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企业管理创新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在管理制度、人力资本管理和管理组织上等存在问题,未来迫切需要在管理理念、管理文化和企业战略等方面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2.
吴刚 《企业活力》1997,(9):21-22
内企业家和劳动者:两个不可忽视的创新主体□吴刚企业创新,特别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推进和承载主体是谁?对于这一问题,许多经济学家都有不同的看法。过去,经济学界往往持创新主体“一元论”的观点,即只讲企业家主体。从现实来看,创新活动是企业家、“内企业家”和劳动...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已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因素.企业是国家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创新是未来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推动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科技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加速器。科技企业的创新包含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的共同作用。外部机制包括技术推动、市场推动、同行竞争驱动和政策驱动四个部分。内部机制包括企业家精神、智力资本、资源整合和创新氛围四个部分。目前我国科技企业创新存在着创新主体地位不明、人均投入水平低、研发人才欠缺、激励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应大力发挥创新驱动加速器作用,从重视企业家精神、拓展融资渠道、完善人才战略、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促进科技企业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问,创新是管理科学的精髓所在,加强创新是振兴我国管理科学的当务之急.当年美国人曾自豪地宣称"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管理革命发生在美国",美国能成为世界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管理的成功.随后日本在经济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主要是因为日本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创新.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管理创新是一个企业竞争能力的体现,是企业生存的第一要素.能不能在管理上不断创新,实现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企业管理,将是关系我国企业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然而与西方众多企业相比较,我国企业所具备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环境乃至创新能力,都还有待提高.考虑到我国企业自身的特点,管理创新上要注意抓住要点,使管理创新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6.
马远琼 《企业导报》2012,(15):49-50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当中的核心单位,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能够持续创新的动力,包括了企业的利益、企业家的精神、创新激励机制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等各个内源动力和市场竞争的推动力、市场需求的牵引力、科学技术的驱动力、政府政策的支持力等各种外源动力。观念创新是创新活动的先导,体制创新是基础,管理创新是支撑,技术创新是关键。想要提升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要确立自主创新的战略,完善法律法规,增加创新的投入,进行税收优惠及金融支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养企业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这是企业家进行企业创新的成果。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企业创新的主要轨迹是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但这三个方面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因为企业家面对的都是一些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树立管理创新理念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认为:创新的战略有一个主要的假设,那就是凡是存在的都是老化的.因此,首先要勇于否定自我,以创新的意识审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活动,善于发现自身不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是要有强烈的职业敏感.要善于发现新的事物和新的趋势,面对新形势的挑战,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并培养企业对外界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第三,要有敢闯敢试的精神.积极营造思想解放、大胆实践的企业创新氛围,鼓励员工在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上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国家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突出了企业在未来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技术经理人是企业复合型专业化管理人才,是助推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文章对科技创新现状进行分析,从提升多主体协同创新水平、优化科研平台布局、强化人才引领驱动、加大科研创新资金投入力度和优化研发人员激励制度等方面提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策略,对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三角"理论是当代著名华人管理大师杨国安先生基于多年的企业实践经历和学术研究,开发出的通过组织分析、管理和企业实践,以组织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促进企业发展的理论,为企业家、公司高管以及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提供了必要的帮助。而在当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创新作为必然要素,推动企业向前发展。而实现创新,往往不能只凭企业家或领导者一个人的思维和手段,而是企业要激发公司所有员工的创新思维,并通过组织学习让他们具有创新能力。企业最后凭借员工、部门之间的创新,实现企业的创新。因此,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介绍组织能力的"杨三角"的具体内容和内涵;二是在学习型组织理论和"杨三角"框架的基础上,探讨企业如何在组织上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11.
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都高于大企业.这首先得益于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他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有两种,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外部力量是指天时、地利、战备和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它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私营企业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而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私营企业必须创新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实现新的转变和突破.  相似文献   

13.
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力,是推动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管理事关企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其地位显著。企业管理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企业发展速度的快慢和企业运行能否平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的管理亟需改进和创新。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思路,分别从四个方面,对我国的创新管理模式进行深度探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整体金融环境在不断地变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已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成为了决定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是企业管理人员的重点研究问题。本文对金融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企业家型管理者的工作手段,也是展现企业家精神的特定工具。能创造出新的资源或者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任何事情都足以构成创新。因此,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也不一定与新产品或者产品的新性能相关,企业创新涵盖了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推动企业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企业全方位创新能力,5月26日,2011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后危机时期的企业管理:转型、队伍、创新为主题,邀请了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和知名企业家、管理专家,就后危机时期企业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和方向。下面我们请几位参会嘉宾分别从企业转型、队伍建设、管理创新三方面谈谈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企业创新,特别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推进和承载主体是谁?对于这一问题,许多经济学家都有不同的看法.过去,经济学界往往持创新主体“一元论”的观点,即只讲企业家主体.从现实来看,创新活动是企业家、“内企业家”和劳动者的协作行为,因而创新主体自然是这三者的统一.这样,就形成了企业创新主体问题上理论和现实的背离.所以对企业创新主体需要进行再认识.一、创新主体“一元论”与现实的矛盾首先,企业家一元主体的创新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创新过程中,许多创新成果最初的设想是通过中间管理层在职工建议的启发下取得的,而并非都是由企业家提  相似文献   

18.
企业作为经济运行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研究院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本文梳理分析了我国企业研究院的发展背景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监督与选择》1999,(1):39-41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家成功的基础。世界知名企业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其独特的创新理念及创新实践,始终保持着企业的竞争优势。剖析他们的创新理论和实践,有助于国内广大企业家重视创新工作,积极开创新活动,从而增强企业的市  相似文献   

20.
<正>一、企业家按Gareth.R.Jones的观点,企业家是开创新企业,抓住机会并负责调动所需自愿去提供新的资源和服务的个人。企业家是企业的所有者和领导者,与一般领导者不同,他的重要职责是创新以及使创新实践化。创新不仅指一种新的发明,也代表新商品、用新方法生产老产品,开辟原料供应的新来源、产品的新销路,重组产业等等。一般来说,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企业相对于那些没有这种能力的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