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英国、新加坡和香港地区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体制、特点及借鉴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司庞则义张健华199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考察团对英国、新加坡及香港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此次出访,我们紧密结合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工作实...  相似文献   

2.
甘肃辖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具有法人多、经营灵活、创新变化快的特点.按照“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和属地监管原则,加强和改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工作,对维护辖区金融稳定,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各行动态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推广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由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非银行管理处、人民银行恩施自治州中心支行联合研制开发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近期在武汉推广,共有来自湖南、江西、湖北三省的46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参加了此次培训,这是武汉大区分行成立...  相似文献   

4.
经过十多年迅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其风险暴露也愈发突出。但目前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尚未形成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统一监管框架,在制定监管措施时更侧重于合规经营和投资者保护,对其可能引发的市场风险防范不足,因而未能有效遏制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的爆发及传导。未来,监管当局应更关注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将非银行金融机构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5.
新常态下,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面临着巨大挑战。近几年来,非银行金融机构快速发展,但违约事件频繁发生,折射出非银行金融机构自身和监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环境的新变化提出了包括整合监管架构、提高监管能力、加强执法力度和整合其他信息在内的多项监管建议,以期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银行金融机构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我国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业务监管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如何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监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4年3月16日,甘肃银监局召开了第一次非银行金融机构座谈会,会议由甘肃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晓光主持,党委委员、副局长周民源作了<依法监管,推动创新,开创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新局面>的讲话,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甘肃银行业协会、银监局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也参加了座谈.参会代表围绕“明确监管思路,依法加强监管;提升服务职能,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合作和交流“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信托业实现发展,监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新的一年里,这一态势有望继续。近日,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高传捷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系统回顾并展望了信托业发展和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10—2022年中国177家商业银行的微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1)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股份制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更大。资管新规的实施有助于减缓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2)同业业务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与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主要通过降低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渠道来抑制银行流动性创造。(3)区分同业业务类型的渠道检验表明,相对于新兴同业业务渠道,传统同业业务渠道的中介效应占比更大,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更易通过传统同业业务渠道来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本文为提升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监管效率及防控流动性创造维度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的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不断壮大,已发展成为我国经营外汇业务的一支重要力量.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外汇业务经营中,除了自身存在的内控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外汇管理政策法规意识不强等问题外,外部监管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从外汇监管的角度,探析以保险和证券为代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常勇  景欣 《甘肃金融》2014,(10):32-34
对非银行金融机构放贷组织,应采取类似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措施.对非金融机构放贷组织、社会放贷组织则应适当放宽监管标准.  相似文献   

12.
《河北金融》2011,(9):62-62
是指行使商业银行功能但却基本不受监管或仅受较少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特殊目的实体公司(SPV)等等。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强化金融稽核监督的思考宗亚林中央银行职能转换后,应将主要精力放在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上,放在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界定和监督上。但如何实施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和业务的有效监管是我们中央银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同时也是稽核职能在实施监管过...  相似文献   

14.
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整个金融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重要性问题对宏观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国内现有研究往往忽视或因规模因素忽视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评估,以及测算方法因存在系列缺陷尚未达成一致,笔者尝试围绕风险倍率扩增指数、规模和复杂性影响因素,以最大熵客观赋权后形成评估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综合指标,对现有评估方法形成改进。研究分析了引入非银行金融机构后相对于传统评估结果的差异,并进一步给出不同梯队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具体评估数值。结果表明,中国平安、招商证券、中国人寿和中信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往往显著高于相关银行,监管部门亦需重视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相较于金融机构业务复杂度因素,评价结果并不主要依赖于规模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监管政策的市场化取向,金融市场多元化格局的日益凸显,非银行金融机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不断加大,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类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基金、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以及各类企业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呈现不容忽视的发  相似文献   

16.
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扩张问题研究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丛湘萍近年来,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数量的迅速增加,非银行信用占全社会信用的比重日益上升,非银行金融机构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认识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的扩张,分析估价其对国民经...  相似文献   

17.
宋莹  宋晶 《金融纵横》2014,(5):40-44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上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所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国际监管组织在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和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G—SIIs)制定评估方法和特别监管措施的基础上,拟定针对非银行非保险机构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NBNIG—SIFIs)的评估框架,从而使得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更加完整。相对而言,我国对于非银行非保险(NBNI)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借鉴国际监管改革的最新进展和经验,对于完善我国NBNI监管框架、提高监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邵明 《金融会计》2021,(11):51-55
为加强同业拆借市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市场透明度和信用环境建设,必须做好同业拆借市场的信息披露工作.然而,在当前的信息披露环节中,有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未能按照规定按时披露财务信息.本文对现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和规定进行了梳理,分析了非银行金融机构无法按时进行信息披露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民银行新的组织管理体系确立后,中央银行的监管职权由大区分行来行使,金融监管办事处根据大区分行的授权针对性地行使金融监管职能。于2001年8月,又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和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职权调整到金融监管办事处,股份制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行政管理和任职资格管理职权仍由大区分行来行使。  相似文献   

20.
金融中介机构由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构成。传统上,银行在各国金融中介中占有主体地位。然而,近年来,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猛发展削弱了银行的传统地位,金融中介机构发生了结构性的转变,出现了“非银行”化,即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银行金融机构的重要性相对一降的发展趋势。本文试图在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中介效应、货币性效应、金融倾斜逆转效应、工业集团投资金融化效应、金融资本垄断及他国经济增长的国际占有效应等方面阐述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