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创业板自设立以来,虽然运行的不太成功,但取得了不少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从分析香港创业板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了香港创业板的设立模式、监管制度、投资结构、上市公司结构及交易制度,说明了其优势与不足,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大陆创业板市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内地创业板的争论 根本无须建立内地创业板,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中国创业板"-香港创业板.对于内地创业板的种种忧虑都可以在香港创业板"石头落地":  相似文献   

3.
香港联交所于1998年10月1日已正式宣布香港“创业板市场”将于1999年第四季度进人实质运作,目前正处在充分咨询和论证阶段。此一举措在香港、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何谓“创业板”“创业板”实质上就是第二板市场,是为广大缺乏资金与有效支持的中小企业提供在国际资本市场的集资途径的。香港在讨论第二板市场时,曾有  相似文献   

4.
浅谈创业板     
近些年来,创业板一直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2009年7月26日中国证监会开始受理创业板发行申请,人们才真正的看到了创业板的曙光.但是,随着创业板的推出,一些质疑的声音也不断的出现.本文就是对创业板进行系统的阐述,以期达到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创业板为什么一再推迟,许多人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国外的创业投资整体形势严峻,纳斯达克股指从5000多点暴跌到1000多点,香港的创业板也大跌,德国的创业板关闭,因此我国的创业板立即开设不合时机,有的人甚至认为,外国的创业板都办不好,我们也难办成功。其实这种观点在经济学上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也就是只讲世界经济一体化,却忽略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而这种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仍然在起作用。事实上,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而我国GDP却连续保持每年7%以上的高速增长,就是不平衡经济规律的明显例证。因此,美国NASDAQ暴跌不但不能成为我国推迟开设创业板的理由,而且应该是我国开设创业板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国内创业板市场与香港创业板市场在市场监管、上市标准、公司管治、股票交易、保荐人制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对设立国内创业板市场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1993年.香港股市设立H股.开启了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的先河;1999年11月25日.香港股市又设创业板.成为一个主要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募集资金、提供服务的资本市场。近年来.我国内地不少企业到香港股市挂牌成功.特别是一些企业登上香港创业板市场.而且表现不俗。  相似文献   

8.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提出将为中国创投业以及中小企业点燃一盏明灯,缺少创业板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就缺少链条中的一环.内地创业板应该比香港创业板的要求更严格,退出机制、融资、政策环境、人才是风险投资的四大难题.  相似文献   

9.
选择了吴世农、卢贤义(2001)提出的两个模型,进行适用性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存在的误判率较高,模型拟合系数偏差等问题.结合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综合指数法的有益经验,构造了适合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法,建议对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的最好方法是在综合指数法的基础上,辅以定性方法分析,以便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作全面综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创业板推出的时机恰恰是在科技股泡沫膨胀得最大并开始接近爆破的时候,结果使香港创业板生不逢时.这也就如同一个人在最高价位买了股票,其接下来的结果当然就是等待长期套牢.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创业板市场运行绩效评价的内涵,以美国NASDAQ与香港GEM市场的对比研究为例,选取关键性的市场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构建运行绩效评估模型,综合评价创业板市场运行的绩效,实证结果显示:市场化程度是完善创业板市场的第一要素,市场波动及流动性居于第二、第三要素,上市公司数量、技术风险和信息披露要求分列其后。最后,本文根据以上分析对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提出了三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如今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当地公司,很有可能从挂牌第一天起就已经"表里不一".它虽然长着港股的面孔,主要股东都是香港人士,但核心资产却掌握在内地某家民营企业的大股东手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创新一创业板的设立之间的关系,指出创业板的推出可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保证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维持其后续发展的潜能。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民营企业香港上市做了多层次的分析,从融资、公司治理等方面论证了多层次的证券市场的缺位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创新一创业板的设立之间的关系,指出创业板的推出可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保证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维持其后续发展的潜能。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民营企业香港上市做了多层次的分析,从融资、公司治理等方面论证了多层次的证券市场的缺位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让股份全部流通和设立期权,土生土长的中国内地公司“裕兴电脑公司”走了一条途经英属处女岛和百慕大到香港创业板上市的迂回之路,不料还是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16.
创业板发展到现在已经初具规模,并将进一步发展,由于创业板本身的特点以及相关法规的不完善,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创业板本身发展都有较高的风险,因此对创业板进行风险分析以及防范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文章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风险的预警措施。  相似文献   

17.
数据表明,截至2002年3月,仅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内地中小企业就有31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伦敦、新加坡等上市的企业已超过百家.  相似文献   

18.
男人最难的是上市 上市完毕,人们发现雷军瘦得厉害。早在八年前,金山就开始谋划上市,当时计划2000年内于香港创业板上市,未果;此后,2000年9月将目标定在内地创业板,但创业板未开;2002年又转道内地主板,再落空;2004年,金山宣布当年第三季度到纳斯达克市场上市,但没有下文;后有传言称,金山将分拆网游业务赴日本上市……  相似文献   

19.
创业板的启蒙来自于美国人对于新兴市场资本证券化创新试验,创立了NASDAQ市场(纳斯达克)。很快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尤其到1998年初,我国的香港也立  相似文献   

20.
自1998年起,设立创业板市场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5年左右时间过去了,2000-2001年间的紧锣密鼓态势已有了很大变化,缓设、不设的议论大为增加,改良的设想也已提出,对创业板的认识,不仅更不清晰,反而更加模糊了。鉴此,有必要就一些问题予以理清。 1.设立创业板的目的 一些人认为,设立创业板市场不过是解决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发股上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