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传统的民事法律中,对侵权损害所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予以了先关规定,而由违约所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能否得到民事法律的保护却仍然存在空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各种新型合同的出现使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屡见不鲜,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在实践中有非常迫切的需要。该文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定义,对我国现行法律中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现状进行分析,引出了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同时也对建立完善该制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种非财产损害赔偿,“是指侵害人致他人精神损害,应当承担一定的物质赔偿责任,以弥补、减轻或消除受害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精神上痛苦”的一种重要手段。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我国现行《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害。”该条虽没有明确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但司法与学者均认为此条是推定中国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依据。1993年10月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同样没有明确有关消费者…  相似文献   

3.
神损害赔偿制度萌芽于罗马法时期。法人是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首先应认识精神损害及精神损害赔偿的涵义,从而区分了解法人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再界定民事主体的人格,作为民事主体之一法人的精神损害产生是基于法人的人格,从而得出法人也应该存在精神损害和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分析我国关于法人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探索,得出赋予法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是根据《民法通则》第120条所得出的最合理也是第一顺位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乔国和  陈元舵 《商业科技》2010,(36):131-133
神损害赔偿制度萌芽于罗马法时期。法人是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首先应认识精神损害及精神损害赔偿的涵义,从而区分了解法人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再界定民事主体的人格,作为民事主体之一法人的精神损害产生是基于法人的人格,从而得出法人也应该存在精神损害和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分析我国关于法人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探索,得出赋予法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是根据《民法通则》第120条所得出的最合理也是第一顺位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李慧 《商业研究》2012,(5):200-205
从比较视域本文考察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及地区均在不同程度上认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尽管立法有宽严,但判例突破已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强大趋势。英美法以不断出现的司法判例为动因,以"合同性质"、"合同目的"、"可预见性"及"明显后果"等为限制条件,把握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尺度,再到逐步扩大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使之类型化,从而明确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大陆法主要是通过扩大法条解释、变通救济理念予以救济,或通过增设法律条文进行规定,满足现实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需求,这些均可作为我国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存柱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8):222-224
传统的诉讼观念认为,精神损害赔偿不适用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然而,随着法制观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要求刑事侵权给予精神损害赔偿的呼声愈来愈高。从我国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现状及其成因、确立的必要性、应明确的几个问题及立法建议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以期引起法学界的高度重视,对立法加以改进,完善我国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张金诏  郭逢兵 《商》2013,(12):197-198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身权立法的不断完善,作为保障人身权方式之一的精神损害赔偿则显得尤为重要。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法律中已被承认和确立,但其适用主体存在诸多争议。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能成为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胎儿可附条件的成为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和法律依据出发,研究了船员人身伤亡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认定,详细分析了船员人身伤亡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构成要件,并阐明了在船员人身伤亡精神损害赔偿过程中的赔偿权利义务主体、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考虑赔偿海事责任限制的规定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因素和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9.
《商》2015,(30)
目前,在我国立法上,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侵权领域,但在违约责任中是否适用并未有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做法也不尽相同。本文将阐述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深度剖析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并通过具体的思路来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现有的具体赔偿制度尚缺明确的统一规定 ,造成赔偿标准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缺陷。如案件审理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间接起到行政腐败的作用空间大 ,受害人精神损赔莫棱两可。为堵塞这一漏洞 ,国家应明确设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最高额和最低额 ,使赔偿标准的金额量化。从所实施的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赔偿标准等角度堵塞赔偿方面出现的缺陷 ,使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定统一的法律,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基本上是散见于我国的各种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中。《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成为我国正式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  相似文献   

12.
孙彪 《消费导刊》2009,(4):153-154
本文从医疗事故及医疗事故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概念出发,分析我国医疗事故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及不足,为完善我国医疗事故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雅琴 《中国市场》2010,(39):154-156
目前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尚不承认精神损害赔偿,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就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进一步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4.
《商》2015,(9)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为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国民自身利益维护意识加强的产物。伴随着2012年国家赔偿法的修订,精神损害赔偿再一次受到重视,仅原则性的若干规定使得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司法实践存在很多问题,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对于违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否应与救济,一直以来是被否定的。然而司法实践对此却提出质疑。笔者在本文中从司法实践对立法的挑战开始引出问题,从而论证在违约责任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刘添 《商》2014,(24):202+187-202
《侵权责任法》自2009年出台之后,其22条的规定一直备受各方学者关注,有观点认为第22条缩小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是一种立法的倒退,笔者从体系解释,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的角度分析,认为第22条不但没有缩小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反而是扩大,对我国精神损害制度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商》2015,(51)
对死者近亲属进行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得到了肯定,但是我国立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于受害人的近亲属赔偿太过谨慎而显得严苛,本文旨在对相关法律的适用的做出粗浅的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上,学术界对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持否定态度,本文对否定说的主要理由进行反思后提出:人格不会商品化;不能由惩罚性赔偿替代;精神损害发生可预见;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并在对其他国家(地区)立法、学说及相关判例的考察中,论证了违约责任中应有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9.
张科 《商场现代化》2008,(14):275-276
产品责任作为一个出现于工业时代的法律问题,已经在各国法律体系中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法律领域。通过对美国、欧洲及亚洲国家和地区产品责任法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比较考察,可以发现,发达国家普遍采取较倾向于产品责任受害人及其亲属的,相对完备的损害赔偿制度设计,普遍认可缺陷产品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和不同程度的惩罚性赔偿,就我国而言,现行产品质量管理法律和司法解释对于产品责任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保护都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应尽快制定专门的《产品责任法》,采取限幅数额的办法,明确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的大体数额,以切实保护产品责任受害人的人身、财产及精神权利。  相似文献   

20.
旅游合同有其特殊性,关于旅游合同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目前存在很大争议。文章通过司法案例分析我国旅游合同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借鉴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提出建立我国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供有关专家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