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灾害风险管理模式对灾害风险治理绩效起着关键作用。基于政府的灾害风险治理模式局限性凸显,必须推进向基于社区的灾害风险治理模式转型。提出了基于社区的灾害风险治理模式的概念,构建了基于社区的灾害风险治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美、日基于社区的灾害风险管理模式加以剖析,最后对基于社区的灾害风险治理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老龄化社会中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更为严峻且尤为重要.老龄化社会对社区防灾减灾提出挑战,表现为老年人群比例上升、老式房屋的安全隐患、应急演练多流于形式以及缺乏灾后心理问题疏导等方面.国外社区防灾减灾在软硬件配置、灾情预警与评估、信息化动态监控灾害、灾后社会参与重建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因此借鉴国外社区防灾减灾模式,我国社区应该在弱势人群灾害风险摸底与防范、灾害地图绘制与信息化建设、防灾减灾宣传与筹备、社会力量参与灾后重建等方面提高灾害治理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政府的风险管理模式局限性日益凸显。社区作为风险产生地与后果承担者,其风险管理对应急管理绩效起着关键作用,必须推进以社区为主的风险管理。借鉴美国社区风险管理模式,结合我国社区风险管理现状,提出风险评估与能力建设结合、多主体协同治理、资源辅助的社区风险管理标准化流程,并对社区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社区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发展面临日趋多元化和复合化的巨大风险挑战,传统城市应急管理模式暴露出诸多局限,转向强调能力建设、多方参与和综合治理的风险治理模式,并呈现出治理重心下移趋势,社区在风险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日益凸显。针对面向风险的社区治理问题,目前有风险治理和韧性研究两种差异化的研究视角,文章分别对其进行了成果梳理和研究重点分析,以及适用性和优缺点的比较,进而提出应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风险特质,积极开展面向风险治理的社区韧性研究,将社区的风险治理与韧性建构相结合,以更好地应对变化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社区营造是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等语境下城市治理模式转型的重要路径。日本社区营造经历了社会制度与规划体系的转型,实现了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合作共治的治理模式转变,其服从于资本逻辑,是通过空间调控进行空间关系再生产的表现。引入“资本循环”理论和“自主治理”理论,分析资本、权利与空间生产及再生产的关系,阐述资本逻辑下日本社区空间发展的本质及权利逻辑下社区空间治理的模式。通过借鉴日本社区营造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坚持顶层设计以实现社区自主治理、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促进社区空间正义,以及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以重建社会资本的建议,以期对我国社区营造模式的探索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梁波  金桥 《城市发展研究》2015,22(5):112-117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治理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并开始遭遇到诸如共治、自治动力不足,公共性缺失等瓶颈性问题。基于对上海市宝山区近年来开展社区共治与自治的经验调查,分析和揭示了影响城市社区治理中社会参与问题的重要因素及机制。研究认为,提升社区治理的社会参与,推进社区共治与自治,需要从社区特定的经济社会形态实际出发,建构多样性的分类治理政策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8,(12):80-8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人民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要求逐渐提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一政府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目前的社会发展,政府职能开始发生转变,社会治理逐渐走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式结构。本文基于网络治理的研究视角,通过对台湾重建区社区营造中各参与主体如社区行政组织、社区居民、地方政府、非营利组织、专家学者等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探究不同主体彼此之间如何进行协商合作,以期从中借鉴社区治理中多主体协作的经验模式,对我国现阶段社区治理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五进小区"社区治理理念及内容,指出"五进小区"是一种能提高社区治理效能的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借助"州市共建,五进小区"行动,对吉首市"五进小区"典型社区(镇溪街道)治理模式进行深入考察和剖析,并结合其实践经验与启示,提出吉首市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的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贵州省桐梓县社区治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从治理主体、治理模式、治理机制等几个方面,探讨现代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引起学术界对于加强和改善社区治理、全面提高现代城市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韧性概念提出以来,经历了工程韧性、生态韧性到演化韧性的发展,为灾害的治理和规划应对提供了指导.社区是城乡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也是灾害中的主要承灾体,如何在规划中融入韧性理念提升其"反弹"恢复能力是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关注的重点.现有研究多讨论各类灾害冲击下城市社区的韧性提升,对乡村社区关注不足.基于演化韧性理念提出社会联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