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年!月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于"))!年!月又进行了重新修订。制度制定者修订该准则的主要目的是减少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利润的空间,提高会计处理的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作为会计人员,充分理解该准则修订前后的一些主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其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一、《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的新变化修订后的准则与原准则相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一)准则的适应范围扩大。修订前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原准则)规定“本准则不涉及以下事项:(!)放…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其中非货币性交易部分与2001年修订的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就其内容从会计计量属性、损益确认方式、换入多项资产的成本确认等几个方面进行新旧非货币性交易的差异比较分析。《企业会计准则7号—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新准则)与旧准则(旧准则指2001年修订的准则)中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内容相比,在会计计量属性、损益确认方式、换入多项资产的成本确认等几个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现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说明。一、新、旧准则中会计计量属性的变化旧准则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应采用账面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3.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类交易,按照交易对象的属性,分为非货币性交易和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交易不同于企业发生的一般交易(货币性交易)行为,其会计核算与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有着很大的区别。为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1999年6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原准则”)。实施一年后,财政部在2001年1月发布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新准则”),对原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标准作了重大修改。本文拟简要分析新旧准则的损益确认原则的差异,并作简要评…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 2001年 1月 22日印发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该准则的发布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不但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的一项空白,有助于规范企业对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非货币性交易与常见的货币性交易有很大区别,所以在现实中不少企业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存在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来操作利润现象,新准则的发布对这类现象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  相似文献   

5.
2001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与原准则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其对规范企业间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以下就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什么是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其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定义体现了人们对会计计量的要求——客观真实反映,这较之历史成本观更注重可靠性,显然是一大进步。《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缩小了公允…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目前发布了八项企业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等。这些准则,着重对影响企业当期损益的一些非经常性项目进行规范,体现了国家对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决心,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下面就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作一分析。   一、《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交易》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付的相关税费,作…  相似文献   

7.
非货币性资产及负债是相对于货币性资产和负债而言的。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是指那些可用固定金额的购买力表示的资产和负债,如:现金、应收和应付款。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是指那些不能用固定金额的购买力表示的资产和负债,如:存货、土地及设备。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两个实体之间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的交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非货币性交易将会逐渐增多,但现行会计制度对其处理方法没有专门规定。为此笔者根据拟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第X号——非货币性交易)(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规定,对其会计处…  相似文献   

8.
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更能反映企业的交易情况,同时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协调一致的基础上考虑到了我国企业的现实状况。与2001年的准则(以下简“旧准则”)相比,存在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9.
公允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企业会计准则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明确规定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是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二是能够取得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或其他相关信息,能够对所涉及的资产或交易的公允价值进行可靠计量。在此充分体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在《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均涉及到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的问题。本文仅就公允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具体运用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企业无形资产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日前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和《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等3项准则,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等5项准则,要求有关企业从2001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准则——现金流量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1.
当前,村合作经济组织非货币性交易的管理比较混乱,存在的漏洞较多。由于财政部未对村合作经济组织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作出具体规定,因此只能参照《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小于等于25%,则视为非货币性交易,应根据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原则进行处理。下面举例说明以存货换入存货、以存货换入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12.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类交易,按照交易对象的属性,分为非货币性交易和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交易不同于企业发生的一般交易(货币性交易)行为,其会计核算与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有着很大的区别.为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1999年6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原准则").实施一年后,财政部在2001年1月发布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新准则"),对原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标准作了重大修改.本文拟简要分析新旧准则的损益确认原则的差异,并作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一大亮点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在多个具体准则中加以应用。如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对子公司股权投资收益确认的改变,非货币性交易中以公允价值确认换入资产并确认置换收益,债务重组准则中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确认重组损益,资产减值中引入公允价值确定可收回金额,收入准则中对递延收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4.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新《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固定资产准则)从及时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稳健经营的谨慎性原则出发,制定了具体的会计核算办法。  相似文献   

15.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旧准则相比,在会计处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新准则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主要变化体现在入账价值的确定、损益的确认和关联方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特点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正式建立,在这一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无疑占有重要地位.将该准则与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其地位类似于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旧准则”)进行比较,笔者归纳出新准则的几个特点与重要突破,与旧准则相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及38项具体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建成。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实现了会计语言的国际化。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的颁布为规范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提高农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保障。笔者根据学习体会。对《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在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中,资产减值准备变革成为了备受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新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36号的基础上,充分兼顾了我国的具体国情,并据此首次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制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新准则将对规范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相关信息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新准则)与旧《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原准则)进行比较,指出新旧会计准则衔接规定,执行新准则由于所得税处理方法的差异对企业权益、损益的影响,新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指出新准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网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确认“资产减值”是会计在历史成本模式下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重要行为。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产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为了加快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财政部于2006年初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准则)规范了资产减值会计。当然,该准则的范围是除了存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