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有的消费者都希望商品物美价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消费者一般很难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因为要么厂家生产的商品不美 ,要么商家不愿以低廉的价格出售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商品。物美还要价廉是所有消费者的共同心愿 ,消费者的本质需求是物美价廉。如今。大多数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已基本饱和 ,于是不仅在商品质量上变得更加“挑剔”了 ,而且开始注重商品的审美情趣。消费者普遍要求商品必须符合自己的情感和心理认同 ,他们的消费行为体现出追求新潮、时尚、情趣的特点 ,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消费者不仅要求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  相似文献   

2.
李磊 《经贸世界》2004,(11):14-16
近年来,标有“中国制造”(以温州制造为代表)的鞋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逐步打入许多国家的市场,这也引起了当地鞋商的强烈不满,并招致所谓“反倾销”大棒的打击。9月16日晚,西班牙埃尔切发生了攻击并焚烧中国侨民鞋店的恶性案件。毋庸置疑,中国大量物美价廉商品的出口,正在对世界上其他地区商业机构和个人形成市场压力,“抵制中国货”的观念和行为已或多或少的成为事实,只不过多数时候没有如此激烈爆发而已。此次温州鞋被焚事件,再一次给中国鞋商们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3.
近20年以来,被冠以“中国制造”的服装、鞋帽、五金、家具、小家电等生活用品以令人叹服的物美价廉充斥发达国家的各种业态的商店。但是,这些代表高质量、低价格的中国制造商品却很少惠及到国内的消费者,形成了令人难以理解的中国制造商品的二元流通结构。近年来,国内的出口生产商和零售商曾多次尝试打破这种二元流通结构,但都没有收到实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不会拒绝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他们更愿意在个人化的奢侈品消费中享受人生。去年,一系列营销活动加深了“奢侈品,你值得拥有”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段时间,围绕雷诺公司高管“泄露公司机密”事件,法国媒体进行了大肆炒作,将事件矛头直指中国。虽然来自法国工业部和财政部的官员,甚至是雷诺汽车公司高管都先后站出来澄清道,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中国企业涉入雷诺汽车泄密间谍案。但是法国媒体似乎不愿“善罢甘休”。这件本不起眼的公司内部事件被贴上了“中国”的标签,一下子成为了两国关系中难以回避的“敏感话题”。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量大大增加,出口的增加极大地推动了中国GDP的增长。此外,中国对外贸易扩大给世界各国带来了诸多益处。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输往世界各地,使“中国制造”的标签贴遍全世界,由此看来,中国已经是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然而,惊人的经济增速背后,却引发了一系列深刻问题,中国贸易量虽然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随着越来越多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进入欧美市场,为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欧美国家纷纷举起“替代国”政策大旗,不合理地对中国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那么什么是“替代国”呢?欧美等国无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直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他们认为,中国企业普遍得到政府补贴,其能源、劳动力等不是通过市场行为获得,因此一种产品“正常价值”必须以市场经济国家生产的产品价格来衡量,即选择一个实行市场经济的第三国,该国国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正常价值代替中国国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正常价值,并以此为据确定中国产品的倾销幅度。这个第三国就是所谓的“替代国”。  相似文献   

8.
如今,“物美价廉”已成为人们所热衷的广告语,但仔细想来,此广告语中似乎省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即为“谁”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对象无疑应该是“顾客”,“物美价廉”的标准是由顾客来评判的。而在日常经营中,销售部门往往只注意拉拢更多的新顾客,生产部门只是一味地努力完成一项项订单,售后服务部门只忙于解决内部事务,他们对现有的顾客常常视而不见。这直接导致了几乎2/3的老主顾感到被公司忽视而不再光顾。 在日常经营中,如何真正树立“顾客至上”的理念呢?  相似文献   

9.
赵艳丽 《大经贸》2009,(5):26-28
物美价廉人人喜欢,零售商更喜欢,当原来牛气轰轰一心在国际市场拼杀的外贸工厂向他们抛来橄榄枝时,国内零售商们乐了!年初,一群内地连锁超市的老板们组团到东莞考察,走过—个个货物堆积如山的外贸工厂仓库,他们由衷地感慨道:“看到这些商品,才知道我们超市里卖的那些都是垃圾。”他们不明白,自己有很多家专业的中间商负责供货,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群最能赚钱的中国人,也是当今中国人气最旺的财富群体。人们称他们为“浙商”。在《福布斯》的首富榜中,他们是常喜:“中国50首富”中的9位,百富榜上占据17席;2000年度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了171家:2001年度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人占了前十名的7个。可让人惊讶的是,这群笑傲商界的浙商,看起来更像个新经济的“落伍者”,用西方学术的规范似乎很难解释他们的成功——他们重模仿.乏创新;从事的多属较低层次的传统产业,且规模较小;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近80%出身于农民……因此,人们又称他们为“草根”浙商。  相似文献   

11.
《商界领袖》2004,(2):48-50
2002年《商业周刊》评选出的世界品牌前200位中没有一个中国品牌,世界上30%的商品都在中国制造。这就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处境。尽管如此,但中国企业从没有停止“走出去”,并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条件的国际化道路。作为中国鞋业的代表品牌之一的奥康也在努力探索着如何“走出去”的有效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作为中国人,当在世界的角角落落都能看到商品上打着边样的烙印,我们是忧还是乐?作为外国人,当发现随手可及的物品上都标签着这般的边际样,他们是悲还是喜?  相似文献   

13.
一文 《中国市场》2010,(7):89-89
“中国的商品市场很有特色,来到义乌,—定要逛小商品市场;来到上海,—定要到七浦路买服装;去到江苏,一定要拿几件叠石桥的家纺。这些商品市场的意义不仅存在于它们贩卖的商品,更重要的是,这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特有的商业文明。”来自美国的进口商马克如此评价中国的商品市场。  相似文献   

14.
王蓁 《大经贸》2005,(9):68-69
冯小刚的贺岁片《大腕》中有这样一段精彩对白:“什么是成功人士,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它似乎告诉大家:高档奢侈品的消费对象是高收入阶层,而高收入阶层所消费的所有商品也必然都是最昂贵的。高收入者未必总买最贵的虽然那些最富有的消费者能够在所有品类的商品中趋优消费,但是他们往往并不会这么做。恰恰相反,他们常常会在许多商品上趋低消费。理查德的收入在美国是位居前1%,尽管他认为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球对中国贸易顺差的关注已经不亚于2003年的“非典”和2005的“禽流感”。不知是中国发展的步伐太快,还是有些国家过于敏感,一时间,一时间,似乎所有矛头都对准了与一个泱泱大国的实际贸易能力远不能划上等号的贸易顺差身上,以至在中国国内引发了“谈顺差色变”的尴尬。  相似文献   

16.
内容简介: “不管你盖了多少高楼大厦,也不管你登了多少世界高峰,可是在老百姓看来,你的心灵就是高不过一座坟头!你说这是不是中国企业家的悲哀?但这还不算是真正让人悲哀的。你想想,多少中国人流了多少血汗,污染了多少环境,才生产出来的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就这样不但动辄被贸易制裁,还永远得不到人家的尊重。  相似文献   

17.
<正> 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经济师谢国忠大致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未来失业率的高低将部分取决于中国的廉价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他还说过,目前世界经济的不景气更加有利于中国的商品,因为大家都在寻找物美价廉的东西,而这  相似文献   

18.
《价格辑刊》2001,(1):18-18
针对入世后“洋货”大举进入的前景,不少人士都公开婉转地表明了一种忧虑,即民族工业究竞能“抵抗”多久?对此,有些著名专家学者指出:“民族工业这个说法已经过时,不宜再提”。其理由是:“民族工业的说法在建国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是适合的,现在虽然内涵与过去比有了变化,但相比较于世贸组织的精神,显然是不适合的”。为此,他们建议改用“境内企业”一词。因为它“不仅包括国有企业,还包括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合资企业等一切在中国境内存在的、为中国经济发展作贡献的产业,对待它们应当一视同仁,这是世贸组织的基本精神之一”。对于上述建议,贾保华最近在《中国经济导报》上发表文章,提出了如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四川物价》2005,(5):38-38
《中国经济时报》不久前刊登李慧莲的章说,对于那些预测2005年中国物价走势的人和机构来说,2月里最后一天发生的事情真是让人“跌破眼镜”。在此之后,所有对中国物价走势的展望恐怕都要重新考虑了:成本推动型通胀的雷声似已隐隐响起。这件事情就是:2月28日下午,世界第六大,中国第一大钢铁企业上海宝钢在其网站上正式发布消息,说明它已接受那个普被全球钢铁企业认为是“玩笑”的价格。  相似文献   

20.
楷樾 《理财周刊》2005,(8):82-83
中股改开弓股指下跌,国股市的所有矛盾似乎都急需一个至少听起来很迫切、很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印证。数年的辩论已将“股权分置”问题适时地推上风头浪尖,股权分置真成了横亘在中国股市发展道路上“一道迈不过的坎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