经济带建设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就本次研究的对象而言,湖口县旅游经济近年来增长迅速,而自2015年以来,湖口县逐步确立起“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战略,充分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体制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等特点,着力推进整合资源、建设旅游设施、突出文化特色、彰显山水魅力.本文基于多方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严谨的数据处理,分析湖口县在长江经济带战略带动下的发展趋势,并首次引入“旅游+”的概念,对湖口县旅游带动经济的“蝴蝶效应”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响应中央“长江经济带”政策,制定落实对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ROST文本分析工具,基于31个省份的“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62份规划文本文件,从产业地位和产业方向两方面分析了“十四五”时期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探索了旅游产业规划的热点及演变方向。研究发现:“生态”“保护”“数字”及“国际”成为“十四五”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共性目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冰雪体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和生态康养旅游成为产业发展重要方向;旅游产业在产业结构、产品供给、产业方向以及规划重点四个方面实现战略转变;进一步从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扩大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三方面探索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