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造假案为例,对该公司关联方交易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进行了梳理,并且对其过程进行识别和分析,最后从强化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加大监管与处罚的力度两个方面对防范上市公司因违规关联交易而造成财务舞弊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业板上市公司造假事件层出不穷,许多公司都是通过财务报表粉饰之后违规上市,这其中审计作为看门人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体现。文章以海联讯财务造假案为例,剖析该案例中的舞弊手法,发掘背后的财务造假动机,进而提出了针对此类案例进行审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17日,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大地")因涉嫌欺诈发行、违规披露和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等被昆明市官渡区法院立案调查。据WIND数据显示,仅2011年,我国两市共发生了49例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件。违规类型包括欺诈发行、未及时披露重大事项、财务造假和大股东占用资金。而在国外,2011年10月爆出的日本老牌企业奥林巴斯的财务丑闻也让我们震惊。由于会计造假的泛滥,严重扭曲了股票的价值,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极大地挫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会计造假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文章借助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对2011年震惊中国资本市场的绿大地欺诈发行进行分析,解析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萍  张晶 《财会通讯》2021,(11):59-63
本文以2012—2018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企业为样本,对会计信息有效性、高管薪酬溢价与财务违规三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探讨会计信息有效性在高管薪酬溢价与财务违规关系的调节效应.经研究发现:民营上市企业中,高管薪酬溢价与财务违规显著正相关;会计信息有效性与财务违规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发现会计信息有效性显著削弱高管薪酬溢价与财务违规之间的相关程度.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治理民营上市企业财务违规乱象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泽瑞 《现代企业》2020,(4):163-163,166
预付账款财务造假是市场经济下商业信用伴随的产物,由于预付账款自身的属性和一些其他原因,使其成为当下企业财务造假重点利用的对象,从早些年的锦州港财务造假事件到创业板IPO万福生科造假第一案,以及近些年发生的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和利源精制预付账款调查事件都与预付账款财务造假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下,如何改善预付账款财务造假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付洁茹 《现代企业》2022,(1):170-171
近几年大牌企业频繁被爆出存在信息披露违规的现象,比如辅仁药业信息披露违规、华泽钴镍涉及多项信息披露违规惨遭退市以及瑞幸咖啡自爆财务造假等广受社会关注的案件.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被揭发,意味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堪忧,本文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这一情形并结合抚顺特钢的案例进行探讨分析,提出合理的治...  相似文献   

7.
刘恩志 《会计之友》2013,(21):53-55
上市公司绿大地欺诈上市、万福生科2012年半年报财务造假。文章基于上述案例分析对比国内外财务造假处罚结果,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机及监管者监管效率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监管者唯有从立法和执法的角度从重处罚财务造假行为、提高监管效率,从严监管中介机构,建立集体诉讼证券民事赔偿制度,才能从源头和结果上真正减少财务造假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财会监督作为降低公司与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手段,对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易见股份为研究对象,发现其财务造假的主要原因在于业绩承诺压力下,内部控制体系存在重大缺陷。基于此,文章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加强财会监督法治建设以提高违规成本、加强会计主体内控体系建设、促进中介机构协调联动、利用大数据提升财会监督成效,以营造健康的资本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9.
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动机及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务造假是世界各国的一个顽疾,造假者有其深刻的行为动机。当期财务造假是因为期望收益为正,多期财务造假则在于造假者效用贴现大于零,社会和企业应据此制定防止和减少财务造假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财务造假普遍存在,财务造假的手法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国家宏观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深入探讨导致财务造假的真正原因,寻找治理财务造假的对策,确立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秩序已迫在眉睫。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例描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财务造假事件频发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本文通过对财务造假的现状、原因和常用手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防范财务舞弊发生的具体措施,最后呼吁社会诚信与监督,最大限度减少财务造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了会计电算化、集团财务、财务共享服务、财务机器人等会计技术的迭代升级.为了适应会计环境的新变化,2017年11月4日,全国人大第三次修订了《会计法》,明确会计人员从业需要具备专业胜任能力,而不再要求必须具备会计证,对于违规造假会计人员实施了年限禁入.但对于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会计深层次问题,如内控制度、管理会计、会计责任等并未触及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鉴于舞弊三角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近五年发现的财务造假案例,对财务造假手段和诱因进行剖析,探讨这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归纳不同类别财务造假手段带来的影响,发现财务造假的主要诱因是企业面临财务压力。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政府监管角度和公司治理角度对防止财务舞弊提出意见,并从普通财务报表使用者角度对如何初步辨别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造假现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证监会于2016年7月8日公布,对XT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T)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启动强制退市程序.因此,XT成为了我国证券市场中第一家因欺诈发行被强制退市的上市企业.文本以XT财务造假案为例,从内外动因分析其为何做出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行为,并提出相应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数据挖掘技术为日益加剧的财务造假现状的缓解提供了技术帮助,但财务造假识别所具备的类不平衡性和代价敏感性阻碍了学习性能的提高.文章基于代价敏感学习对国内上市公司展开财务造假识别研究:根据成因理论构建财务造假因子库;通过引入代价矩阵对轻型梯度提升决策树进行代价敏感改造,以误分类成本代替误分类率以...  相似文献   

16.
2013年的证券市场,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欺诈上市案创出了多项第一,对相关责任者的处罚也算现行制度下最严厉的。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相关处罚对违规公司的威慑力度远远不够,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远远不足,引发大家对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思考,期望我们的监管措施会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层出不穷,如万福生科、新中基、海联讯等,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是我国公司治理普遍存在缺陷的体现。2015年7月曝出日本东芝公司连续7年财务造假案,是继2011年奥林巴斯财务舞弊案之后,日本企业最大的一桩财务造假案件。文章着眼于世界其他国家企业经济新闻,简要回顾了日本东芝财务造假事件的背景并深入剖析其造假事件的发生是由于公司治理机制、企业文化、外部审计监督等方面存在弊病,以期为我国企业提供借鉴,进而得出对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方面的相关启示: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发挥内部监督职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完善外部审计监督体系,以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资本市场财务造假事件频发。其中不仅有轰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康事件”,也有轰动美国资本市场的中概股瑞幸咖啡造假事件,22亿元造假金额爆雷的同时,也为所有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究其原因,信息披露存疑、内部治理失衡、审计独立性缺失是其造假的根源所在。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成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灵魂拷问。而区块链作为一项新兴的颠覆性技术,以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分布式记账、时间戳等特性著称,而这些特性正是攻克财务造假难题的“克星”。因此,本文以瑞幸咖啡为例,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解决财务造假研究,以期为“区块链+财务”的应用落地提供理论依据,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频发,尤其是2013年的创业板更是财务造假的高发地带,广大投资者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直接受害者。文章以"创业板造假第一股"万福生科为例,通过分析财务舞弊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探寻投资者赔偿体系的构建,进而不断培育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康美药业2019年4月底发布的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会计差错更正与财务造假的区别再一次成为会计和审计业界讨论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康美药业及部分其他上市公司差错更正的案例进行分析,阐述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与财务造假的区别,并探讨了对上市公司会计差错和财务造假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