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林 《经济研究导刊》2009,(15):203-204
我们党要经得起执政的考验,必须坚持两个务必。新中国成立前夕,旨在强化全党忧患意识,常怀律己之心;新中国成立后,旨在警示全党要居安思危,常修为政之德;改革开放以来,旨在告诫全党,提高警惕,常思贪欲之害。坚持两个务必,与时俱进,实践科学发展观,一是抓住第一要务——发展;二是把握一个核心——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的为政之德即“官德”始终受到社会关注,被视作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胡锦涛同志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都强调了这“三常”。常修为政之德是领导干部一门重要功课。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6,(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三严三实"时强调,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严以律己,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安身立命之本,为政之基。在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所面临的考验与诱惑复杂多样,唯有常怀律己之心,加强严以律己,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方能保持清正廉洁。要时刻谨记为民之心,时刻保持"高压线"态势,方能做到"百毒不侵",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4.
经济安全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安全,国家安全的经济底线是国家安全的基本底线,它主要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底线、全国人民可持续生存的底线和中国民族经济独立自主的底线三条相互联系的底线综合构成。当前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的重要精神,自觉主动地修复国家安全的经济底线缺口,"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相似文献   

5.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够经受住严峻的考验,但是,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经受不住考验,丢掉了清廉这个从政道德之本,在各种诱惑面前迷失了自我,丧失了廉洁从政的道德底线,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以,干部要有清廉之心,领导要有清廉之行。部门要有清廉之气。  相似文献   

6.
陈平原 《商周刊》2012,(14):96-98
比起北宋大儒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或者过去常挂在嘴边、现在略显生疏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我更看好“守住做人的底线”——这年头,讲究“道德底线”,要求并不低。  相似文献   

7.
王铭 《经济师》2014,(3):295
《底线理论》包含了底线设计的边界、内涵、应用方式。以及如何为现实服务。"底线理论"是近年来在纷繁复杂的"方法论"或"工具论"基础上的创新;;它的意义在于:以"大理论"的宏伟构想;;为众多的"方法"或"工具"理论起到"锲入"与"提升思维质量"的作用。也就是说;;它更能"接地气"。"底线理论"的作者认为该理论的核心是"底线思维"、"行为边界"、"行动底线"、"尊严尊重"。它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于:无论何种社会行为;;人的行为乃至思维或技术创新;;都应遵循"底线";;没有底线的一切设计、行为、预期;;都可能是空中楼阁乃至引发灾难。把一切过度的欲望和不守边界的行为关进笼子;;将是底线理论的构建目标。  相似文献   

8.
底线伦理是营造社会和谐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本文将从什么是底线伦理、底线伦理沦丧的原因、如何拯救等几个方面对底线伦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宏观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应该建立在底线公平的框架之下。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大病统筹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底线公平的主要内容。底线公平理念指导下社会保障建设对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是各级党组织的首要任务,在新形势下,要教育党员干部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始终保持理性的思维;常怀感恩之心,始终保持普通党员的政治本色;强化自律意识,始终置身纪律和道德的框架约束之下;坚定攻克时艰的信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03年,五棵树镇党委就提出了“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的领导干部四项基本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参照执行,从而增加了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2.
学习力是教师适应终身学习型社会的一种核心能力.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社会转型期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一种以"底线"为导向,调控事物按预定方向发展的思维技巧.坚持底线思维,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提升教师的学习力,是提升教师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7,(5)
目前社科理论界有一个思维定势:高大上容易受到好评。这实际上是美国"精英政治"的"中国式话语"。"精英"与"平民"的对立,是西方式民主的一个特点,中国切记不能学习。因此,在政策制定中,要使"愿景"得以实现,政策的边界底线设计是关键。可以说,没有底线边界的政策,俨然如空中楼阁。文章从底线思维、底线理论与政策制定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袁洁 《经济师》2011,(9):74-75
文章从当下企业伦理底线缺失的现状入手,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伦理底线的形成机制。分析显示,如果没有适当的外部监管机制,交易双方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信息不完全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导致伦理底线缺失。只有外部监管和企业自律共同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效率与公平并重"。  相似文献   

15.
(一 )为人民群众多谋利益 ,必须常怀为民之心。党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一重要思想 ,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脉相承。要为人民群众多谋利益 ,就每个党员领导干部而言 ,首要的是常怀为民之心 ,经常深入群众之中 ,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角度 ,去分析问题和开展工作 ,切实将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评判工作好坏的标准。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工作的方向不走偏 ,才能真正体现忠实代表人民利益的具体要求。近年来 ,我们在谋划施政的过程中 ,通过广泛深入地接触群众 ,感到人民群众当中普遍存…  相似文献   

16.
沈健 《经济师》2003,(12):40-40,42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的不断增加以及开发商的种种不诚信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颁布 ,给开发商的诚信“底线”亮出了“红灯”。文章探讨了房地产业中商品房开发商的诚信“底线”的问题 ,提出了防止商品房开发商突破诚信“底线”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所谓境界,是指在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行上达到的高度。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在做人上要严守两条底线:一是道德的底线。没有起码的伦理道德,人就不成其为人,或者说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二是法纪的底线。无论是普通党员还是领导干部,不遵守党纪国法,就要受到纪律处分和法律惩罚。两条底线不能逾越,这是做人的起码准则。但作为党员尤其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不能仅仅满足于不逾越这两条底线,必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像毛泽东所倡导的那样,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相似文献   

18.
过电影     
詹国枢 《经济》2006,(7):118-118
怎样才能做到常怀感激之心?我的办法是,在每天过电影时,尽量删去那些憋屈的、龌龊的、丑陋的、令人心酸的、叫人愤怒的,留下那些美好的、温馨的、善良的、纯洁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王芳 《经济》2012,(5):164-165
面对生活挫折时不卑不亢,坚持不懈;面对功名成就时不骄傲自得,再接再厉;面对国家需要,不遗余力,慷慨解囊;面对生活窘困者,常怀悲悯之心,倾尽绵薄之力;面对社会的赞誉时,却低调沉默,一笑而过。福建盘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忠义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王芳 《经济月刊》2012,(5):164-165
面对生活挫折时不卑不亢,坚持不懈;面对功名成就时不骄傲自得,再接再厉;面对国家需要,不遗余力,慷慨解囊;面对生活窘困者,常怀悲悯之心,倾尽绵薄之力;面对社会的赞誉时,却低调沉默,一笑而过。福建盘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忠义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